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民贵 张喜燕
万物蛰藏春风近,沅水江畔气象新。新年伊始,笔者一行慕名走进泸溪县浦市镇乡村。但见一条条宽敞洁净美丽的通村、通组公路为村民打通了脱贫致富的最后一米;一个个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带领乡亲们在致富路上快速前行;一座座别致的乡村“别墅”展示着村民们的致富成色;一个个宽阔的文化广场为百姓搭建起了快乐的平台;乡亲们满意的笑脸洋溢着脱贫成果带来的幸福小康新生活的欢乐……
凝心聚力 产业扶贫促民富
说起浦市镇各村庄翻天覆地的变化,大家都竖起大拇指,夸奖脱贫攻坚的领航人——浦市镇党委书记杨俊勇。
浦市镇辖28个村(社区),7.8万人口,其中贫困人口2680户10182人。2015年,杨俊勇到浦市镇担任镇党委书记,上任伊始,他便马不停蹄深入基层调研,近两个月时间走遍了全镇每一个角落,掌握了第一手材料,精心绘制出每个村精准扶贫脱贫宏伟蓝图,并认真组织实施。
杨俊勇白天到村指导抓落实,破解难题,晚上与班子成员开“碰头会”精准施策。他千方百计凝聚驻村工作队、镇驻村干部和村组党员干部的力量,有效增强基层组织战斗力,建成一支战之必胜的脱贫攻坚队伍。
杨俊勇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脱贫攻坚的“灵丹妙药”和群众持续增收的“稳定剂”。带领各村大力发展铁骨猪、水产养殖、油茶等特色种养殖业,依托龙头企业采取保底价回收、委托帮扶等利益联结方式发展扶贫产业,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社、一村一员、一户一业、一户一策、一户一册“六个一”的要求,打造了一批椪柑、铁骨猪、辣椒、葡萄、烟叶、油茶、中药材、桑蚕等特色产业示范村。实现贫困户利益联结100%,农村人均年收入由3500元增长到1.6万元。 涌现出文旅融合型马王溪村、产业发展型麻溪口村、生态文明型浦溪村、水产特色养殖型五果溜村等各具特色的领头雁,打造了岩门溪脐橙、五果溜龙虾、岩头山跑山猪、青草草莓、高桥牛蛙、长坪辣椒等一批各具地域特色的农业特色产业品牌。
同时,把产业融合发展作为推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有力抓手,按照点串成线、线组成面、面连成区的思路打造旅游与扶贫携手新模式。浦市古镇成功创建国家4A级景区,2020年接待游客8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9亿元,全面搞活镇域经济。打造了都岐村、浦溪村等一批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实施了花海观光、民宿体验等农旅融合项目,辐射带动周边2万名群众摘帽脱贫致富。
乘势而进,夯实基础赴小康
五年来,杨俊勇结合实际,跑上跑下争资引项,全面夯实脱贫基础。
通过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5.2万群众实现了饮水安全;实施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和宽带网络进村入户工程,解决了群众用电和通讯问题。
全面完成1005户4107人的农村危房改造,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让247户905人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28个村的农村综合服务平台实现全覆盖,群众办事方便又快捷。
全面提升教学硬件和优化师资力量,全镇中小学生实现了“零辍学”。在“志”和“智”上狠下功夫,通过多次的高质量党课,鼓励党员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为村民做好致富榜样,同时激发群众积极参与村里公共事业热情,开展邻里互助,形成人人争当先进好村民的良好氛围。通过多次文艺活动推进扶贫政策深入人心,使物质脱贫化身为精神脱贫。
充分利用各种宣传载体宣传精准扶贫和结对帮扶、成就和典型案例,使精准扶贫政策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消除群众“等靠要”思想,营造脱贫光荣的良好氛围,调动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参与精准脱贫的热情,有效推进了全镇脱贫进程。
铺就致富路,筑起新生活。五年来,杨俊勇以“战”的姿态,担非常之责,尽非常之力,带领乡镇和村支两委班子勇挑重担,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勇啃硬骨头,与群众面对面集思广益定措施、心贴心交流、群策群力想方法、实打实帮扶,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带领浦市镇干部群众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浦市镇通过国家、省扶贫部门实地考核验收,贫困村全部出列、贫困人口整体脱贫,全镇顺利摘帽,荣获州、县脱贫攻坚先进乡镇,杨俊勇也被省政府等相关部门推荐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