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43-0003 湘西团结报社出版广告热线:8518919订阅热线:8518693






2019年12月12日

喻黎明:一身“蛮劲”的第一书记

刘 红

4.5米宽笔直挺进的村道,碧波十里的荷塘,古色古香的风雨桥……位于永顺县西南部的土家古村落灵溪镇那必村,在过去四年间演绎了一场美丽的“蝶变”。而这场“蝶变”的见证者,正是该县纪委监委选派的驻村第一书记喻黎明。

“一身‘蛮劲’,没什么困难克服不了”

那必村是省级贫困村,尽管距离县城仅16公里,但交通条件的滞后,严重阻碍了那必村的发展。刚刚成为这里的驻村第一书记,有人替喻黎明捏了把汗:“老喻,那必可是难啃的骨头,当心把牙啃掉了。”可喻黎明却信心满满:“一身的‘蛮劲’,没什么困难克服不了的!”从驻村那一刻开始,他就告诉自己:“来了就要攒劲干!”

“老彭,今年家里收成怎么样?”

“向伯伯,身体还好没?家里有什么困难?”

……

刚驻村不久,喻黎明就和村干部一道走村入户,了解村情民意。听到的、看到的,都详细记录在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没过多久,全村353户1308名群众的情况,他差不多都摸清了。

“吃水难,行路难,就业难……”晚上,回到住处,喻黎明翻开笔记本,开始梳理白天走访收集到的情况。看着群众反映最强烈的三大难题,他作出决定:“当务之急还是解决饮水问题。”

原来,那必村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地表汇水难,村里的生产生活用水全靠山塘水库。每逢旱季供水不足时,需送水下乡才能保障日常用水。靠天吃水让村民们苦不堪言。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限于那必村的地理环境,要解决饮水问题难度不小。其中,最让喻黎明头疼的是那必村组与组之间分隔间隙大,居住地海拔高,想要直接连接自来水管网显然成本高昂,只能通过修建水池蓄水。很长一段时间里,他都是县里村里两头跑,争取项目资金、陪同技术人员实地查看。经过驻村工作队的努力,那必村先后修建水池23个、修整山塘水库8座,陈家组两个200立方的大水池动工修建,建成后每天出水300余吨。如今,彭家组、陈家组、王家湾组、彭家湾组等四个村民小组的供水管道直接入户,农户安全饮水普及率达100%,安全饮水全覆盖管网项目正在组织施工中,那必村“靠天吃水”的历史被彻底改写。

饮水问题解决了,喻黎明开始又忙着给村里修路。“以前村里的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现在路好走了,喻队长功不可没。”如今,走在新硬化的水泥路上,那必村的村民纷纷竖起大拇指。

3.5米宽的通村道路被拓宽到4.5米,水泥路让小汽车开到了家门口,机耕道让拖拉机开到田间地头,新修的那必村村民服务中心也让群众有了休闲娱乐的地方……而喻黎明呢?见着他的人都说,更黑更瘦了。

“让群众过上好日子,是我们的责任”

“居住环境好了,群众脱贫致富的干劲才会更足,才能彻底转变脱贫观念。”这是喻黎明驻村扶贫的切身体会。

那必村距今已有近400年历史。村寨虽然很美,但与许多传统村落一样,都面临老房子看起来很美,但住下来很难的问题,不少古民居被闲置。正是看到了这个“痛点”,进驻之初,喻黎明便对那必村整村房屋情况进行彻底摸排。经过多方协调,四年多来,共实施特色民居改造87栋,使老房子的心脏得到复苏。

“喻队长隔三差五就来家里嘘寒问暖的,可关心我们老两口了。”村民彭泽林的老伴笑着说道。

彭泽林今年72岁,几年前老两口因病致贫。喻黎明帮他们申请了低保,并为他家制定了发展养殖的脱贫计划。如今,老两口的生活已大有起色。

在那必村,贫困户还有很多。喻黎明深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扶贫必须先扶志和智。为此,他定期组织技能培训,宣传扶贫政策,改变贫困户对脱贫的认识,激励贫困户树立脱贫致富的决心;同时,选派贫困户参加种养殖业培训,邀请专家现场授课,让贫困户学习种养技术、激发群众内生动力。他还与帮扶干部、贫困户一起制定“一对一”脱贫计划,引导发展可持续性产业。

“喻队长是个干实事的好书记,按照他的脱贫计划,我不仅如期脱贫了,还变成了村里的烤烟大户。”谈起自己的脱贫经历,贫困户朱才武对向喻黎明赞不绝口。他说,自己以前觉得村里发展不好,常年在外务工,就算种植烤烟也是零星种植,幸亏喻队长送他去参加技术培训,让他意识到发展烤烟也可以致富,现在成了远近闻名的烤烟种植大户。

“出门就是公路,白天到风雨桥上坐坐,晚上有太阳能路灯,没事还能跳跳广场舞,村里现在的条件和城里人也没啥两样了。”说起村里日新月异的变化,村民余大刚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打心眼里对他们的第一书记竖大拇指。

“让群众过上好日子,是我们的责任。”驻村以来,他先后为村里争取各类项目资金1300多万元,带领村民硬化道路、整治耕地,实施村庄绿化、美化、净化、亮化工程,发展以烤烟、山羊、油茶为主的种养业,建设乡村旅游示范基地和农业特色产业园,发展乡村旅游,进一步增强了自身造血功能。

2016年底,那必村实现整村出列。截止2018年底,全村建档立卡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已由2000元左右提高到8000元以上。2018年,那必村被纳入张吉怀旅游精品线路:土家探源景点群,并被住建部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是第一书记,更是纪检干部”

“进村后,抓好脱贫攻坚工作是你的首要任务,但更不能忘了自己纪检干部的身份。”喻黎明驻村前,就曾这样被领导叮嘱过。

“这个月村里的账目怎么没有按时公开?”

“村里保洁员的工资这个月怎么没有按时发放?”

“这个工程质量是不是有点不达标,是谁在负责这个组的工程质量监督的?”

驻村后,喻黎明最常干的事情就是给村干部提问题。刚开始,村干部不适应,一听见提问题就开始脸红出汗,就怕第一书记的“蛮劲”上来了,要批评人。后来才知道,老喻不仅是他们的第一书记,更是一名纪检干部。所以,但凡涉及本村群众的利益诉求的,喻黎明都细细过问、严格要求,俨然一个“总管”。就这样,“老喻”也成功转型为村干部口中的“喻总”。

定期召开“以案释纪”微党课,也成了喻黎明驻村后的固定动作。“从案例中受到什么教育?哪个干部工作不到位?”喻黎明说,这样的活动,他每个月都会组织召开,并且不讲究地方,有时在平坝里,有时在大树下,有时候到田间地头,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喻书记不定时给我敲警钟,我们心里也敞亮多了,知道哪些要做、哪些不能碰。”那必村的党支部书记陈心春深有感触地说。四年多来,喻黎明与村务监督委员会一起设立了项目资金明白账、党务政务公开墙、问题线索举报箱,定期给村干部上警示教育课。

与2014年相比,现在村里多了22公里水泥路、14.1公里机耕道、12.8公里户间道、248盏太阳能路灯、1幢占地2700平方米的村民服务中心;87栋土家传统民居被修缮了,8座山塘水库被整修,103个农厕改造完成,通组道路被疏通绿化了,村容村貌人居环境整洁了。

今日的那必村,“百姓富、生态美”的美丽画卷正在徐徐展开。“村里成立了5个合作社,游客服务中心也在如火如荼修建中,村民的日子会越过越红火的。”对于稳固脱贫成果,实现乡村振兴,喻黎明充满信心。

--> 2019-12-12 1 1 团结报 c42931.html 1 喻黎明:一身“蛮劲”的第一书记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