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43-0003 湘西团结报社出版广告热线:8518919订阅热线:8518693






2020年05月03日

泸溪斋粉:让人回味无穷

胡灵芝

对于泸溪人来讲,一天中最初的期待,就是吃上一碗泸溪斋粉。

凌晨四点,莫氏斋粉店的老板娘就来到了店里。生火,熬一锅“六味胡椒汤”。老板则忙着取出筒粉,洗粉,擂辣椒。当晨光微曦、香气弥漫到空气里的时候,第一个食客准会踏着露珠而来。

一碗泸溪斋粉,粉细、汤鲜、热辣、清香。粉丝纤细清爽而千回百转,汤味清香扑鼻而回味无穷。植物油花生米点缀其中,绿葱花、红辣椒相互映衬。视之,素雅动人;闻之,香气扑鼻;食之酣畅淋漓,好一碗让人回味无穷的特色小吃。

一筷子挑起来,呲溜溜一嗦,韧劲十足的米粉,与唇齿缠斗后,释放出的稻米香瞬间飙满口腔。再挑起几颗花生米,细细地嚼,慢慢地咽。斋粉的清香,花生米的脆香,汤汁的浓香,很让人想要找个词语来倾诉一番,可是,又怎么形容得出来呢?还是赶紧嗦粉,把这一口舌尖上的非遗好好的留在唇齿之间吧。直到喝完最后一口汤,总会心满意足地感叹一句:这一碗斋粉入口,三春不忘啊。

这一碗泸溪斋粉即让人身心素洁,又使人欲罢不能。舌尖上的中国曾评价泸溪斋粉是泸溪饮食文化的全部底蕴,更是真、善、美少数民族日常生活的幸福源泉。

泸溪是屈原楚辞中的神巫之地,是中原文化与盘瓠文化交融之地,释、道、儒家思想汇集。清代时期,人们为纪念观世音菩萨生日和出家、得道之日,每逢农历二月十九、六月十九和九月十九,家家户户都要吃斋以表敬意。而做素食的人就别具心裁地做出了斋粉。这一吃法流传到了民间,就受到了人们宁可百日食无肉,不可一日无斋粉的欢迎。

泸溪斋粉好吃,选米、做粉是关键。泸溪斋粉传承人石长生介绍,只有选用优质籼米存放上一年以上才有资格制作泸溪斋粉,这样的米才能保证斋粉既米香浓郁又柔韧有劲。从一粒米到晶莹劲道、细如龙须的一根斋粉,需要粉匠经过浸泡、淘洗、磨浆、煮糍、榨粉、清洗等环环相连,一环失误则全盘皆废的多道工序,以及时间的成全才能成功。有口诀云:“加盐要相当,生了不成钢,熟了变糊汤,揉糍要均匀,用力勿怕盛,韧字手中成。”

泸溪斋粉的回味无穷,其秘诀在一锅汤里。山泉为引,开水煮沸,加入胡椒、八角、花椒、桂皮、橘皮、香叶等中药材料,秘制配方为魂,柴火慢煨成汤。这一番调配,属于不足为外人道的绝技。在泸溪,只有莫氏、唐氏斋粉掌勺人才能掌控得恰到好处。

当斋粉能以莫氏、唐氏冠名而享誉江湖的时候,证明他们家的斋粉具备代表一方特色小吃的高度了。莫氏斋粉是莫氏三姐妹一手创立,经过二三十年的摸索和调整,才冠绝一方。其口味引来了各地食客和外国朋友争相品尝和赞不绝口。尤其是莫兰的女儿,泸溪斋粉第五代传人杨丽燕,更是因为斋粉牵线遇上了喜欢来她们家吃斋粉的小伙子覃义而喜结良缘。第五代传人石正亦致力传承泸溪斋粉,引来食客万千。

对于泸溪人而言,思乡大抵就是思念一碗泸溪斋粉。离开了泸溪,离开了沅江水和泸溪的优质稻米,离开了这些花费一生精力来制作斋粉的人们,到哪里找出一碗这样让人销魂的泸溪斋粉来呢?

忍住了相思,忍住了劳累,游子回乡的第一件事就是寻到巷弄里那一家斋粉店,狼吞虎咽地吃完。意犹未尽的,再来一碗。石长生说:“有的人行李都没放,就跑来吃粉的。有的人千里迢迢地来,连吃三碗才觉得过瘾。”

“人生成功的一部分秘诀是,吃下爱吃的东西,然后让食物在肚子里斗争到底。”这是马克·吐温关于食物有力量的论述。而泸溪斋粉里的天长地久和人情激荡,给予了这一方百姓一朝一食的幸福、成长的养分和散不去的温情,让人们永远欧水相依并珍爱到底。

--> 2020-05-03 1 1 团结报 c50298.html 1 泸溪斋粉:让人回味无穷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