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俊锋
“盼了一辈子,这路终于通到了家门口,我地里种的白菜萝卜终于可以运出去换钱了。”金秋收获季节,泸溪县潭溪镇兴隆寨村的68岁陈福凤大娘,看着宽敞笔直的水泥路,笑逐颜开。
峒河蜿蜒曲折,将潭溪镇的松柏潭、且己、兴隆寨3个村隔离在北岸,与南岸的319国道相望却不得相见。连绵的大山又将村民分隔成一个又一个小的自然寨,交通不便成为制约村民脱贫的最大瓶颈。
“修桥资金不足部分我们帮忙解决。我们再难也不能让老百姓再受苦了。”2018年5月13日,时任济南市章丘区委书记刘天东来泸溪对接东西扶贫协作工作,听到泸溪还有村寨因为没通路脱不了贫,主动表态接下这个最难啃的任务。
“按照地名取名,叫鸬鹚嘴大桥,但这不仅是一座横跨峒河南北的桥,也是脱贫致富的小康桥!”兴隆寨村支部书记向昌贵说,这座桥在村民口里,还有另一个响亮的名字“章丘—泸溪连心桥”。该桥设计全长126米,宽8米,包含24公里的村组公路总投资约3000万元,其中章丘区援助了1600万。2018年12月如期建成通车,彻底解决了周边村组1.2万人的出行难题。
桥、路修通了,章丘区马上想到的是怎么帮助村民发展产业,增加他们的收入。但是多年的闭塞,青壮年大多外出,田地抛荒严重都是摆在眼前的棘手难题。
且己村是省文联的帮扶联系村,驻村工作队在峒河南岸的一组流转土地,通过 “村集体+村属企业+产业带头人+贫困户”,采取秋冬季种植羊肚菌,春夏季种植墨地龙冬瓜的循环种植模式,每亩地纯收入超万元。
有了成功的例子,泸溪县马上使用章丘区的援助资金,在这三个村流转土地集中发展绿色蔬菜、食用菌和中药材种植,组织吸纳贫困户加入合作社。章丘区则对前期土地平整、购买农机、水利设施建设等进行项目资金支持,项目的收益按比例分红给贫困户。
现年38岁的村民向明清是土生土长的兴隆寨人,虽然有知识有技术,打算把村里的好山好水换成真金白银。但大桥修通前受制于交通不便,他只能常年在外承包水电工程。大桥通车后,他欣喜地看到了回乡发展农业产业的新希望。今年8月,向明清成立了泸溪明清农业专业种养殖合作社,利用东西部扶贫协作援助资金从村民流转土地进行集中经营,新开了50亩标准化蔬菜生产基地和50亩吴茱萸中药材生产基地。
根据项目合作规定,合作社每年将从基地销售收入中拿出10%,以分红的形式分发给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项目除了实现对兴隆寨村贫困户的全覆盖,还可以通过土地流转租金、基地劳务收入等,直接带动脱贫人口近百人。
目前,泸溪县已使用章丘区的项目资金,在松柏潭、且己、兴隆寨三个村组织发展了95亩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50亩吴茱萸中药材生产基地和20亩标准化蔬菜食用菌生产基地。“整个基地每年收入将超过150万元,贫困户从中获得各项收益加以来就有50万元。”泸溪县潭溪镇党委书记彭晓云说,关键是通过基地的辐射,吸引了更多的老百姓自发参与其中,将带动更多的贫困户走上产业富民之路。
两年多来,章丘区始终把开展东西部扶贫协作作为加强彼此联系的纽带和桥梁。自结对帮扶以来,章丘区向泸溪方面提供各类扶持资金超过1亿元。帮助泸溪打造椪柑标准示范园、支持乡镇卫生院建设、扶持泸溪发展电商项目,在促进泸溪县的民生项目建设、加快产业发展等方面起到强有力的推动作用。通过全面对接、密切协作,章丘泸溪各项扶贫协作工作实现了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的逐步升级,由单向交流到双向互动的不断深化,由事业到产业的梯次推进,由政府层面到社会层面的纵深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