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彭 蕾
近年来,我州认真落实全省统一战线聚力脱贫攻坚行动工作要求,积极探索和创新扶贫新模式,着力倡导非公经济人士参与精准帮扶,广泛汇聚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力量,在全州大力开展民营企业参与精准脱贫“千企联村”行动,取得丰硕成果。目前,全州共有1200余家企业、商会参与扶贫行动,投入资金7.28亿元,实施扶贫项目772个,结对帮扶452个贫困村,直接帮扶贫困群众62993人。我州创新的五个“千企联村”扶贫模式先后在全国、全省统战部长会议上进行了典型推介。
“名誉村主任”扶贫模式:企业与贫困村共赢发展
我州在村民自治和基层民主制度建设基础上,积极探索“名誉村主任”扶贫实践,开辟出了一条扶贫新路。
花垣县双龙镇桃花村聘请湖南达嘉维康医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毅清任“名誉村主任”,公司直接投入产业帮扶资金500万元,引导全村集中流转土地1000亩,发展中药材种植600亩,套种桃花树、樱桃树400亩,同时引导公司爱心员工对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实行“一对一”或“二对一”结对帮扶,每户每月帮扶300元,连扶三年。
湖南太丰矿业公司、湖南三立集团、吉首市个私协等20余家民营企业、商协会派出高管人员担任“名誉村主任”驻村帮扶,派出2-3名员工驻村扶贫,每家企业每年投入帮扶资金100万元以上,并将扶贫资源的决策权和控制权交给群众,由群众自行负责扶贫项目的申报、决策、实施、管理及监督,增强村民自我组织、管理、发展和监督能力,逐步形成长期可持续的自我发展能力,形成了“聘请一人、引领一村、带富一方”的“破窗效应”,实现了贫困村与企业的共赢发展。
打包委托帮扶模式:创新利益分配机制
我州各级统战、扶贫开发部门加强引导,通过政府购买扶贫社会服务等方式,将国家给予特定对象的扶持资金直接委托给有合作意愿、有社会责任、讲诚信和有实力的非公企业,实行扶贫项目开发、经营、管理、核算“四统一”,创新构建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利益分配机制。
吉首市委统战部、市扶贫开发办、市工商联探索将国家重点产业项目扶持资金700万元直接委托给吉首市隘口茶叶专业合作社统一基地开发、统一生产管理、统一加工、统一品牌和统一销售,项目产权归贫困户所有,吉首市隘口茶叶专业合作社在2019年至2023年期间,每年拿出280万元现金分配给3500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确保每名贫困人口每年收益800元,带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全州共实施委托扶贫项目80多个,扶贫资金总额1.2亿余元,直接帮扶建档立卡贫困户近1.3万人。
深化股份合作扶贫模式:带动贫困群众长富久富
将国家针对扶贫对象安排的专项扶持资金及其土地、林地和水面等生产资料折价入股,由有条件有意愿的非公企业统一管理和生产经营,全面深化扶贫对象参与分红的股份合作模式,实行贫困优先股等股份形式,有效带动贫困群众长富久富。
花垣县按照“统战部门+产业园区+非公企业+合作社+基地+贫困农户”模式,由统战部门牵线搭桥组建花垣县十八洞村苗汉子果业有限责任公司,由苗汉子公司出资306万占股51%,十八洞村民和村集体出资294万占股49%,采取“飞地经济”,在湘西国家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流转土地1197亩,以中科院武汉植物园为技术依托,建设猕猴桃精品产业园。2017年产出猕猴桃200吨,实现销售收入500万元,村民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
吉首市引导民营企业通过项目投资,加大产业对接,创新合作模式,助力集体经济。边城生物等43家企业对接项目51个,带动了35个村(社区)812户贫困户脱贫致富。鑫成百货等2家快消品经销商实施“同心小超市(便利店)”项目,对参股开设“同心”超市的建档立卡户和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进行盈利兜底,分担经营场所50%的租金,确保12%的年度收益。
古丈县20家农业企业通过“1带N”的方式与贫困农户结成联股、联利共同体,贫困农户将政策扶持资金、土地等生产资料折价入股,直接帮扶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476人,贫困农户通过入股分红、获取劳动报酬等,每年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全州累计实施股份合作扶贫项目200余个,帮扶贫困村110多个,直接带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8万人。
金融信贷支持扶贫模式:为贫困户解决“贷款难”
根据扶贫企业辐射带动精准识别贫困人口的数量、规模和能力,扩大对非公企业扶贫项目贷款贴息和担保规模,加大贫困地区的信贷投放,放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效应。2017年全州发放扶贫小额贷款户数12821户,贷款金额5.4978亿元,全年贴息2947.03万元,建立风险补偿金11783万元。
吉首市规范户贷企还模式,大力实施金融扶贫行动。引导企业积极探索建立贫困户扶贫资金投入、扶贫贴息贷款“资格折股分红”的运作机制。王婆食品等26家企业帮助480户没有资金利用能力或资金利用能力弱、但有资金享受资格的贫困户,通过“资格折股分红”实现增收192万元,户均增收4000元。
保靖县建立企业扶贫“分贷统还”风险补偿金1400万元,同时在全国首创“财银保”机制,配套企业信贷风险补偿2000万元,保靖县统战部、扶贫开发办、农村商业银行、新型经营组织、贫困农户签订多方协议,联合推动扶贫小额信贷“分贷统还”试点。2016年,在湖南鑫洋食品有限公司率先试点“分贷统还”政策,发放贷款1350万元,涉及农户270户,户均5万元,创新推出“保靖黄金茶专项贷款”,探索出一条符合县域产业特色的信贷业务发展道路,2016年以来,该县仅投放“保靖黄金茶专项贷款”就达2446余万元,惠及4个乡镇、24个村、113户建档立卡贫困茶农。
产业链条辐射扶贫模式:补贫困户闯市场“短板”
通过完善项目引导扶持机制、产业链条培育机制和农民利益分享机制,将政府扶贫项目直接扶持相关非公企业,扶持一批非公企业结合自身优势,探索“互联网+扶贫”、“众筹聚变扶贫”、设立帮扶基金等模式,从安排就业、产业带动、技术培训、公益帮扶等方面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
泸溪县“政府扶持、免费供种、分户养殖、统一指导、生态育肥、统一回收、统一加工、统一营销”扶贫模式,扶持泸溪辛女食品公司发展铁骨猪产业,公司为贫困户免费发放猪仔和提供全程技术服务,以每斤高于市场价5元的价格回收,帮扶贫困户600余户2400余人,人均增收2000多元,这种扶贫模式得到了时任汪洋副总理的充分肯定。
保靖县新中合光电有限公司、凤凰县凤飞水晶公司等143家民营企业,转移贫困劳动力就业4579人。绿之韵集团资助全州1万名城镇低保妇女进行“两癌”免费检查。湖南盘古电商开设“湘西馆”,引导167家企业入驻,成功打造192个名优土特产品牌,年内成交额2.2亿元。
近年来,全州累计直接为134家民营企业配套安排特色产业、就业培训、农村电商等扶贫项目近1000余个,项目资金总额达3亿多元,采取“扶贫项目+公司+基地+合作社+贫困户”模式,辐射带动183个贫困村,建成扶贫产业园39.47万亩、示范园98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