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龙清彰 周名猛
辣椒卖了,瓜篓红了,茶苗种了,大米脱销了,道路硬化了,通水通电了,家家户户的房子维修好了……朝着小康大步迈进的凤凰县腊尔山镇的贺村村民笑了,笑声响彻了腊尔山台地。
10月15日,记者冒着迷蒙的秋雨,来到的贺村。7个村民小组、299户、1503人的村子,掩映在雨雾中,很难看清全貌。高海拔、深度贫困的的贺村,由州财政局、中石化湘西分公司、省245队三家单位派出工作队驻村开展扶贫工作,现已近5个年头了。
2015年初的的贺村,通组通户是泥巴路,很多村民住破旧的房子,吃水靠水井,一旱就干,有些农户还没通电,除传统的种养业外,其他产业空白。谈到村里的昨天、今天,村主任唐纪成说:“工作队驻村扶贫5年来,我们村的变化可用‘翻天覆地’来形容。”
变化在哪里?在产业建起来了,基础设施完善了,村民脱贫了,干部群众的心连在一起了。唐纪成对扶贫后盾单位和工作队员的工作概括为:卓有成效!
来自中石化湘西分公司的田隽,担任第一村支书近5年。谈到扶贫工作,他一开口就说起产业。他说贫困户增收、脱贫靠产业,产业对脱贫太重要了;因此,工作队一直狠抓产业。今年,村里种辣椒500亩,种瓜篓270亩,种优质稻580亩,定植黄金茶苗260亩,加上种萝卜、白菜等蔬菜,种植产业达到2000余亩。
选什么样的产业,选村民擅长的产业,愿做的产业,赚钱的产业。工作队根据村支两委和群众的意见支持种辣椒,是因该村有种辣椒的传统。经过多方对比,他们选种湘辣六号优质辣椒。种辣椒对村民来说没难度,有难度的是销路。为确保辣椒销路,工作队引导种植户加入村里的万发顺种养合作社,由合作社给种植户提供辣椒苗,种植技术,保底收购。为让农户相信,合作社社长龙建平,自种植辣椒60亩,茶叶180亩,瓜篓17亩。看龙建平把产业做得大,做得好,种植户纷纷加入合作社。龙建平说,在工作队的帮助下,他与怀化市的企业签了辣椒销售订单,与浙江的企业签了瓜篓销售合同,对社员的辣椒和瓜篓进行保底收购,如果社员觉得市价高自己卖也行,只要增收就好。
今年农产品价格好,辣椒卖到每公斤3.4至3.8元,瓜篓籽卖到每公斤44至46元,谷子卖到每公斤4.4至5元。该村仅辣椒和瓜篓收入就达到270万元。此外,工作队还组织每家每户饲养家畜家禽。村外产业成片,村内禽畜满院,红红火火的产业带动村民收入成倍增长。2014年,该村人均纯收入不到1800元,今年人均纯收入有望突破7000元。甩掉穷帽进小康,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农民有钱了,集体经济不能落后。在后盾单位协助下,村里建了一座60千瓦的光伏发电站,收入归集体。由工作队投资60万元种植瓜篓100亩,作集体收入。今年,中石化湘西分公司投入98万元在凤凰古城开商铺,与村里签协议,每年拿出48%的红利给村集体。集体收入用于集体事业,深受村民拥护。
在后盾单位的支持和工作队的争取下,5年来,该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1700万元。完成6公里的进村公路硬化,户间道、通组公路全部硬化,新修机耕道12公里。自来水安装到户,家家户户通电。新修和改造危房103栋。建200立方米的冷库一座。同时,后盾单位出资100多万元,为各家各户硬化庭院,给村里建文化广场,绿化道路。
不说苦,不讲累,因为他们是扶贫工作队。田隽的小孩出生时,他在村里忙扶贫,从电话里得知母子平安,35岁才当爸爸的他,激动得满眼泪水。来自中石化湘西分公司的队员吴兴发,快要退休了,他说他在腊尔山当知青,又在腊尔山退休,人生巧合得很有意义。来自245队的队员杨亲琦,婚礼第二天就携新婚妻子来到村里工作,他是在扶贫村度过蜜月的。还有来自245队的年轻队员姜右吉,正在谈恋爱,可一年到头与对象见不到几次面,队员们取笑他是用电话加深感情的。
小康已到的贺村,就是对扶贫单位和工作队员的最好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