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 旭
4月8日,记者在吉首市丹青镇清明社区服务中心,见到一家占地约20平方米的“购物超市”。U形的购物架上摆满了生活用品,“香皂5分,食用油50分,大米50分,四件套180分……”超市里所有物品都明码标“价”。原来,爱心超市的东西不能用钱买,要用积分兑换。积分标准是按照“互助五兴”的要求,分为学习、生产、乡风、邻里、绿色五大类别,如积极参加技能培训、发展产业、讲文明爱卫生、邻里和睦等,均可拿到10至500不等分值,兑换标准是“一分一元”。
据该社区第一支书肖剑介绍,2019年8月,吉首市第一家“爱心积分超市”在清明社区的服务中心正式运营。爱心超市里的生活用品均来自社会各界无偿捐赠,是汇聚社会帮扶力量的中转站。该超市开业后,乡镇、社区干部们积极变身“向导”,热情宣传,身体力行。
“爱心超市让大家形成一种向上向善的风气,引导大家互帮互助,爱家卫家。”社区主任张卫平表示,虽然超市里都是日常的生活用品,怀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大家获取积分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主动打扫垃圾、清理沟渠,积极遵守卫生规则。镇上还出现不少高分的佼佼者。村民张光军见义勇为获得200分,张自保用微商销售本地农副产品、积极拓展新的销售模式,多次获得高积分等等。
“爱心超市的建立,群众争着攒积分,激发了群众‘比着干、争着干’的内生动力。社区的环境变了,风气也在不断好转,大家的文明素养在不断提升。”肖剑介绍,在脱贫攻坚冲刺阶段,“爱心超市”在邻里之间搭建起爱心传递的桥梁,为群众主动参与社区各项公益活动提供了激励保障机制平台,极大地促进了群众脱贫致富的积极性,增强了清明社区组织的凝聚力和亲和力,为脱贫攻坚、文明创建、乡村振兴工作助力添彩。
据了解,截至目前,该社区爱心超市已接收到20余万元的捐赠物资,村民兑换积分3200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