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唐正鹏)12月6日,湖南省报业协会2019年会开幕式暨“美丽湖南·衡阳行”采访活动启动仪式在衡阳举行,全省30多家报社的报业领导和记者齐聚一堂,共话报业创新融合发展。
本次年会由湖南省报业协会主办、衡阳日报社承办,主题为“守正创新、融合突破”。会议表彰了包括首届湖南报业营销创新奖十佳单位、十佳个人。
会上,省报业协会会长赵宝泉从高举旗帜、聚焦重点、加强党建、拓宽平台、巩固模式、不忘初心六个方面全面总结了省报协2019年工作,并就2020年报协工作作了安排。当天下午,省报业协会举办了以“媒体融合背景下的营销创新”为主题的湖湘报业高峰论坛。人民日报社新媒体中心副主任刘晓鹏、今日女报社社长张英、株洲日报社社长赵先辉、浏阳日报总编辑龙章平、衡阳日报社社长肖立建应邀将分别作主题演讲。
会议期间,与会媒体领导和记者对衡阳市常宁油茶基地、南岳文化旅游产业进行了实地参观和采访。
常宁平安油茶小镇
平安油茶小镇位于常宁市东部,涵盖西岭镇平安村、小松柏村和荫田镇丛保村、三湾村等11个自然村。其中,平安村是理学开山祖师周敦颐后人聚居的地方,是“全国生态文化村”“湖南省美丽乡村示范村”“湖湘文化示范基地”。
平安油茶小镇总面积30万亩,其中20多万亩为油茶林,是常宁茶油主产区之一。有1700多年的油茶栽培历史,油茶文化底蕴浓厚,素有送油送福送平安的“茶花仙子”等美丽传说。近年来,加快“油茶+生态+旅游”融合发展,“一亩茶山百斤油,家家户户不用愁”、“百亩茶山万斤油,又讨老婆又盖楼”,产业发展前景良好,区域内有4家油茶公司,7家油茶专业合作社。经过多年发展,逐渐形成“一带两心三区”的格局:“一带”即十里平安油茶风光带;“两心”即油茶产业核心、生态文化绿心;“三区”即现代油茶产业区、生态农业观光区和乡村旅游休闲区。区域内有“平安古榨”“平安古桥”“平安古樟”“平安古井”“农民夜校”等景点,茶林茶果茶花、古乡古色古韵,留住乡村记忆,沉淀古老乡愁。
平安油茶小镇,是常宁探索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共融,加油绿色发展、推进乡村振兴的样本。近年来,常宁加快油茶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成为国家油茶示范林基地试点县,全国唯一油茶生物产业基地,全国首个通过森林经营认证(CFCC)的地区;“常宁茶油”成为全国首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的茶油产品,2018年编制发布的《地理标志产品 常宁茶油》,成为湖南省首个茶油地方标准。
常宁是“全国油茶之乡”和“版画艺术之乡”,油茶一直是艺术家们钟爱的题材。常宁油茶,四季都可入画。采茶籽、榨茶油、赏茶花,一幅幅精美的画作,展现了多姿多彩的油茶风情,承载的是常宁最美的乡愁乡韵。
小茶果催生大产业,老传统走出新路子。趁着各级大力发展油茶产业的东风,平安人抢抓宝贵机遇,更新发展观念,引进现代技术,不断推动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近年来,平安村大力发展生态养殖等林下经济,探索开发出油茶林套养“茶山飞鸡”等技术,特色发展的路子越走越顺。
依托当前发达的电商物流平台,“茶山飞鸡”和“常宁茶油”“无渣生姜”“塔山山岚茶”等优质特色农产品远销北京、上海、广东等地,甚至远渡重洋香飘海外!平安油茶小镇,正在从古色古香的传统小镇向充满活力的现代小镇迈进!
跨入全域旅游新时代
文 兰
从一个山区小镇,到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再到首批国家全域旅游创建示范区;从建区之初的旅游接待66万人次、旅游收入350万元,到2017年旅游接待人次破千万,再到2018年旅游收入破百亿,南岳区一路奔跑,一路向前,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近日,在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单上,南岳区榜上有名,全省上榜三家,南岳区排第一。
全域可游
南岳景区,现在看点不少,但遥想当年,以旅游立区的南岳区,还只是个烧香拜佛的地方,香客们成为南岳旅游的主力军。即使最初只有2毛钱一张的门票,这方水土依然挑起了衡阳旅游的大梁,俨然是“一城独大”的状态。
今年国庆假期,长沙游客刘晓莉,就感受到了一个全新的南岳。
第一天,她与家人上午参观恢弘的南岳大庙,下午爬上祝融峰顶登高远瞭,晚上在山上扎帐篷露营;第二天,她们清晨在望日台观日出,白天来到红星村骑行游乐,晚上在松麓街感受非遗剧目;第三天,她们又来到杉湾村的“十里茶乡”,品茗“南岳云雾”的沁人茶香……刘晓莉说,今年的这趟“心愿之旅”最难忘。
近几年,南岳区围绕南岳大庙、祝融峰等传统景点,建成以红星、水濂观光运动休闲区、古镇祈福文化体验区、中心景区观光康养区、十里茶乡茶文化体验区为主体的“全域旅游经济走廊”。
现在,南岳“全域皆景”,除了夜游南岳、红星骑行、水濂赏荷、十里茶乡等新的“打卡”项目,其文旅融合也大放光彩。南岳区以“南岳庙会”品牌为依托,常态化开演万寿广场灯光秀、松麓街非遗演出;同时,祝融剧场、飞行影院、滑雪滑水等项目正紧锣密鼓打造;此外,大力推崇南岳素食特色餐饮,夺取全国唯一一块“中国素食之乡”荣誉牌匾,发展家庭客栈和特色民宿,建成松麓街等特色文化街区和创客空间、VR体验馆等。
从“一山一庙”到全域体验,南岳全新的旅游产品供给体系,留住了游客的脚步。
全域共治
前不久,南岳区南岳镇荆田村开展河道整治,区农业农村局(注:区水利局相关职能已整合至农业农村局)主动与文旅、国土部门对接,将河堤按照文旅相关标准打造成一处景点。而在以前,建设部门只要按照行洪、整治的相关标准建设即可,不需要结合“旅游”来设计建设。
一个与旅游几乎不相干的部门,主动将本职工作与旅游结合起来,这种变化,源自南岳区“全域共治”的理念深入人心。
“老牌景区要转型升级,思想观念必须更新换代。”南岳区委书记曾建华介绍。近几年来,南岳区以全域旅游发展总规为统揽,将全域旅游产业发展思维落实到城市、乡村、用地、产业、交通、农业、林业、环境等相关工作中,建立健全“1+4”旅游综合管理机制,配套建立以全域旅游为核心的工作指标体系和绩效考核机制。
目前,全区工作绩效考核中,“旅游”一项占比最高,“旅游”成了全区最大的“指挥棒”。以前部门之间的“各自为政”实实在在转向了围绕全域旅游的“全域共治”。
同时,南岳区以“一村一旅警”“四型小区”建设为突破口,推行“区级领导包片、单位包路段、干部包门店”的旅游综治模式;建成高清监控、全城广播、对讲通信、灯光照明、人流分割和车流人流统计“旅游安保六大系统”;开创被公安部推荐的“外围控车、城内分块、庙内分流、分段截留,前导后控、出入分离”南岳旅游安保模式,推动建立从行业监管转向全域共治的现代旅游治理机制,全力保障了旅游公共安全。
社区居民和辖区内旅游业从业人员也秉承“人人都是南岳名片、个个都是南岳形象”的态度,组建起一支支旅游乱象“啄木鸟”行动小分队,有组织、有针对性地对南岳旅游乱象进行曝光。
全景提质
“没想到如厕也变成了一种享受。”旅游达人任紫玉向网友推荐的这个旅游厕所,是距祝融峰不远的狮子岩公厕。为了满足攀登祝融峰的游客休憩和如厕需求,南岳景区在该处建好了休闲风雨长廊,并提质改造该公厕。该公厕内蹲位设置男3、女9,另设有一座“第三卫生间”,并配有免费充电器、报纸杂志等充满人情味的用品,游客还可通过一扇180度的整面透明观景墙一览南岳美景。而像这样的A级旅游厕所,南岳区已有13座。
强基础、促服务,无缝换乘、厕所革命、移动支付、开展“国家旅游交通服务标准化试点”等让老牌景区不断增添新体验。近年来,南岳区提质全域旅游服务中心,增设游客咨询点和休憩服务设施;提质改造中心汽车站,建设独具特色的全域旅游交通换乘服务中心;提质城区免费公交,增设乡村旅游客运停靠点;开通城区至乡村旅游示范区的旅游专线,实现了全方位的对外互联互通。同时,持续推进“厕所革命”,高品质新建和提质旅游公厕21座,完成13处“第三卫生间”建设,实现了旅游公厕规范化、标准化管理。此外,优化智慧旅游服务。加快建立大数据采集机制,全面提供视频监控、人流控制、环境监测、景区承载量公布等旅游服务,完善并扩展电子门禁和智慧票务系统;完善停车引导系统和“乐游南岳”电子商务平台;实现重点旅游场所、服务设施移动网络和WIFI全覆盖;实现旅游在线服务、网络营销、网络预订、网上支付、投诉处理一体化;建设“移动支付景区”等。
“基础设施实现了从‘粗放式’到‘精细化’的提质。”南岳区委副书记、区长王燕说。
全员服务
“坐着‘不晕车巴士’,盘旋而上到达祝融峰,一边欣赏美景,一边享受人性化的服务……”9月27日,来自长沙的游客李娇丽在“朋友圈”为南岳景区的服务点赞。
经常晕车的李娇丽说的“不晕车巴士”是南岳景区常见的旅游巴士,此行李娇丽却没有晕车。“旅游巴士不仅整洁如新,还备齐了晕车药品,路上每隔不远都设有服务点。最重要的是,司机驾驶非常平稳!”
“坐车竟然不晕车了”成了李娇丽这次南岳行的深刻的印象。
为了提升旅游服务人性化、精细化水平,近年来,南岳区想游客所想,将每一项旅游服务中最细微环节做好。
“不同季节、不同地段、不同人群,给游客提供不同的服务。” 10月13日,长沙游客周志军带着80多岁的老母亲来南岳爬山,中途休息时,附近的志愿者立即送来小凳子给老人坐,并端来一杯热茶,让常来南岳旅游的周志军大加赞赏。
南岳的常态化旅游志愿服务也给游客留下了美好印象,全区3000多名在岗在职干部职工全是旅游志愿服务参与者。逢年过节,香期旺季,他们舍小家为大家,通过建立健全志愿服务机制,设置义务咨询台、志愿服务队、示范岗、责任区、先锋号等5种服务岗位,实现志愿服务全覆盖、常态化,让外来休闲、游玩、祈福的游客高兴而来,满意而归。
全民受益
近日,南岳区寿岳乡岳林村六百亩凰菊竞相绽放,游人纷至沓来,拍美照、买凰菊、吃土菜……贵妃凰菊基地已成为一个炙手可热的“网红景点”,仅11月2日开园当天,就涌入了3000多名游客。在凰菊基地打工的贫困户旷海冬高兴地说:“没想到,在家门口就吃上了旅游饭!”
旷海冬是南岳区寿岳乡岳林村的低保贫困户,妻子和儿子都是精神病患者,没有劳动能力,而旷海冬本人也患有痛风,全家三口就旷海冬一个劳动力。在贵妃凰菊基地没有建成之前,没有一技之长的旷海冬靠着东一家、西一家地打点零工艰苦度日。自从2017年贵妃皇菊基地成立以后,旷海冬成为了基地的菊农,每年有了万余元的固定收入。“靠自己的劳动所得以及政策和社会上的帮扶,我们一家三口现在不愁吃不愁穿不愁住了。而且,我在赚钱的同时,还照顾了家人。”
而在南岳区,像旷海冬这种因发展乡村旅游在家门口就业脱贫致富的还有很多。
杨桂香也是其中的一个。杨桂香是南岳区南岳镇水濂村(原泗塘村)村民,水濂村是原省级贫困村,像杨桂香一样的许多村民仅靠着退耕还林补助和外出务工赚取点微薄收入,贫困发生率达25.2%。
如何结合区情实际,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南岳区委区政府审时度势,大力实施“全域旅游富民”战略,通过打造月光下的水濂村、寿岳乡十里茶乡、红星村骑行小镇等三大全域旅游示范景点作为带动之轴,由点及面,辐射全区乡村旅游发展,带动村民走上脱贫致富之路。像杨桂香、旷海冬一样的贫困户和村民,纷纷在家门口就吃上了旅游饭,每年每户增收5000元以上。全区1809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两个省级贫困村退出,贫困发生率降至0.08%以下。
同时,为了提供一个良好的旅游环境和居住环境,南岳区从体制机制、硬件设施、人员配备等方面入手,加大投入、多管齐下,让来岳游客和居民群众切身享受到了旅游的发展红利和成果。2019年,在全省公众安全感测评中,南岳区总得分91.94,蝉联全市第一,继续保持全省第一方阵。据悉,南岳区社会治安民意调查连续15年位居全市第一、全省前列;连续16年被评为省、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县市区”和“湖南省平安县市区”;连续三届(2001-2004年度,2005-2008年度,2013-2016年度)获评“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2009-2012年度获评“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区”。
为减轻学生入学负担,提高普通高中教育普及率,让全区人民共享旅游发展成果,南岳区秉持小县区办大教育的思想,自2014年秋季起,率先施行从小学到高中十二年免费教育,让群众得到更多教育实惠。“免费高中教育” 最高可让学生三年免除和补助费用共计约17000元。自该项政策实施以来,已有3500余名学生受益,受益金额达近千万元。据悉,近年来,南岳区每年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超七成;在全市率先实现城乡低保一体化。
随着全域旅游新时代的到来,南岳区又以“建设国际精品旅游目的地”为发展目标,加快推进旅游发展由观光型向休闲度假型、资源开发型向深度融合型提升,经济实现更高质量发展,2018年,南岳区的年接待游客量从建区之初的66万人次增加到1164.17万人次,翻了17.6倍;旅游收入从350万元增长到100.42亿元,翻了2869倍;人均储蓄余额由96.73元增加到6.64万元,翻了688倍。机场、高铁、高速,一条条大道四通八达,让世界与南岳的距离更加亲近;汽车、票子、别墅,一个个梦想变成现实,让南岳人民的生活越来越美好。
本版图文除署名外,均为衡阳日报社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