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43-0003 湘西团结报社出版广告热线:8518919订阅热线:8518693






2021年02月03日

强了堡垒富了民

—— 泸溪县万名党员决胜脱贫攻坚挺进小康回眸与展望

本报特约记者 向晓玲 通讯员 姚俊锋

掩映橘林千点火,苞箱新橘万株金。寒冬时节,泸溪椪柑收获正当时,满山的橘树,一望无际,金黄的果实,相映成景,美不胜收。

在泸溪县的广袤大地上,宽敞的水泥路直通家门口,村庄亮丽。与此相伴,一个以“百千万”为单位累计的数字,从决战脱贫攻坚的2016年开始拉开帷幕。历经五年,泸溪县消除了绝对贫困,贫困村全部退出,贫困人口全部高质量脱贫,夺取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胜利。泸溪县连年被评为全省、全州脱贫攻坚先进县,2020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可达73亿元,年均增长4.6%。

百名书记接地气,凝心聚力除深困

“百名书记遍访贫困村和贫困户穿针引线解难题,千名驻村干部每月入户走访全覆盖蹲点谋民生,万名党员干部结对帮扶全覆盖为同步小康加速。”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泸溪县委书记杜晓勇指出,精准脱贫就是要用“争”的意识、“拼”的精神、“战”的姿态,担非常之责,有非常之为,尽非常之力,激发全县干部党员干事创业的激情,为基层解难,为群众谋利。

浦市镇岩门溪村,山连山、岭接岭,而虾米垄自然寨更是因为交通闭塞,致使山上的脐橙、西瓜、蕨菜、笋子、蘑菇等绿色特色农副产品走不出大山。2015年11月,岩门溪村成为了泸溪县委办公室、县国税局、县史志办的精准扶贫联系点,寨里的石长金成为了杜晓勇的帮扶联系户。

杜晓勇第一次来到岩门溪走访,拍板解决的第一件事就是拉通虾米垄自然寨两公里的通组公路。得知虾米垄要通公路这一消息,石长金内心无比兴奋。他思考了几天后对杜晓勇说:“我干了一辈子农民,对养殖、种植等熟悉,现在扶贫政策好,我要用守着的这一片宝山来脱贫致富。”杜晓勇一边鼓励石长金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一边打消他的焦虑与担忧。他跟石长金说:“我帮你协调5万元小额信贷,贷款由政府贴息,技术的问题县里和镇里会经常免费举办培训班和讲座,你自己边做边学。”一辈子没向银行贷过款的石长金,鼓起勇气向银行贷款小额信贷5万元,购买了20头母猪建了猪场。

精准脱贫带来的“星星之火”,带给石长金无限的希望和憧憬。而这点“星星之火”,也正借着精准脱贫的东风,在石长金的心里越烧越旺。2017年底,石长金家养猪出栏100多头,纯利6万元。此外,他家还种植的27亩脐橙,收益达4万元,当年顺利脱贫。

岩门溪村2017年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综合贫困发生率由24.6%降为0。2019年,全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1.6万元,荣获全州创建全面建成小康示范村。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泸溪县连续五年出台“县委1号文件”,对全县脱贫攻坚年度目标任务、重点工作进行安排部署。推行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以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双组长”负责制,加强调度协调。成立了县脱贫攻坚指挥部。全县11个乡镇分成11个战区,每个战区指挥部由一名县级领导任指挥长,建立战区工作调度月例会制度,联系乡镇县级领导加强了对所联系乡镇脱贫攻坚工作的调度和督战。

目前,泸溪县已发展椪柑专业村、辣椒专业村、葡萄专业村等一批“一村一品”示范村,涌现出文旅融合型马王溪村、产业发展型甘田坪村、生态文明型水卡村等一批各具特色的领头雁,打造出浦市铁骨猪、兴隆场玻璃椒、合水油茶等一批农业特色产业乡镇。

千名干部驻村忙,奏响脱贫攻坚曲

“要改变村里的贫困状况,自己就必须全身心地干。”2017年2月,泸溪县委宣传部工会主席杨华来到小章乡最偏远的梓木坪村担任村第一书记。当时,杨华的孩子正读高二。为了驻扎村里全身心扶贫,他不得不将照顾孩子的重任留给爱人。如今,虽然儿子考上大学,杨华觉得有愧于他。2020年2月,一直牵挂贫困群众的杨华再次主动请缨,他被安排到了贫困群众更多的小章村。如今,通过村支两委、后盾单位和乡党委的努力,小章村探索出适合当地种植的辣椒和烤烟产业,依托“一加一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给予技术支持和销售帮扶,产业风生水起。

目前,泸溪县选派了1324名干部进村入户,落实“发展生产脱贫、易地搬迁脱贫、生态补偿脱贫、发展教育脱贫、社会保障兜底”的帮扶措施,探索实施以驻村一月一走访、问题一月一清零、情况一月一报告“三个一”制度和结对帮扶“六看六查”工作法,开展“一超过两不愁三保障”“回头看”“回头查”“回头帮”。干部与群众面对面沟通、心贴心交流、实打实帮扶,集中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

一名干部一面旗。在全县乡村,驻村工作队围绕“化民怨、解民忧、聚民心、谋发展、奔小康”主题,大家踊跃参加,先进人物不断涌现,建模范岩门溪的县委办驻村第一书记曹锋;有巾帼不让须眉,在贫困乡间抒写脱贫答卷的州残联驻村第一书记尚云;有手比农民还粗、脸比农民还黑的省文联驻村第一书记肖双良;有既是扶贫群众心中的“好儿女”,也是村小学的志愿老师,更是留守儿童心中的“好爸爸”的县民政局驻村第一书记陈军。

2020年以来,全县驻村工作队147个,走访群众27.9万人次,化解矛盾纠纷930起,解决难题5083个,办好事实事7330件,争取项目568个,涉及资金3067.24万元。

万名党员齐上阵,铺就乡村小康道

领着群众干,做给群众看,政府主导和干部党员带头,基层党员也不甘落后。各级党员干部比学赶帮超,汇聚成了先富带后富、共奔小康路的强大合力。

产业发展是精准扶贫中的基石,是贫困户最为持续、最为稳定的脱贫致富手段。泸溪县发展生产办主任刘支宽深知肩上的责任。为民脱贫加速度,刘支宽常与基层村干部及贫困户拉家常,掌握了贫困户、贫困村的第一手资料和发展生产意愿。

泸溪县先后出台了《泸溪县精准脱贫“十项工程”单项工程实施细则》《泸溪县2016年—2020年产业精准扶贫规划》,每年出台产业扶贫实施方案,构建了“一县一特、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产业蓝图,推行了 “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基地”的产业扶贫模式,有效引领该县产业发展,助推贫困户脱贫致富步伐。

金灿灿的“佤乡米”稻穗在迎风飘荡,“狮子山”的葡萄让人垂涎欲滴,浦市的铁骨猪、兴隆场的“玻璃椒”、“巴斗山”林下鸡、峒河两岸的椪柑、合水的油茶……构建成了一幅美丽的产业小康新画卷。

全县各级各部门党员干部、农村创业带富能手和退伍军人等万余名党员,广泛收集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焦点问题,制定解决办法,落实破解措施,勠力为民办万件民生实事。在泸溪县的138个战斗阵营里,有以“鸡蛋书记”为名经营朋友圈,为贫困户推文接单的达岚镇纪委书记石文斌;有走遍千山万水,只为寻找安全水源的县水利局副局长文雯;有连续5年分管全乡精准扶贫工作,4次病倒在扶贫一线的白羊溪乡人大主席李长尊,他们的扶贫故事传唱不息……

冬日的泸溪大地上,一片片蜿蜒不绝的椪柑林沿山起伏,金红色的果实沉甸甸地挂满枝头,村民正喜摘着这丰收的果实,他们挑着一担担、背着一筐筐的椪柑红似火,在全面小康的大道上越走越宽广。

--> 2021-02-03 —— 泸溪县万名党员决胜脱贫攻坚挺进小康回眸与展望 1 1 团结报 c65737.html 1 强了堡垒富了民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