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唐正鹏
婚姻与家庭是个古老而年轻的问题,在人类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于地域、风土、文化的制约与影响,世界各民族的婚恋心理与婚恋伦理各具特色,这些风格各异的婚恋心理与婚恋伦理共同架构着人类丰富多彩的家庭文化样式,以不同的方式和理念维系着家庭秩序之稳定,推动着家庭文化的发展与进步。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古老国度,婚恋心理与婚恋伦理以个体感性与社会理性高度融合而独具特质,大量的事实证明,这种婚恋心理与伦理观念特质始终贯穿于中国古今社会的各个阶段和各个阶层,很大程度上成为判定婚姻是否幸福美满的基本标准。概括起来,大致表现在两个层面:其一,婚恋之成,在于男女相恋应是以“共相感应”为前提的情感自由与两情相悦;其二,婚媾之善,在于男女之间的用情专一和思欲无邪之“贞”,与夫妇履行繁衍使命和家庭责任之“正”的高度契合,即古人所尊崇的“夫妇之义”。
这种婚恋心理与伦理观念起源于古老的《周易》,并在《周易》之《咸》卦、《恒》卦和《家人》卦中得到了精到的诠释。此篇就《咸》卦卦爻辞所包含的义理对男女婚恋心理作一番探究。
我们先来看看《周易·咸卦》原文:
咸卦
咸:亨。利贞。取女吉。
《彖》曰:咸,感也。柔上而刚下,二气感应以相与。止而说,男下女,是以“亨利贞,取女吉”也。天地感而万物化生,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观其所感,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
《象》曰:山上有泽,咸。君子以虚受人。
初六:咸其拇。《象》曰“咸其拇”,志在外也。
六二:咸其腓,凶。居吉。《象》曰:虽“凶居吉”,顺不害也。
九三:咸其股,执其随,往吝。《象》曰:“咸其股”,亦不处也。志在随人,所执下也。
九四:贞吉。悔亡。憧憧往来,朋从尔思。《象》曰:“贞吉悔亡”,未感害也。“憧憧往来”,未光大也。
九五:咸其脢,无悔。《象》曰:“咸其脢”,志末也。
上六:咸其辅颊舌。《象》曰:“咸其辅颊舌”,滕口说也。
关于释解《周易》之卦的原则与方法,上篇(《经典释疑·二十五·如何读解<周易>?》)已作介绍,此不赘述。
我们应该明白,《咸》卦为《周易·下经》第一卦,在六十四卦中排列第三十一。古人认为此卦为明男女夫妇之卦。关于把《咸》卦比附成“男女夫妇”之卦,自古以来,也是有争议的。先秦儒家坚持《周易》上经从《乾》到《离》三十卦在于明“天道”,下经自《咸》到《未济》三十四卦意在明“人事”。然东晋玄学家、训诂学家韩康伯却不以为然:“夫《易》,六画成卦,三才必备,错综天人,以效变化,岂有天道人事偏于上(指《周易》上经)下(指《周易》下经)哉!”我认为,韩康伯之说很有道理,但按照解《易》“不可一例求之,不可一类取之”的诠释学原则,既不要机械地简化某卦,也不要繁复地玄化某卦,应该随时、随地、随事、随人而定。故而,将《咸》卦所含义理比附成男女夫妇婚恋亦非不可。正如孔颖达在《周易正义·周易兼义下经咸传卷第四》一书中所说:“乾坤象天地,《咸》《恒》明夫妇。乾坤乃造化之本,夫妇实人伦之因,因而拟之,何为不可?”
从对《咸》卦文化义理的解读来看,既暗含着古代男女婚恋的基本伦理,又展示了古代男女,从恋爱到结为夫妇的婚恋情感心理依次递进的基本过程。
首先,从总括《咸》卦之义的《卦》辞、《彖》辞和《象》辞(实为释卦象之《大象》)来看,中国古代婚恋伦理大致包括四个因素:一是男婚女嫁合乎天道人伦,天经地义;二是相恋的男女之间,男子必须尊重女性;三是男女相恋必须相互感应,两情相悦;四是男女结为夫妇必须信守“贞正”。
孔颖达疏解卦辞“咸亨利贞取女吉”时说:“‘咸’,感也。此卦明人伦之始,夫妇之义,须男女共相感应,方成夫妇。既相感应,方得亨通。若以邪道想通,则凶害斯及,故利在贞正。既感通以正,即是婚媾之善,故云‘咸亨利贞取女吉’也。”孔子解释卦辞的《彖》辞正是此意。可贵的是孔子在此还把信守“贞正”的男女之情上升为“天地万物之情”。也难怪孔氏家族自孔子以降至今之七十九代孙孔垂长(1975年生)出生,历经二千五百二十六年,除第七十六孙孔令贻曾因长房无生育另娶二房外,均为一夫一妻。
卦辞中“贞”字,甲骨文字形与“鼎”形似,本义为“卜问”“占卜”之意。一般而言,古代占卜当属决定国家大事之行为,同时也有将重要文字铸刻于鼎上的现象。故而,这个“贞”不仅“重要”,而且有“铭刻不变”的恒定之义。另据《土生说字》一书解释,“贞”字为会意字,从“卜”从“贝”,由“鼎”的甲骨文演变而来,“鼎”为铭记功德的礼器,象征吉祥,借以表示端正不移。“贞”为占卜吉祥、端正之事。“卜”为“朴”省,为淳朴,“贝”为宝贝。“卜”“贝”相合为“贞”,贵在朴素为宝,坚守朴素之心。故而,“贞”为“贞节”“忠贞”之意是确当的。至于“正”,其甲骨文字形上为“口”下为“止”。“口”表示范围,“止”为脚,行走之意,二者合而成“正”,会意为行为举止不可逾越一定的范围。也有人认为“正”为上下结构之字,“上”“下”两字相合与对齐即为“正”字,意思是不偏不斜,用正当的方法走正道、行正事。通过上述对古汉字的考据,以“贞正”之义比附于男女之情,当有“感情专一”“欲念中正无邪”之意。清代著名《易》学家李光地在《周易折中》一书中,解释《咸》卦卦辞引《程传》(程颢程颐解《易》之作)之语,正好说明了“贞正”的确义。其文曰:“‘利贞’,相感之道,‘利’在于正也。不以正,则入于恶矣。如夫妇以淫姣,君臣以媚说,上下之以邪僻,皆相感之不易正也。”
更有趣的是孔子《象》辞对《咸》卦的解释。他从自然、人事两个方面生动说明了男女共相感应的原理与重要性。孔子解释《咸》卦卦象的原文为:“《象》曰:山上有泽,咸。君子以虚受人。”《象》辞的前句“山上有泽,咸”比附的是卦之象,后句“君子以虚受人”是卦象之义。那么为什么“山上有泽”就能“咸”(相互感通)?这是一种什么样的逻辑?这当然不是一般逻辑,其实就是中国古代独有的一种从原始思维阶段向逻辑思维阶段过渡的类比联想思维方式。“水泽”“大山”“男女婚恋”这些物象与人事,看似没有因果关系或逻辑联系,但它们之间却有“相似”“想通”“相感”之处,故而古人认为还是存在某种“因果”关系的。自然界有一种奇特的现象:大山之顶的水泽,如连逢大旱,自当水涸鱼亡。及至来年旱过雨来,不消多时,泽中又是一派生机盎然。怪就怪在原本干涸的山泽并无人为放养,何来鱼虾游弋?今人对此自当千方百计以科学方法论证解释,古人则解为“山泽通气”与“阴阳交感”。“山”在三爻卦中为“艮”为“阳”为“少男”,“泽”在三爻卦中为“兑”为“阴”为“少女”。《咸》卦(六爻卦)的推演过程便出来了:上卦“兑”下卦“艮”犹如“泽山”相通、“阴阳”相交、“男女”相感,这就为生命的化育奠定了基础。另外,孔子《象》辞中“君子以虚受人”一句,透露出一个鲜为人知的文化信息:从《咸》卦的上阴(兑、女)下阳(艮、男)的卦象看,古代男女婚恋,并无“男尊女卑”“男女授受不亲”“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约束,不仅追求婚恋自由,且在婚恋过程中更强调对女性的尊重。孔子这句“君子以虚受人”就是很好的佐证。句中之“虚”,不仅有谦虚、谦顺之意,更有《周易·谦卦》中“低位为虚”之义。
其次,古代男女婚恋不是“拉郎配”,也不是“王老虎抢亲”,而是一个自由而又循序渐进的过程。从《周易》六爻卦看,古人认为事物的发生发展一般经历六个阶段,我们不妨从《咸》卦六爻的变化来看看男女婚恋心理和婚恋行为的六个阶段。
第一阶段(咸:初六):“咸其拇,志在外也”。“拇”,人的大脚趾,处于身体最下方。代表男女初次相见,为“相感”之初,处于双方判定有没有“感觉”的初始阶段,论不上“感情”,也谈不上成功与否,所以称“志在外”。清代《易》学家李光地说:“咸以人身取之,感于最下,‘咸拇’之象也。感之尚浅,欲进不能,故不言吉凶。”《程传》解释得更为明白:“人之相感,有浅深轻重之异,识其时势,则所处不失其宜矣。”
第二阶段(咸:六二):“咸其腓,凶,居吉。”“腓”,就是人的脚肚,人刚有行走的欲念时,脚肚就先动了,所以这个“腓”有燥妄之象。男女婚恋在这个阶段或者时刻,宜于静守,以观事态发展,不要急于表白,更不可急于求成或做出破格的事儿,否则便会鸡飞蛋打。孔颖达对这个阶段的解释是:“咸道转进,离拇升腓,腓体动燥者也,由燥故凶,居则吉也。”
第三阶段(咸:九三):“咸其股,执其随,往吝。”古人解“股”,为“足之上,身之下”,其实就是身体的臀部。臀部不能自动,或随身动,或随足迁。如将此比附为男女婚恋,处在这个阶段的男子应该放下身段委身相求,尊重女子的意见志向,即便是受些委屈乃至羞吝,也不可强人之意,一意孤行。正如孔颖达所说:“股之为物,随足者也。进不能制动,退不能静处。所感在股,‘志在随人’者也,‘志在随人’,所执亦以贱矣。用斯以往,吝其宜也。”
第四阶段(咸:九四):“贞吉,悔亡。憧憧往来,朋从尔思。”婚恋到了这个阶段,相恋的男女双方的情感心理无疑是复杂多变的。此时各种各样的想法和念头都汇集在其脑海里,令人困惑(爻辞中的“憧憧”意为“心意不定”。“朋”应释解为“群”,“思”为语气词,无义。有《尚书·益稷》“朋淫于家”之句为证),难以抉择。唯一解决的办法只有一条:“贞吉”,就是要坚守朴素之心,做到感情专一。这样才不会有过错,更不会坐失良机。
第五阶段(咸:九五):“咸其脢,无悔。”“脢”,有说为猪牛的背脊肉,孔颖达理解为人身体“心之上、口之下”之部位。对这一爻的爻辞的含义,历代注家解释得十分复杂,更有附会、牵强、含浑之说,实难明其意通其理。在诸多典籍中,孔颖达所著《周易正义》当属权威之作。孔氏将“咸其脢,无悔”解释为“所感在脢,脢已过心,故‘进不能大感’,由在心上,‘退亦不能无志’,志在浅末,故‘无悔’而已。”这里把孔子《象》辞中的“志末”的“末”理解为“浅末”之意,让人很难理解和把握。《诗大序》有云:“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志酝酿累积到一定程度,必然要通过语言和肢体表达出来,发而为诗。因此,“志末”应该是“情志”酝酿累积的最高程度,为“志”之“顶峰”而非“浅末”。可见,男女婚恋到达这个阶段几近成功,只差捅破最后一层纸——用言语表白了。
第六阶段(咸:上六):“咸其辅颊舌。”“辅”为上颔,“颊”为脸颊,“舌”为“口舌”,三者皆为言语说话之具,三器联动,自是说话之举。孔子《象》曰:“‘咸其辅颊舌’,滕口说也。”男女婚恋至此,便可开口放言,互表衷肠了。一桩两情相悦、幸福美满、皆大欢喜的婚姻就此大功告成!
析完此卦,不仅让人明了古人的婚恋心理和伦理,更为古人富有人性与哲理的婚恋艺术所折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