彭 斌 谢军进 陈 龙
(本版图片由州市场监督管理局办公室提供)
2019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与改革同向同行的市场监管事业走过了风雨兼程的70个芳华岁月。翻开70年湘西市场监管的历史册页,满是荣耀,那是几代市场监管人用汗水和忠诚谱写的奋进之歌。
70年市场监管,砥砺奋进,成就斐然。
70年监管市场,除旧布新,久久为功。
对历史的最好纪念,就是创造新的历史。
2019年2月21日,湘西市场监管事业迎来一个里程碑式的时刻:9时08分,新组建的湘西自治州市场监督管理局正式揭牌亮相,湘西市场监管新史册的扉页随之开启,一支大融合的新型市场监管队伍,正在筑梦的新航向上破浪前行,一幅更加美好的宏图正徐徐舒展……
从独立到统筹,70年来市场监管体制机制不断创新
翻开湘西市场监管事业沉甸甸的“履历表”,从行业主管、到多部门独立监管、再到综合监管的发展脉络清晰可见:
1950年,湘西行政公署设工商处,会同、沅陵、永顺三个专区设工商科;1952年,刚成立的湘西苗族自治区设工商科,行使工商行政管理职能,1979年,成立州工商行政管理局。
1990年,原州计量局和州标准局合并,正式成立州技术监督局。2000年,更名为州质量技术监督局。
1999年,撤销州医药总公司和州医药行业管理办公室,组建州药品监督管理局。2004年,机构改革更名为州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并加挂州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牌子。
2019年,全面整合工商、质监、食药、物价、知识产权等职能,组建州市场监督管理局。
在市场监管体制机制的探索中,湘西市场监管人始终紧扣时代的脉搏,在改革中前行,从最初的市场严管,到有序竞争,再到宽准入严监管;从“基本由政府说了算”到“主要由市场说了算”;从“独立分散监管”到“统筹集中监管”;湘西市场监管的体制机制、发展理念、发展方式和发展路径实现了深刻变革。这一系列变革,深刻反映了政府、市场、社会之间角色和定位的转变,深刻反映了州委、州政府对市场监管的探索和创新。
2019年,湘西自治州市场监督管理局正式挂牌成立,一段全新的征程由此拉开序幕。“着力优化营商环境,当好‘放管服’改革的先行者;着力强化竞争政策,当好市场公平竞争的维护者;着力防范市场风险,当好安全底线的守护者;着力树立消费至上的理念,当好消费者权益的保护者;着力实施市场综合执法,当好高效监管的实践者;着力实施质量强国战略,当好高质量发展的推动者”,成为新时代湘西市场监管人新的历史坐标。
从计划到市场,70年来市场主体蓬勃发展
新中国成立初期,湘西经济基础薄弱,经济结构单一、市场主体弱、产业产值低,百废待兴。以各级工商部门为主体的市场监管人以忠诚担当、时不我待的精神扛起了助力湘西经济发展的重任。
一组看似平凡的不同历史时期的数据,凝聚了湘西市场监管人的心血和汗水:
1952年,全州城乡集市恢复180个,共有私营工商户7845户,从业人员12175人,资金238.57万元。
1978年,刚刚结束文革的湘西,全州仅幸存44户个体小商贩,以街为市、以路为市的120个集贸市场,成为市场经济仅存的火种。
1988年,全州集贸市场达到222个,个体工商户突破2万户,集市成交额达3.4亿元,分别是1978年的1.9倍、500倍和11.8倍。
截止2019年8月31日,全州各类市场主体发展到12.8万户,注册资金1855.7亿元。其中:国有企业2572户、私营企业19105户,农民专业合作社7958户,外资企业149户,个体工商户97898户,新增市场主体连续30年保持了10%以上的高速增长势头。
昔日的马路市场,被一座座规范整洁的集贸市场代替;服装城、建材城、饮食城,把人们的生活装扮得更丰富多彩;专业批发市场,人头攒动,商贾云集;昔日荒郊成了车水马龙、繁华的商业区;特定历史时期的计划经济,已发展成多种经营主体并存、三产占比更优、经济领域覆盖广泛的现代经济体系。
这繁荣的背后,汇聚了几代市场监管人矢志不渝的初心、薪火相传的接力。从大力培育建设集贸市场,到率先推出《关于发展个体私营工商业的决定》《关于放手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若干规定》《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措施,到支持国有企业改革,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再到简政放权,降低准入门槛,湘西市场监管人始终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投入到商事制度改革当中,湘西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各类市场主体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
从无序到法治,70年来市场秩序不断规范
伴随共和国一同成长的市场监管部门,在市场维序的探索上,历经风雨,披荆斩棘,奋进前行。
计划经济时期,以集权式的产业监管严格掌握经济管理权,计划色彩浓郁,市场监管实质是对产业主体行为的经济管理,经济秩序非常稳定,但经济发展犹如一潭死水。
穷则思变,困则谋通。1978年,伴随改革开放的春风,市场监管部门充分尊重经济发展规律,坚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监管市场,建立了以法治为基础,政府监管、企业自律和社会共治为支撑的市场监管新格局。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市场监管部门主动亮剑出击,持续开展了涉及民生安全和市场公平竞争等多领域执法整治行动,保持了对食品药品、重要商品及特种设备违法行为的高压打击态势。仅2018年,全州共查办食品药品、特种设备、重要商品质量安全、不正当竞争等领域违法案件1021起,涉案金额6590万元,捣毁传销窝点13个,收缴各类假冒伪劣商品4600件;331户企业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127户企业被列入黑名单,4户失信企业被冻结股权。
在“大市场、大监管”的格局下,湘西正在健全完善以“双随机、一公开”为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市场监管部门将继续对一般商品和服务领域全面实施“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对投诉举报的突出问题和公众关注的产品、服务等开展重点监管,对食品药品、特种设备等关乎人民生命健康的产品、服务实行全程监管,全力维护市场的公平有序。
从温饱到安康,70年来质量和安全不断提升
计划经济时代,生产力发展不能满足人民需求,市场功能不能有效发挥,物资短缺,温饱成为群众最基本的渴求,“关市场、限交易、割资本主义尾巴、打击投机倒把”成为特定历史时期市场监管人挥之不去的记忆和无奈。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社会的发展,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百姓的需求从“吃饱”向“吃好”转变。这时,安全与健康成为了市场监管人和市民共同的追求,维护群众的消费安全、维护消费者利益逐步成为市场监管人的重点工作,不断探索前行:1998年,全州开通“315”消费者投诉举报热线电话,2000年,开通“12315”消费维权专线;2008年,开通“12358”价格举报电话;2010年,开通“12365”质量热线电话;2012年,相继开通“12331”食品药品投诉举报电话和“12330”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公益热线。仅2018年,五条热线共收到消费者咨询、投诉和举报4983件,办结率100%,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371万元。2019年,五条热线全部整合至“12315”,一个业务覆盖消费全领域、维权体系覆盖全州城乡的全新消费维权网络初步成型。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湘西市场监管人始终坚持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奋斗目标,牢牢把握“质量、安全、维权”关键词,全力保障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特种设备安全和重点工业产品质量安全。对全州2万多家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近3000家药品生产经营使用单位、500多家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使用企业、400多家化妆品生产经营机构、3000多台(套)电梯等特种设备开展全覆盖日常监管。每年组织食品、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监督抽验和农资、成品油、汽车销售市场等专项治理,开展加油机、燃气具等专项计量执法和中小学生校服免费检测;发布《苗族服饰 第1部分:凤凰式》《土家族服饰》《土家织锦织造工艺规程》三项地方标准,编制并经批准发布国家标准3项,行业标准1项,湖南省地方标准20项,“标准引领、质量先行”已成风气……
全州市场监管部门以卓有成效的监管作为,让人民群众在迈向全面小康路上享有实实在在的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彰显市场监管的民生温度和时代价值。
七十年江海潮涌,九万里风鹏正举。与改革开放同行的市场监管人,将继续以时不我待的勇气和永不停歇的坚韧,继续书写新的传奇、创造新的奇迹,在新的历史坐标上将更多亮点着墨在市场监管的“湘西答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