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43-0003 湘西团结报社出版广告热线:8518919订阅热线:8518693






2020年09月08日

油茶“香飘”致富路

特约记者 向晓玲 通讯员 龚家彪 彭 浩

8月31日,泸溪县潭溪镇楠木冲村长潭尾寨组村民杨太正家里传来阵阵笑声,五矿二十三冶建设集团帮扶工作队与杨太正一家人围坐在秋日和煦的阳光下,拉家常、算收入、谋发展,畅谈村里油茶产业发展规划。

“感谢党的好政策,感谢工作队给我们铺了一条致富路。”73岁的贫困户杨太正感激地说。他家因病致贫,平时在家种地依靠3亩地生活,家里十分贫困。2018年,儿子杨清由工作队出资,开了个小超市赚了第一桶金,同时经营村里的油茶基地,年收入达3万余元,顺利甩掉了贫困帽子。

楠木冲村位于泸溪县东北角,距离县城55公里,林地多、耕地少。但是,这里土壤疏松、土质酸性、光照充足,富含硒元素,非常适宜发展油茶种植,进入生产期的油茶亩产值可达1万元以上,经济效益高。该村有数十年的油茶种植历史,老油茶林有2000多亩,可多年以来,油茶种植仍处于小打小闹的散户种植阶段,当地村民多以种植玉米、油菜为主,经济效益低下。

在杨太正的记忆中,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村里山坡上长有大片野生油茶林。每年白露过后,乡亲们都会背着背篓上山捡油茶果子,捡来的油茶果子经脱壳、晾晒,然后用压榨、过滤沉淀、制作茶籽饼等传统方法压榨茶油。

“过去虽然有2000多亩野生油茶,但由于管理不善,加上生产上粗放经营,导致油茶产量低、经济效益不高。”五矿二十三冶建设集团驻村工作队队长熊伟著说,村民们守着绿水青山,也守着代代贫困,501名贫困人口怎样才能走上脱贫的道路?守着大面积的油茶却无法增收,如何让精准扶贫由“输血”走向“造血”?

“对此,我们主要进行了两方面探索,首先引入新品种油茶,缩短生长周期;其次发展油茶烟叶间种,通过以短养长,增加村民收入。”熊伟著告诉记者,2018年3月,五矿二十三冶建设集团帮扶工作队入村后,制定了一系列惠民政策,通过“村集体+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模式,引导农户把土地经营权流转给村里合作社,建立起连片成方的油茶、烟叶套种基地。

近三年来,工作队利用湖南省委省政府的产业发展资金400万元,改善基础设施、发展产业,带领全村126户贫困户开发长期产业项目油茶,改造原楠木冲村2000亩老油茶林,并新开垦荒地种植新品种油茶300亩,考虑到新品种成长周期过长,在油茶基地上又套种了230亩烟叶,油茶基地新建设了2000米的产业路。短期项目开展了稻花鱼养殖、佤乡米种植、特种养殖等项目。2019年,村集体经济增收44万元,通过土地流转、基地务工、股份分红等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了全村358户农户全覆盖每户分红300余元,带动了126户贫困户脱贫增收。

“油茶基地建起来后,让我们有事情做,有收入了!我这个年纪出不了远门,现在家门口就业劳动致富脱贫啦。”杨太正高兴极了。

“村民尝到了甜头,都希望把油茶做大做强,村里想方设法提升油茶树的经济价值。”熊伟著说村里已经建好油茶籽加工厂,新建设油茶基地2000米的产业路,还发展了稻花鱼养殖60亩、佤乡米种植60亩、栽种黄桃树苗6000余株。

“没扶贫之前,村集体经济为零,2019年以后,村里的经营性收入达40多万元,其中茶油20多万元。以前是‘贫穷后进村’,现在我们村集体经济是全县排前列的村嘞!”村委会主任杨秀刚颇为自豪。

“扶贫三年来,对楠木冲村所取得的变化最大的感受就是,村里路平了、也宽了,砖瓦结构的新房子多了,乡亲们脸上的笑容也多了。”熊伟著高兴地介绍,2018年底楠木冲村实现整村脱贫摘帽,综合贫困发生率由原来的36%降至0.76%,全村人均年收入超过6000元,村民们都过上了幸福新生活。

暮色降临,劳作一天,扛着锄头归家的大姐迈着轻盈的步伐,哼着苗歌,响彻山间,这正是油茶香飘,助农脱贫奔小康的致富曲。

--> 2020-09-08 1 1 团结报 c57112.html 1 油茶“香飘”致富路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