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实夫
1月27日,暖阳高照,花垣县双龙镇马鞍村5组“树平家庭农场”里,隆树平、麻冬金夫妻俩正忙着打扫猪圈,几头母猪摇着尾巴,探头探脑地围着他们转。
“2020年生猪行情好,我卖出猪崽100头、肥猪16头,除去成本净赚约15万……”谈到养猪赚钱的事,女主人麻冬金乐得合不拢嘴。
然而,曾经的苦日子,麻冬金也记忆深刻:“那时穷,树平娶我的时候,都是向亲戚借的钱。结婚没多久,我们就到浙江金华、永康打工,一打就是十多年。”
2014年,隆树平家大孩子读初中,二孩子读小学,家中老人身体不好,被评为建档立卡户。
2016年,夫妻俩商量,决定留守在家,贷款建养猪场搞生猪养殖。因信用好,小额信贷很快批了下来,隆树平也申请了营业执照,起名为“树平家庭农场”。
“2017年,驻村工作队为鼓励我们贫困户发展种养殖业脱贫,每户每人发放到户资金2000元,我家5口人,刚好分到10000元,猪场建成后,我就用这10000元和贷款资金买了20头猪崽。”让隆树平意想不到的是,猪崽买回五天后,就出现了拉肚子症状,死了5头。
“那时候很是伤心、冷心,不过我并没有死心,决心继续把剩余的猪崽养好。”隆树平说,在他和妻子的精心照料下,剩下的猪崽长势喜人,还发展了母猪2头,到2018年下半年,建养猪场、买猪的成本基本上赚回来了。2019年,由于管理到位,加上工作队的精心指导,他家的养猪场没有出现病死生猪的情况。当年底,驻村工作队对全村10户养殖致富能手进行表彰,隆树平就是其中之一。
2020年正月,隆树平夫妇将母猪发展到了5头,母猪也“争气”,平均每头产崽成活率达10头,一头母猪一年产崽两次,光繁殖小猪就达到100头,平均每斤价格达到40元以上。除了母猪,他家还养殖肉猪16头,平均每头毛重达到250斤,大猪小猪毛收入达25万多,除去成本赚了15万多。
“现在,小额信贷和个人债务我全部还清了!感谢党的扶贫政策,今年工作队消费扶贫就帮我卖出了2头猪,养猪让我从贫困走进了小康。”隆树平发自内心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