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43-0003 湘西团结报社出版广告热线:8518919订阅热线:8518693






2020年06月22日

天开文运耀酉水 方城纵横见洞庭

——2020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保靖县主题宣传活动侧记

活动现场。

土家蜡染制作技艺体验。

考古专家现场讲解四方城历史文化。

打起欢乐迎宾鼓。

现场动手制作扎染作品。

《家有洞庭》——考古第一课进校园。

陶艺体验馆里人头攒动。

陶艺传承从小培养。

湘西土家族铜铃舞表演。

文图 本报记者 吴正凯 周胜军 通讯员 田 丽 付 凯 向芝琴

引子:保靖,不仅仅是一个地域的名称,其蕴藏着各个社会历史阶段的政治、经济、文化、语言及地理环境的某些内在规律,更是一座历史文化丰厚的资料库。

有诗云:

青枫带楚乡,红旆引吴航。

溪洞连辰浦,峰峦近酉阳。

稻田多有岁,橘树不知霜。

苇籥祈盘瓠,丛词赛竹郎。

蛮歌花节鼓,公宴桂沾浆。

因尔询风土,图经远寄将。

这首《送彭胡之官保靖》是位居明代三大才子之首的杨慎所作,使保靖山水风光、民族风情、物产资源及人文景观等跃然纸上。

6月13日是中国第15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让文化遗产活起来”的重要指示精神,保靖县以此为契机,举办了“方城纵横见洞庭——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让文化遗产从典籍、考古、博物馆,从民间、大众以及历史中走出来,进一步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文化遗产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加快推动文化遗产保护社会化、常态化进程。

蒙蒙细雨漫天舞,本土文化乡情浓

活动当天,天空下着毛毛细雨,但依旧阻挡不了人们对本土文化和自然遗产的厚爱及探究。来自省、州的嘉宾及县域各个地方各个阶层的群众1000余人汇集于保靖四方城遗址,感受一场文化和自然遗产的盛宴。

活动现场,12面苗族迎宾鼓一同展演,欢快的鼓点烘托出异常热闹的氛围。

开幕式由保靖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尹海霞主持,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吴顺东宣布活动开幕。

本次活动围绕“方城纵横见洞庭;讲好文物故事,传承文化根基;透物见史,让文物讲述千年文明;探秘酉水,让历史走进现代;走进考古现场,揭秘尘封世界;非遗传承,健康生活”等六大主题,相继在保靖县四方城遗址、洞庭村考古发掘现场、龙溪小学等地进行。

线上线下齐进行,非遗体验显活力

本次活动采用线上、线下多种形式开展“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

线上活动利用微博录播和微信平台举办“我用方言说文物”网上征集比赛,将活动现场推送出去。实行网上PK,参与者可自行选取湖南文物进行解说,但解说的语言要求是方言,通过活泼、接地气的方式赋予文物更多活力和地方特色。参赛选手们个个讲解有创意,语言生动活泼,体现出各式各样的方言特色,引得大量网民围观投票。

线下活动中,湘西土家族铜铃舞、苗画、土家织锦、竹编、藤编、木雕等具有鲜明本地特色的非遗项目展板纷纷“露脸”,令现场观众与“文化和自然遗产”亲密接触,一饱眼福,充分了解到当地极具少数民族特色的丰富非物质文化遗产。

大家一边“逛非遗集市”,一边与苗画、土家织锦、茶艺、竹编藤编、木雕等非遗项目传承人交流学习,对自己看中的“非遗好货”就直接购买回家,通过消费发力,帮助非遗传承人实现手艺价值,促进了当地脱贫致富。

“跟着专家去探秘”,在迁陵镇洞庭村考古发掘现场,由考古专家介绍现场发掘情况,结合历史、文化等方面进行讲解,激发了现场观众对四方城、洞庭村历史由来的浓厚兴趣。

“此次文化遗产推介活动,既展示出土的文物、也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让大家看到、想到、能够让所有人亲手去体验,真正的深入人心,既能让成人感受,也让孩子们参与进来,我希望在这里的每一个人都知道我们先辈的光荣是怎么来的,把真正探索文化遗产的精髓展现给世界。”吴顺东说。

考古文化进校园,“家有洞庭”在体验

《家有洞庭》——“考古第一课”走进该县龙溪小学的校园课堂,并举行了“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公众考古进校园”授牌仪式。龙溪小学被授予为“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公众考古进校园·迁陵龙溪小学文化遗产传承基地”。

讲座环节,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专家以“未来理想”“求职方向”为话题引导出考古这一特别的职业,继而以家乡的文化联系到学生们熟悉的四方城遗址,讲解四方城遗址在历史上的演变与洞庭墓群的关系等,把历史文物知识融入课堂,激发了师生浓厚的兴趣,以及爱家、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讲座完毕,师生们来到四方城遗址的陶艺馆、蜡染馆,专业人员介绍了陶艺、蜡染等传统工艺,师生及现场观众亲身体验,亲手制作出陶艺、蜡染等自己满意的作品。

“今天我学习到陶艺、蜡染技艺了,也制作了自己的第一个陶艺、蜡染作品,收获很大!”龙溪小学五年级学生陈长今非常开心地说。

以绩效考核为抓手 ,非遗工作再上台阶

近年来,该县非遗中心紧紧围绕县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绩效考核为抓手,突出特色,提升集镇品质,做好“土家探源”和“神秘苗乡”两条生态文化精品线路开发,对县内资源进行深度的挖掘和收集整理。

对现有的非遗资源进行挖掘和整理,完善夯实了基础。针对县内各村的江河号子(酉水船工号子)存在情况、会演唱的人员基本情况、地理位置、被调研人员的详细情况进行系统的调查。并对该项州级传承人曹怀锋、张明松所唱的船工号子进行抢救性记录,采用数字化保存。

进一步完善《保靖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管理实施办法》,做好传承人管理考核工作,每季度对传承人的传承情况进行一次调查,督促传承人开展传承培训活动,引导、督促国家级、省级、州级代表性传承人交纳每月传承台账。

培训工作有序开展。组织省级传承人姚本顺与州级传承人姚元飞在比耳镇本顺竹艺社开展湘西竹编培训50多人。不定期举办苗画、苗绣、土家族打溜子等培训班。并经常进入社区、学校给爱好者授课。对外交流活动积极主动,每年开展不低于10次,充分把本县的非遗传承人自己的产品、技艺传到省外。

完善《保靖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管理实施办法》,每月对传承人工作作一次检查,每一个季度非遗中心要去传承人家里实地考察。真正做到平时要监督、每季有检查,并落到实处。

做好非遗+旅游宣传模式。配合《保靖黄金茶探源》活动,积极展示制茶过程和举办土家族山歌会展示活动。鼓励传承人踊跃参与,为各个传承人搭建展示平台,为传承和发展作出了积极的带头模范作用,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为文化旅游注入了灵魂。

--> 2020-06-22 ——2020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保靖县主题宣传活动侧记 1 1 团结报 c52782.html 1 天开文运耀酉水 方城纵横见洞庭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