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43-0003 湘西团结报社出版广告热线:8518919订阅热线:8518693






2020年08月21日

爱到深处心无悔

—— 记保靖民族中学体育教师姚建华

闪亮的奖牌里写满了姚建华和学生们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感人故事。

姚建华每天都要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训练计划。

姚建华通过现场录制视频、回放视频的方式,让学生观看、进行对照并及时地帮助他们规范动作。

姚建华狠抓训练细节。

训练场上是教练,也是朋友,姚建华循循善诱,总能让学生们豁然开朗。

文/图 田亚君

从美术教师到金牌教练,骨子里头流淌着对教育深厚情义的姚建华,20年如一日朝着自己梦想的方向奔跑着,把一份深深的情感给了心爱的体育事业。

2000年7月,年仅20岁的姚建华从湘西州教育学院美术系毕业,被分配到偏远的保靖拔茅中学教书。拔茅中学是保靖所有中学排位靠后的学堂,因为没有底气,直不起腰杆,到县里抬不起头。

学校要绝境逢生,必须补齐“短板”,办出特色。就美术专业出生的姚建华而言,这块“短板”,就是艺体教学。因为生源问题、师资问题,拔茅中学艺体课一直开不起来。没有艺体课,学校死气沉沉的。

要让学校“提神”,必须把艺体课摆上“正席”,改变长期以来艺体课“停摆”的现状。为扭转艺体课“靠边站”的局面,姚建华除了搞好全校12个班美术课堂教学外,还着手创办了学校历史上第一个画室、组建了第一个美术兴趣小组。在他的耐心打磨下,和美术从不“沾边”的农村孩子可以像模像样地画画了,每年都有20多个学生靠美术特长饭考进县城最好的高中读书。

跟随美术兴趣小组开工的,还有学校田径队的组建训练。在拔茅,全校12个班只有一个体育老师。体育专业教师欠缺,想到自己又酷爱体育,于是姚建华给自己找了个“借口”,踏上了逆行的征程,心甘情愿地挑起了学生体育训练的担子。

隔行如隔山。

刚开始那几个年头,不管姚建华怎么努力,可一到县里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自己总和冠军“擦肩而过”。为赶上这“一步之遥”的距离,姚建华想尽了办法。

在时间安排上,抽早上和下午两个时间段,周末、节假日两个大空档,不管天晴下雨,天天和学生“裹”在一起。在学习安排上,姚建华常向熟悉的体育老师请教,带学生到州府和县城体育先进学校观摩,现场领悟训练要领。

思路一换天地宽。

2007年暑假,为备战10月份的县运会,姚建华自掏腰包,把11个队员带到州体校,住大教室,集训一个月。所有队员的车费、食宿和服装费都由他自掏腰包。“尽管当时吃住条件艰苦,但学生都憋着一股劲,个个斗志昂扬。县运会上,学生们一鸣惊人,从跑到跳,拿了好多第一。”提起往事,姚建华脸上洋溢着当年的激动。

尝到了奋斗甜头,姚建华对体育教学感情升温了。

姚建华没想到的是县城很多学校向他递来橄榄枝、抛来红绣球。2008年9月,岳阳中学更是没打招呼地请局里“直调”了他。

“硬核”出击是姚建华最热恋的表达:一是每天早晚到跑道上坚持4个小时训练,雷打不动;二是哪怕生病到医院输液,也要备训练课;三是每天坚持安排学生训练计划,逐个总结学生训练情况,做到因人施训;四是自掏腰包买菜、煮饭,改善队员伙食;五是私人掏钱买热水器、液化气,保证运动队员一年四季洗上热水澡;六是购买弹力带、海绵垫等器材设备辅助训练;七是全天候跟踪队员状态;八是早上6点进校,晚上11点回家,每天都是自己走了,学校才关校门。

姚建华的努力,学生们深受鼓励。

在2009年、2011年连续两届全县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上,姚建华的学生们接连拿了两个全县团体总分第一,更重要的是队员比赛成绩刷新了多项赛会纪录,把县里几个体育传统强校的竞赛成绩远远甩到了身后。

县里看好了他的训练方法和竞赛成果,直接把州训的重大任务交给他做。半路转行的他要撑“大场合”了。

面对学生起点低、成绩提高慢的实际困难,姚建华没有退缩,拿出了冲天干劲。一天早晚4个小时站在跑道上安排训练课。一整天都和学生“裹”在一起,关注学生训练,关注他们的身体、思想、学习、生活等方方面面的状况。学生觉得他不仅是体育教练,更是心贴心的人生导师。

学校没有高大上的训练设施,为走出困境,姚建华因地制宜:每周野外拉练一次,并时常带领学生到弯曲的山坡小路、到酉水河边沙地开展训练。队员们在特殊的强化训练中,协调性、反应力、踝关节、膝关节和小肌群力量等都大幅度上升了。

“计划围着训练转,训练围着学生转。”按计划推进训练是姚建华训练的基本法则。他的训练课不但有年计划、月计划,而且有周计划和日计划,计划始终跟着训练跑,跟着学生跑,每堂训练课下来,他都要针对学生个体写训练总结,填测试成绩,做案例分析。对存在的问题,在下一堂训练课上及时进行针对性地回应。20年来,他仅手写训练计划就有60多本,堆起来一尺多高了。

姚建华视野开阔,喜爱交流。每年,他都要自己掏钱,利用假期时间,带领队员外出拜师学艺。先后到花垣边城高级中学、湘西州体校、吉首大学、湖南师范大学、中南大学、北京体育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院校,现场领悟名师训练精髓。

他年年自费订阅《田径》杂志,业余时间,还自学完成大学所有体育课程,阅读大学所有田径训练指南、田径体能训练书籍,丰富训练方法,增长专业知识。

为了解决学生训练中的一些小伤小病,姚建华到处拜师学艺。20年来,他已熟练掌握了治疗运动常见伤病的基本要领、手法和配方,光他配制的有效伤药就有四五种。

爱的道路坎坷崎岖。刚开始做学生体育训练时,很多人都讲他这个美术老师不务正业;到后来搞训练有了成绩,有人心生嫉妒,不免为难排挤……但这些都无法改变姚建华最初的选择。

到拔茅中学时,他有美术教学和训练任务,有年级组长和班主任的担子,但学校田径队训练,他一天没有落下;到岳阳中学,他要负责一个年级的美术教学和学校美术兴趣小组训练,但学生体育训练仍抓得紧紧的;为纠正学生动作误差,他买来了平板电脑;为恢复学生精力,他买了按摩枪;为让学生训练不耽误学习,他启用自己私家车在两个校区之间往返接送学生训练……

搞体育专业训练,学生的运动负荷非常大,学堂大锅饭不能满足体能需求,面对这个困难,姚建华走进菜市场,精挑细选新鲜的牛肉、羊肉、土鸡、筒子骨等食材,按照营养搭配标准,亲自下厨,把营养餐免费做给学生,而他自己天天都是吃食堂最便宜的饭菜。有时候,手头没钱了,他就到处去借钱借米,保证学生三餐有续。翻开姚建华床头那本发黄的记账本,可以清晰地看到,从事体育训练工作以来,他每年花在运动队员身上的开支不下两万元。20年了,这些投入加起来都可以买套房子了。而这笔账,他一直瞒着爱人。

尽管姚建华是拿死工资的人,但到贫困学生面前,那份温暖的爱心就会一览无余地展现出来。

爱好体育的汪静从普戎乡里来,从初一开始跟着姚建华搞了6年训练,但家庭困难得连双鞋子都买不起,姚建华主动包了她6年衣裤鞋袜的全部开支。出战省级大赛、参加高水平运动员选拔比赛,姚建华还专门为她订购了两双3000多元钱的钉鞋。另外,还负责了她大学四年的所有费用。

梁冬梅从贫穷的吕洞山区来,体育成绩突出的她老是为生活发愁,搞体育训练无精打采。为让她振作精神,姚建华连续几个学期帮助她解决了缺钱缺粮的生活困难。

彭岸平在2010年小腿意外骨折,要一大笔钱住院治疗,急得一家人团团转。危难时刻,姚建华伸出援手,主动借了一万元钱垫付药费,又发动全校师生爱心募捐,帮忙筹措了4000多元爱心资金,及时化解了这一困难。

还有,彭海莲、谢生龙、贾召等20多个学生遭遇困难时,姚建华都伸出援手,让他们顺利“闯关”。

因此,姚建华工资本经常是不到月底就见底“清零”了。为了缓解经济压力,他双休日到县城个体企业打工,赚些小钱小米来填补资金缺口。他还经常教育学生要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学生的衣服破了,鞋子烂了,他都舍不得扔,总是悄悄地拿来补上,然后,又悄悄地送给学生……

搞体育训练劳心费神,放到家里的精力和时间就少了。尽管姚建华的爱人常年负责高中两个班的数学教学任务,忙得喘不过气,但姚建华还是把一摊子家务甩给了她。妻子牢骚满腹,但怎么也改变不了他骨子里头的那份倔强。女儿从小都是独自上学,姚建华很少接送。

对体育教学训练,姚建华几乎到了痴迷的地步。

“每年除夕,别人家吃年饭、放爆竹了,他还在搞学生训练;大年三十搞完训练后,他要把学生一个个送回家过年,往往都赶不上自家的年夜饭……”对姚建华的执着,爱人摇头,女儿无语。2013年,备战州运会,由于劳累过度,他两次晕倒在训练场。等缓过神来后,他又马上投入到紧张的训练。

2010年,保靖县组队参加全州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姚建华派出4名学生“参战”,取得两金两银的突出成绩;2014年,他训练的队员披上战袍代表县里出战全州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打破了5个赛会纪录,拿了团体总分第一名的好成绩,成了赛场上的黑马。保靖民族中学爱才如命,请他来以体育教师的身份出场,腾出手来,专门负责学生训练。

来到县里最高学府,姚建华一如既往地忙碌在跑道上。近百名学生靠体育特长考上了理想的大学,走出了贫穷的大山。2016年,湖南省第一届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上,湘西代表团里就他带的学生拿到了两块金牌。周边县市很多兄弟学校都来学习他的“姚氏训练法”,按照他的方法和经验开展训练。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20年来,姚建华先后10余次被评为县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优秀教育工作者,6次被评为“州优秀教练”,2次被评为“省优秀教练员”荣誉称号。

从美术教师到体育教练,姚建华把自己最美的逆行身影留在了跑道上。

--> 2020-08-21 —— 记保靖民族中学体育教师姚建华 1 1 团结报 c56271.html 1 爱到深处心无悔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