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龙清彰
人虽然离开了政协,但是心还在政协。9月11日上午,在位于吉首市乾州新区的团结报社接受记者采访的向启军,聊起担任州政协常务委员的往事,依然兴致勃勃,仿如昨天。
35岁至50岁,是人生中最年富力强的时期,也是一个人干事创业的最佳时期。因为这个时期,人生目标已经明确,人生经验和阅历较为丰富,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已经定型,所从事的工作已经很熟练,更重要的是人的精力仍很旺盛。这个时期,人人时不我待,奋发有为。这个时期,向启军奔走基层,倾听民声,伏案疾书,建言献策,认真履行政协常务委员的神圣职责。
15年转眼而过,15年刻骨铭心。向启军回忆说,1997年底,他作为新闻界的代表,当选州政协常务委员。此后,连续担任八、九、十届州政协常务委员,整整15年,贯串了他的35岁至50岁这个重要的人生历程。他说,新闻界的期待,州政协的信任,他没有理由不认真履职履责。
作为记者、知名作家的向启军,知道文艺工作者需要什么。需要深入生活,需要时间创作,需要资金支持。走进政协这个平台后,他首先想到的是运用好政协这个平台,为文艺工作者做点事。于是,他连续三年提案,呼吁出台支持文艺工作者挂职锻炼,请创作假,设立创作基金的政策。引起了州委、州政府和相关部门的重视。与此同时,他还以政协常务委员的身份,找到有关领导,有关部门,具体说明支持文艺工作者挂职锻炼,请创作假,设立创作基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2003年,州委办、州政府办下发了繁荣文艺创作方面的文件。州文联根据这一文件,出台了一个相应的实施细则。随后,对文艺工作挂职人员进行摸底,第一批摸了8个人,向启军是其中之一。最终,确定他到凤凰挂职任副县长。
向启军担任州作协副主席、主席职务后认为,对特殊人才要给予特殊的支持政策,鼓励使用本地人才。为此,他利用州政协会议期间的发言机会,发表意见。同时,多次撰写使用当地人才的提案。为一批才华横溢的本地作家,解决编制,解除创作后顾之忧,加油助力。
有人说,向启军不爱多话,但是一开口,就敢说实话、讲真话,不怕得罪人。他说,他之所以敢说实话,是因为他敢于对他的话负责。在参政议政中,不懂、不经过调查、经不起推敲的话,他从来不讲。有一位政协委员对他说:“你真敢讲话,难道不怕得罪人,给你小鞋穿。”他回答说:“我说的都是事实,有什么不敢讲的。”他认的就是这个理。
州政协组织的调研活动,一有他的名字,他铁定到场。他说能够下去,听一听民情,看一看民生,对写作、工作都是非常有利的事,为什么不参加。腊尔山、吕洞山、永龙交界等山区的村寨,他走了很多。他说,有一次到凤凰调研,走了许多地方都没有看到什么树,突然发现有个村子古树参天、林木成荫。他很惊奇,就进村了解一下原因。与许多村民交谈后,他弄清楚了,原来这个村制定有严格的村规民约,村干部执行村规民约时铁面无私,敢做敢当。因此,树木保存得非常完好。于是,一个很有典型意义的生态保护调研报告就此产生,并经他的手递交给州政协作决策参考。
他说,当一名政协委员很光荣,但是当好政协委员不容易。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知识积累,还需具备较高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尽职尽责,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时刻放在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