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正昭 龙滢升
一、科技创新助力疫情期间社会经济恢复
(一)高新企业有序复工复产。全州90家高新技术企业在紧抓疫情防控的基础上,有序复工复产,除企业重组等特殊情况,目前87家高企已复工,复工率达96.7%。疫情期间,组织州内高新技术企业参加“协同创新战疫情科技服务志愿者活动”,通过网络进行科技创新政策宣传、重要数据统计填报、技术市场业务知识等培训。同时,做好高新技术企业火炬统计的年报填报,已完成82家,完成率为91%;向省推荐12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进行入库登记,已通过省里审核并公示。
(二)州级创新平台建设得到加强。根据湘西自治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关管理规定,经企业申报、县市区推荐,共受理申报州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1家,组织了新材料、电子信息、现代农业等行业专家进行评审,根据评审意见进行现场考察,经研究拟认定9家符合要求的机构为州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目前正公示。
(三)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稳步提升。督促有关县市区,指导有关企业学习研发财政奖补政策,认真做好2019年研发投入的报统工作,对企业的研发投入统计工作进行核实和专题服务,确保报统企业能做到数据准确,目前已全面完成。3月10日起,组织州内企业开展研发准备金制度。
(四)科技项目建设重点推进。一是抓好重大项目落实,积极推进省“五个100”科技创新重大项目,指导企业按照总投资和研发投入的计划要求推进项目实施。二是加大争资上项的前期筹备工作。认真对照省科技厅2020年有关项目的申报指南,组织发动州内创造条件积极申报,目前共征集省重点科技项目37项,其中33项列入拟推荐的现场考察,目前正汇总考察情况,下一步将继续指导县市区和项目申报单位,完善申报资料,择优向上推荐。三是统筹安排州本级项目,2020年州本级目前共受理申报98项,目前已开展第一批评审38项,33项列入现场考察,目前正按照考察情况进行汇总。
(五)深化“放管服”改革。围绕年度科技创新重点工作和目标任务,指导县市区加大科技创新工作力度,全面提升区域整体创新能力;帮助企业解决问题,指导企业创新提质,在自主创新上取得新的突破;指导项目单位有序推进项目实施、规范项目资金支出、圆满完成合同任务,确保科技资金发挥最大效益。
(六)科技特派员助力保障春耕生产和扶贫攻坚。精准选派省级特派员478人次、州级特派员296人次、县级特派员1800人次,“三区”科技人才530人次深入生产一线,重点围绕春耕生产、重大病虫害和动物疫病防治等技术需求加强技术服务。加快推广一批符合实际需求的先进技术成果,编制印发科技手册,组织科技特派员向农民定向推送农业生产政策、春耕备耕技术,指导企业、专业合作社等参与农技推广。开展科技助力脱贫攻坚,统筹推动对建档立卡贫困村科技服务和就业带动全覆盖工作。实施就业行动计划,扎实开展产业扶贫,深入推进消费扶贫。
二、下一步重点工作
(一)加快推进国家高新区创建工作。按照州委、州政府的安排部署,加快推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申创工作,加强与上级各相关部门的对接汇报,通过多渠道衔接,解决好申创工作中的难题;按照职责分工,抓好州直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共同推进申创各项任务落实落细。
(二)落实高质量发展监测评价任务。一是抓好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督促规模企业、吉首大学和州内科研机构加大科技投入,衔接财政增加财政科技预算,并下到县市区和科研机构指导加大研发经费投入和加强统计工作。同时,加大奖补办法宣传力度,鼓励广大企业自觉加大科研投入,加快推进企业的科技研发和技术创新,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发展后劲。二是广泛组织和发动州内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结合国家高新区创建工作,培育和壮大高新技术企业,力争完成省对州考核任务20家,总量达到110家。
(三)进一步强化科技项目建设和监管。做好州本级科技专项的顶层设计、征集筛查、专家评审、现场考察和立项实施等工作。加大对正在实施的各类科技项目进行过程控制和跟踪管理,认真落实财政科技项目和资金管理的相关规定,坚持对重点项目、重大项目的巡查制度,确保项目有效实施,资金使用合法、合理、合规。逐步探索科技资金的绩效评价机制,提高科技经费使用效率,提升科技项目的执行力度,发挥科技资金的带动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