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43-0003 湘西团结报社出版广告热线:8518919订阅热线:8518693






2020年06月22日

活着,是最伟大的事业

——读《致江东父老》

作者:李修文 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年9月

龙继刚

读完了作家李修文的散文集《致江东父老》,让我深刻地体会到:人生在世,活着是最伟大的事业。

李修文的《致江东父老》曾经获得2019年阅文·探照灯书评人图书奖“年度散文集奖”,还入选了《作家文摘》2019年十大非虚构好书。这是李修文叙事散文里刻画中国式面孔的又一艺术成就。

我曾读过李修文的散文集《山河袈裟》,感动于他对人民与美的真诚歌唱。《致江东父老》延续着他的“李式”写法,笔触始终关注着中国社会底层生活的穷苦人民大众。他们尝遍了生活中“牛蹄窝里的一块块苦”,也拼尽所有去“吞噬针尖上的一点点蜜”。在这本散文集里,李修文以“泥牛入海”“滴血认亲”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融入了戏剧、音乐、电影、小说等元素,用文字、情感和一腔赤热的温柔,再现了“江东父老”们的悲苦人生和温情人性,也纪念着那些为了活着而忍辱前行的不屈灵魂。

李修文说:“一切使命都是为了遇见。”在文中,不管是在东北小城、西域戈壁,还是在油菜花地、荒寒窑洞中,作家的使命感让李修文遇见了善变的女演员、想吃鱼的男孩、抱着菩萨寻求孩子的父亲,还遇见了歌唱的穷人、逢场作戏的“关二爷”、爱上疯女人的退伍老兵和临死前想看豆芽的男孩。在多舛不公、曲折悲苦的命运面前,他们要么“继续做一个废物”,“心甘情愿活成一场笑话”,要么拼命地“劫持自己的法场”,然后悲壮而满怀信心地重新做人。于是乎,受尽侮辱的“母亲”偶得一条朝思暮想的鱼,然而,她却毅然地把鱼放回了池塘之中;举债追花养蜂的“小山西”也会和脑瘫儿子唱着饱含希望的儿歌;不堪欺凌的“艳梅大姐”也享受着自己的大好时光。

“剧本还是要写下去,日子还是要过下去。”李修文是“江东父老”们命运和生活的见证者、倾听者和讲述者,但是他们遇见李修文却未能像遇见观音菩萨那样,只要他把手一挥就能驱云逐雾,赶尽人间所有的困苦和不幸。为了深入地表现生活、表现艺术,李修文用“楚地巫风”式的浪漫主义写法,让笔下的人物在冥冥之际不断地圆梦,实现人生的圆满。于是,“我”和死去的表姐在白杨树下相逢;女演员在丧志失意时看到了年轻美貌的自己;卖唱的瞎子师傅虽与徒弟阴阳相隔,却始终如影随形。这般别有用心的设计和描写,使作者、读者都能在文字里找到了些许的安慰,减轻了痛苦和悲伤的情绪,使文章增添了幽默风趣的喜剧色彩。

“相逢何必曾相识,同是天涯沦落人。”在书中安排的人物和故事里,李修文不仅遇见了至亲至善、至美至痛的“江东父老”,他还遇见了“自己”。在命运的旅途中,李修文“他”和“他们”始终是一条绳上的蚂蚱,是一条扁担上摇晃而相依相偎的两只桶儿。为了写剧本讨生活,李修文“他”也一次次被现实的生活欺骗,又一次次顽强地抗辩着、挣扎着;“他”也住小旅馆,也四处奔波,过着“江东父老”一样的生活,但“他”始终真实而热情地与“他们”友好地相处、尽力地相助。对于生活和文学艺术来说,李修文是“逢场作戏人”,但自始至终不当“袖手旁观客”,这是一位文人初心最生动美妙的诠释。

生活本是辛酸雨水和幸福泪水的追逐嬉戏。在《致江东父老》里,李修文不仅为“江东父老”们做了“生死账”“招魂簿”,建造了一座座坚如磐石、灿若星火的命运“纪念碑”,更告诉了我们一条人生真谛:天下可爱人,都是可怜人;天下可怜人,都是可爱人。人生在世,忙忙碌碌,沉沉浮浮,唯有活着才是最伟大的事业。

--> 2020-06-22 ——读《致江东父老》 1 1 团结报 c52802.html 1 活着,是最伟大的事业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