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吴正凯 通讯员 陈水刚
田野如茵水似镜,绿树摇曳花矫情。红墙绿瓦小洋楼,瓜果飘香醉人心。
马王溪是美丽的,美得勾人心魂。
一栋栋式样大方、精致典雅的民居拔地而起,点缀于青山绿水间;一束束花花草草低首含笑,舞弄着身姿,于房前屋后,宽敞的水泥大道穿村而过。典雅美观的民宿、暗香涌动的七彩花果园、古朴的亭台楼榭、游步道上观光的游客……一切,在蓝天白云下,组成了一幅色彩斑斓的美丽画卷。
马王溪村地处浦市古镇南郊5公里处,辖5个村民小组1700多人。近年来,该村以产业建设和乡村旅游发展为抓手,大力实施人居环境改善和美丽乡村建设,全面实施“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乡村振兴发展战略。2017年,村民年人均收入达到2.2万元,80%以上的农户住上了小洋楼,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生态宜居,实现环境美
以“生态休闲观光农业”乡村旅游定位,先后出台了《马王溪村总体规划》《马王溪村乡村旅游发展规划》等,合理布局基础设施和实施人居环境整治,修建了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餐厅、精品民宿等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及四季有花、有果的七彩花果园,2017年该村被评为AAA级乡村游景区。目前,全村已形成三大乡村游景区:四季瓜果采摘景区、生态观光垂钓景区、民俗休闲度假景区。
经济发展,实现产业美
全村设立了8个产业党小组,每个党小组联系一个产业,每个党员中心户联系3-5户产业示范户,办好示范样板。现今,全村已形成千亩生态农业产业区、万头牲猪养殖区、千亩山地果林产业区、陶瓷精深加工产业区等四大产业区。其中千亩生态农业产业区种植台湾牛奶西瓜200亩、黄桃100亩、葡萄100亩、三月橘100亩、无公害蔬菜100亩、猕猴桃100亩、草莓80亩、花卉200亩;万头牲猪养殖区年出栏浦市铁骨猪3000头,白猪1万头、山羊5000头;千亩山地果林产业区种植椪柑500亩、大枣200亩、苗木200亩、雪梨200亩;陶瓷精深加工产业区安置劳动力就业260人,人均月收入4000元,鑫隆陶瓷厂年产值达6000万元。
健全设施,实现生活美
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大力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了环村寨绿化防护堤和休闲道2千米,建设生态观光长廊400米;建设3500㎡废弃水塘为篮球场及休闲广场;村间道路全部实现硬化提质;新建游步道2千米,新修竹篱笆500米对村内家禽实现圈养。村内主干道及人行道实现全绿化,美化面积上万平方。并结合陶瓷文化,在村内打造陶瓷小景观10余处,创建最美农家50余户。对村内古树、古井、古民居实施全保护。通过硬化、净化、亮化、绿化、美化全方位改造,村民的幸福指数不断提高。
强化乡风,实现风尚美
制定符合村情民情的《村规民约》《文明户创建标准》《五好家庭创建标准》等,规范村民言行,引导村民争做“四有”新人。开展“十大杰出青年”“双学双比”“巾帼建功”“五好家庭”“最美庭院”“大评小奖”等特色评比活动。鑫隆陶瓷厂厂长谭春燕获得了“全国双学双比女能人”光荣称号。同时,积极推行村务公开,主动接受监督,通过潜移默化的引导和教育,以良好的家风带动村里的风气,形成了人人争当最美、家家争当先进的良好风气。
利用本地优势资源,通过一系列的合理规划、整治、打造,村容村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如今,慕名而来的游客络绎不绝。该村先后荣获省、州、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全州城乡同建同治示范点”等多项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