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晓玲 谭必涛
沅江之水奔腾不息,沅水儿女追梦不止。从1951到2019,几代泸医人沐浴在党的光辉下,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留下了一串串追梦的脚印。
60余载风雨勤耕,60余载春华秋实,走过昨天,今天的泸医人,在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下,遵循“厚德、博爱、团结、创新”的院训和“以人为本、科技兴院、管理强院、文化塑院”的办院方针,秉承不忘初心,全心全意为群众健康保驾护航的办院宗旨,匠心仁术勤耕耘,挥汗洒血为健康。
回首经年,从一所小卫生室到现在的泸溪县域最大的县级综合性公立医院,泸溪县人民医院,在奋斗中成长,在创新中发展。
翻开新时代的篇章,近年来,泸溪县人民医院立足实际,不断强化使命意识,责任意识,把推进健康泸溪、健康湘西、健康湖南,聚力健康中国建设作为自己与生俱来的神圣职责与使命。切实把以人民群众满意作为工作出发点,以创品牌医院、等级医院评审等活动为载体,全力推进医疗卫生改革建设。
2016年4月,在医院党委书记、院长杨明清的号召下,泸溪县人民医院吹响“追梦行”——全院奋力创“二甲”的号角。2017年12月,历经一年多的日夜奋战与努力,成功创建成为“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圆了几代泸医人的“二甲梦”。
勇立潮头创新追赶
深化医改以来 ,怎样“以问题为导向、以安全为首重、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服务百姓,满足群众就医获得感与幸福感成了泸医人不停追赶的梦。在追梦脚步下,泸溪县人民医院探索求新,着力改善医疗服务,推进人文医院建设。
该院倡导健康管理少跑路,一站式体检惠民生。让以“治疗疾病为中心”的1.0时代升级到“健康管理为中心”的2.0 时代,围绕健康生活产业核心,持续创新,构建了一个涵盖健康检测、科学调理、精准医疗一体的健康产业链,2017年建立全县第一家一站式体检健康管理中心,为群众提供“一站式”全生命周期精准健康管理。
2016年开设导诊台,2017年开通全州同级医院首家建档立卡贫困户一站式结算服务。2019年开通住院结算一站式服务及无假日结算窗口,成为省、州亮点工程。
2017年9月开通全州县级医院第一家介入血管科,引进高端介入微创技术,刷新传统手术中给患者解决疾病时带来的创伤。同年,外一科开展钬激光碎石术,2019年先后又再次引进开展前列腺增生电切术与乳甲外科微创术,解决患者病痛的同时用更小的创伤达到最佳治疗效果,尤其乳甲肿瘤患者微创手术获得患者及家属一致好评。
2017年,外二科完成人才梯队培养在泸溪县首次开展髋、膝、肩关节置换术,脊柱骨折、椎间盘突出手术治疗等多项新业务,结束了泸溪县域内该类患者外转求医、长途跋涉的艰辛。
2018年12月引进湖南首台方形高压氧舱,有效解决了原圆形舱仓位少、空间小的现象。
一系列的创新发展,新设备的配置、高难学科的设立、微创技术的引进,该院以便民为出发点,不断求索发展,全新的泸溪县人民医院毅然崛起。
上联三甲接“绿色通道”
党的十八大以来,县级及基层医疗领域迎来了发展的“春天”。沐浴在党的温暖阳光与新医改政策下,泸溪县人民医院紧跟政策脚步,2016年先后与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以下简称南华附一)、怀化市第一医院骨科分别成立医联体医院及医联体科室,通过联大靠强加强科室建设与人才培养,医院的综合医疗服务能力得到了很大提升,同时,使本县群众在家门口的医院就能享受到三级医院专家的诊疗服务。
尝到了新医改甜头后的泸医人,响应国家政策继续加快脚步深化医改,相继与湖南省人民医院、省儿童医院、湘西州人民医院等上级医院组建了医联体定点指导医院,在推动分级诊疗的 “上联”中给群众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有效打通了多条上转治疗疾病的“绿色通道”。与此同时,还建立开通与上海和省级三甲医院远程医疗会诊,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人才理念,有效利用人才软资源,隔屏相见,面对面交流,缩短上级专家与该院医生、患者的距离。
今年1月,内一科心血管医护团队在陈俊主任的带领下,联合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湖南省心电青年完成了首例急诊PCI及临时起搏器植入术,手术圆满成功。标志着泸溪人民医院是湘西地区即州人民医院之后第二家能够独立完成急诊PCI手术医院。
大船拖着小船跑。2016年4月至今,南华附一进一步加大对该院的对口帮扶 ,通过送医疗、送培训、送管理、接受进修学习等方式进一步夯实强化对口帮扶工作。到目前为止,南华附一先后派出专家100余人次,派驻医疗人员40余名。在他们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2017年12月顺利通过二级甲等医院评审,且医院业务水平和管理水平日渐提升。
医共体让百姓在家门口看病
泸溪是国家深度贫困县、移民库区县、革命老区县和少数民族聚集山区县。为了让老百姓能方便看病,看好病,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指引下,该院按照“县强、乡活、村稳、上下联、信息通”的思路,2017年,迈出了探索县级、乡(镇)、村级医疗服务双提升发展新模式的第一步,组建湖南省第一家医共体医院,即泸溪县人民医院医共体医院,2019年7月两院升级为紧密型医共体医院。
医共体建设以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基本医疗服务能力为目标,畅通双向转诊渠道,提供“线上线下”及“四位一体”的服务模式,让乡、村两级“看得好小病、看得出大病、管得住慢病”,切实解决基层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远的现象。
医共体建设通过四个强化、四个提升、四个共同和六个统一的探索实践,实现资源共享,技术协作的合作机制,两年多来,该院下派专家坐诊63人次,采取“2+1”和“1+1”模式培训6人,开展讲座30余次,同质化培训546人次,专家会诊321人次,心电远程会诊3627人次,远程影像(DR)会诊728人次。兴隆场镇卫生院2018年门诊诊疗人数17852人次,与上一年未组建医共体时同期对比增长103.9%;住院人数2982人次,增长800%;业务收入252余万元,增长193%;药品占比48.4%,下降13.1个百分点。
2017年以来,开通DR远程医疗,建立健康绿色道等,使医共体医院能够开展胸腹腔穿刺技术等神经阻滞疗法,能诊疗较重的心功能不全等疾病,新开展臭氧治疗、针刀、四肢长骨骨折内固定术等各种手术,当地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够享受到县级医院同质化医疗服务。兴隆场居民向庭柳感叹:“县里的专家医师来了,看病的人越来越多,不要到县城去了。”
2018年10月,泸溪县人民医院与良家潭卫生院组建第二家医共体医院、2019年3月与浦市镇中心卫生院建立外科医共体科室。
开展医共体建设后,县人民医院医共体良家潭卫生院病人多了,接获锦旗了。县人民医院医共体浦市镇中心卫生院病人也多了,能开展手术了……浦市镇中心卫生院外科医师刘娇龙说:“县人民医院医生带教我们做的手术就像教科书式一样,让我们大开眼界!”
今年5月,该院积极响应省卫健委提出的“1+6县域医共体建设”要求,探索建设新模式,组建流动小分队,将医院门诊前移至解放岩、潭溪等6个乡镇,纵深推进医疗服务,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看得起病、看得好病。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新的征程即将开启,泸溪县人民医院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一步一个脚印,以抓铁留痕踏石留印的精神,攻坚克难推进健康中国、健康泸溪的道路上奋力前行,追梦的泸医人永远探索前行在路上……
本版图片由 谭必涛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