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本报记者 施雨润苗 吴正凯 通讯员 李 里
吉凤街道木林坪社区位于湘西经开区南端,辖域2个居民小组,1100多人。209工业大道与209国道在此交汇,交通便利。2016年,按照州美丽湘西办的总体部署和要求,经开区正式启动创建美丽社区工作,把开展社区基础设施提质改造作为创建美丽社区,造福人民群众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木林坪社区抓住美丽乡村创建这一机遇,通过狠抓社区基础设施提质和一系列人居环境改造。经过近两年的努力,该社区基础设施齐全、面貌焕然一新,2017年该社区被评为全州美丽社区,2019年入列州最美村推介名单。
“以前我家住在‘乡里,’现在我家住在‘幸福里’嘞!”这是60岁的黄二姐时常跟来访者说的话。
黄二姐书名叫黄二,因为人和善,邻里乡亲大部分人都管她叫黄二姐。她家住木林坪社区服务中心后的木林坪安置区,这里以前是凤凰县的一个小村庄,因为偏远、闭塞而不被人们记住,2011年并入湘西经开区后改为木林坪社区。2017年,吉首市将1路公交车去往湘西职院方向的终点站延长至了木林坪,“木林坪”也因此进入了人们的视野。
走进社区,平坦整洁的炒砂路、新砌的花坛、漂亮的绿化景观和文化墙、休闲廊亭以及居民健身活动场所和规划整齐的楼房,一切显得如此敞亮漂亮。
黄二姐家在安置区166号,是三层的楼房,外墙贴着雪白的瓷砖,门前是乌黑发亮的炒砂路。当然,住在这里的60多户人家都是这样的楼房,一家挨着一家,整齐如一。从高空俯瞰,该安置区如同一个三角形,四条两车道的马路又将在小区里整齐划分出几小块,在三角形的边缘还划分了20多个供私家车停放的车位。
“我家一共9个房间,宽敞的客厅足够摆下五桌宴席,现在我一个人都搞不过来屋里卫生了。”说这话时黄二姐脸上洋溢着无比幸福的笑意。
“以前这里是一大片荒地和一些农田,路全是泥巴路,那时候来我们这边的车很少,碰上赶集了就得早早起来背着大袋大袋的粮食、蔬菜等,走上2个小时去乾州那边卖,年轻的时候我都背哭过。”黄二姐回忆说。
该社区的居民大多是2005年武陵山大道修建时而搬迁来此的,搬迁后,他们虽然不用再过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但生活习惯上仍然保留了当年农村人的随意性。房前屋后总会出现各种杂物堆,晾衣服的杆子也是哪儿方便搭哪儿,院子里、空地上各种临时的棚子也是层出不穷,横七竖八的入户电线更是东一家西一家地在天空中拉成了蜘蛛网,严重影响了整个社区的形象,成为了经开区美丽社区建设工作难度最大的地方。为改变这脏乱差的面貌,近两年来,经开区美丽办按照州美丽湘西办的要求和指导,以安置区环境治理和基础设施提质改造为突破口,对该社区开展了持续性环境整治行动。
建设美丽社区,党员带头。该社区实施“支部登记、个人申报、季度公示、年底评定”的“党员积分制”绩效管理办法,激发党员积极参与社区纠纷调解、征地拆迁、环境卫生、志愿者服务活动中,使党员干部在社区各项工作中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仅用了1个月的时间,拆除了65户的71个违章棚子,拆违面积2478平方米,为美丽社区“蜕变”打下坚实基础。
全面实施基础设施改造提质。本着“以建促治”的原则,经开区整合资金400余万元,对木林坪安置区进行全面提质改造。包括道路加宽、路面实行“白改黑”、亮化工程、强弱电入地、生态停车场、房前屋后青石板、绿化提升等建设项目。并对以前遗留下来的“顽固垃圾堆”实行彻底大清理。对于居民的生活垃圾,党员干部逐一上门指导垃圾分类,发放宣传资料等。经过两三年的打造,至去年底,一个崭新的“公园式小区”便呈现在大家面前。
跟着黄二姐在小区里慢慢转悠,阳光洒下一地金黄,黑亮亮的路上看不到一点垃圾,房前屋后用红色砖块砌成的小花坛里,山茶花开得正艳。几个妇女在一处古色古香的凉亭里有说有笑,几位小孩在一旁的塑胶坪场上晃晃悠悠地绕着圈子,一旁的老人看着孩子们,眼睛眯成了一条线。
小区西面的入口处树立了一个一人多高的大红色福字,在阳光的照耀下,闪耀着红黄相间的迷人光影。黄二姐说:“这里原先被大家堆满了各种杂物,白天都能看到老鼠窜来窜去的。多亏了美丽乡村建设和管委会的同志们,把我们这里打扮得像公园一样。”
翻看该村之前的老照片,与现在的场景进行一番对比,原来的杂物堆放地变成了一个有亭台楼阁、花草树木、健身器材齐全的精致小公园。狭窄的水泥路变成了宽阔的炒砂路,路边的泥潭变成了整齐划一的花坛,天空的“蜘蛛网”线路全部消失了。夏天再也闻不到垃圾的腐臭味,取而代之的是蓝天白云下的花香和青草香,以及人们幸福的笑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