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43-0003 湘西团结报社出版广告热线:8518919订阅热线:8518693






2020年07月17日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永存

州委党校36期中青班第三调研组

在延安枣园村的西山脚下,一块绿树环抱的平台上立着张思德全身石雕像,一旁的碑上刻着书法家书写的毛泽东《为人民服务》全文。这里就是1944年9月8日,毛泽东为悼念张思德而发表《为人民服务》讲话的地方。6月19日,州委党校第36期中青班的全体同学怀着崇敬之心,亲临实地进行现场教学,聆听了延安枣园刘凡超讲师为大家带来的张思德生前感人事迹。

张思德,1915年4月出生于大巴山深处一个贫苦佃农家庭,出生仅7个月,母亲就因病无钱医治离开人间,父亲张行品被迫把他抱给婶母收养。从小吃“千家奶”穿“百家衣”长大,养母为了让他永记乡亲们的恩情,给他起名“思德”。1933年12月,张思德参加红军,不久加入共青团,1935年随红四方面军长征,三度经过人迹罕至的雪山、草地。1936年10月,张思德随部队到达陕北,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大巴山腹地冬季寒冷不亚于北方,取暖多靠木炭。张思德小时候跟着父亲练就了烧炭的好手艺。1944年初,张思德积极响应党中央提出的大生产运动号召,主动到安塞县石硖谷办生产农场,担任副队长。白天,他巡回各窑,掌握火候。晚上,他也要起来数次,爬上窑顶,观察烟色。窑里温度很高,有的木炭出窑还有火星。但每次出炭,他都是抢先钻到窑的最里边捡木炭,手上包的破布着火了,他就用手弄熄后继续干。1944年9月5日,张思德和战友小白决定再新挖几个窑,多烧些木炭。当挖到中午时,突然窑顶掉下几块碎土,出现险情。张思德眼疾手快,一掌将小白推出洞口,厚厚的窑顶坍塌下来,把张思德埋在下边。战士们和老百姓从四面赶来,拼命刨土。小白得救了,张思德却没能抢救过来,他牺牲时,年仅29岁。

张思德牺牲后,毛泽东在其追悼会上发表了著名的《为人民服务》讲话:高度评价“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此后,毛泽东一年之内连续五次以张思德为榜样强调为人民服务思想,号召全党全军在开展革命工作时,不仅要在枪林弹雨下抛头颅洒热血,更要在平凡岗位上默默奉献。通过张思德这个典型,我党完成了“为人民服务”思想理论化转型;并在1945年党的七大上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正式载入党章,升华为中国共产党奉行的唯一宗旨。抗战时期,党在陕甘宁边区等抗日根据地实现了局部执政,且将这一宗旨鲜明地体现于其政权建设的始终。正是因为党在局部执政的实践中处处把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落到实处,才能使党在根据地站稳脚跟,在坚持抗战中聚合力量,赢得人心,进而为最终完成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奠定了最根本的基础。历史证明,只有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人民为本位,团结人民,依靠人民,执政为民,才能带领人民最终实现民族复兴的伟业。76年来,《为人民服务》并未随着时间推移而褪色,反而穿越时空,历久弥新,熠熠生辉。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实践论的运用和发展,对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确立共产党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要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理想因其远大而为理想,信念因其执着而为信念。1934年11月,在湖南省汝城县沙洲村,3名女红军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中,临走时,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给老人留下了。老人说,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尽管这只是一个很小的故事,3名女红军战士是那么普通,甚至都没有留下名字,但十分感人,意蕴深刻。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正是通过无数类似这样的一个个生动感人的故事体现出来的。一部中国共产党历史,就是一部反映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历史。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的根本动力。这一高度概括,指明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性质和历史担当。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为此,我们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唯有不忘初心,方可告慰历史、告慰先辈,方可赢得民心、赢得时代,方可善作善成、一往无前。我们每一名共产党人,无论在哪个岗位,什么位置,都必须把为人民服务作为终身的价值追求和始终不变的坚定信仰,从点滴小事做起,在工作中体现价值,在平凡中凸显伟大。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要始终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体现在,不但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不变,而且还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比如,我们党最初提出的小康目标,是到20世纪末人均达到八百至一千美元,虽不富裕,但日子好过。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赋予小康更高的标准、更丰富的内涵。我们要全面建成的小康,是“五位一体”全面进步的小康,是惠及全体人民的小康,是发达地区和贫困地区共同发展的小康。这当中,贫困地区是实现全面小康最大的短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发展最大的不平衡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大的不充分是农村发展不充分。这既是我国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也是我州工作的主要着力点。湘西州作为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重要论述首倡地和全国脱贫攻坚主战场之一,我们更要克服各种困难险阻,按照中央、省委省政府、州委州政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部署,深入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大力实施发展生产、乡村旅游、转移就业、易地搬迁、生态补偿、教育帮扶、医疗救助、社会保障兜底、基础设施配套、公共服务保障等“十项工程”,更好满足全州各族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的全面进步。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要始终坚守人民立场、回应群众关切,密切党和群众的血肉联系。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把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植根于思想中,就是要把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把群众路线贯彻到改革发展全过程,作为我们必须坚持的工作路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人民的拥护是党执政的最牢固的根基”。我们共产党员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我们到一个地方,就要和人民群众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我们党来自于人民,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无论是当年的革命年代还是如今的改革建设时期,都有人民群众的支持,也都必须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离开人民群众的支持我们将一事无成。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我们都必须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把人民群众的事当大事,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当下,极少数党员干部在践行群众路线方面出现了一些新问题,滋长了“四风”等不正之风,损害了群众切身利益,削弱了党与人民群众的联系。这一问题要彻底解决,一方面,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群众观点,以百姓之心为心,真诚倾听人民群众呼声,要像解决“腹心之疾”一样真心解决民生疾苦和实际问题;另一方面,党员干部要始终坚持党的根本宗旨和群众路线,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同时,在深入群众的实践中调整工作思路和方法,使工作更顺民心、合民意。

时光荏苒,从1944年到2020年,76年弹指一挥间,但“为人民服务”这五个光辉大字,却愈发显示出永恒的魅力,作为延安精神的核心内容,值得我们铭记并且永远传承!

--> 2020-07-17 1 1 团结报 c54135.html 1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永存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