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43-0003 湘西团结报社出版广告热线:8518919订阅热线:8518693






2021年02月05日

大山苗寨酸汤儿 一年卖出三十万

本报记者 龙文玉

农历腊月十八,临近年边的山江场上,从周边村寨赶来的乡亲塞满了墟场的角角落落,纷纷“把控”年前所剩无几的场日,置己所需。镇郊通往老家寨的一栋岩头屋内,一拨游人正围着一炉旺火,谈古论今;两桌游客正享用这里的特色菜肴,神情很是专注。

“老板娘,这酸汤太爽了,再来一碗!”一位操持流利普通话的游客对岩头屋里的酸汤情有独钟。不一会儿,一大碗冒着热气的酸汤便被端上了桌。席间,一阵阵悦耳的苗歌声从屋里的石头缝中、黑瓦片间不时蹿出,和着冬日寒风在苗寨上空荡漾……

游客呼叫的这位老板娘名叫麻金梅,是凤凰县山江镇总兵营社区人。尽管已是“半百徐娘”,身段略显饱满,眉宇间却透露着自信,不难看出年轻时的几分姿润。她待人和气,眼光独到,经营有方,终有所成,算得上县里的一位创业女强人;她不仅能现场编苗歌,还能唱苗歌,歌声清脆悦耳,优雅动听,若早时辅以专业训练,说不定还是响当当的一只“苗寨百灵”。

“你屋的这酸汤就这么俏?”凭着熟识,记者直言。

“去年,我店里仅卖酸汤就纯赚30多万元。”面对记者“刨问”,麻金梅不留丝毫“隐情”。

真是出乎意料!一个普通的酸汤菜竟可以闯出苗乡。

记者不禁思忖:闯出苗乡的不是菜,而是人。

麻金梅介绍,苗族有好吃酸的习俗。我们立足当地传统技艺,以青菜叶子作材料,用米汤浸泡腌制出来的酸菜,闻之,一种酸味便沁入心脾;吃之,顿觉酸润滑爽,可口怡人。如今这道菜,已成为游客来岩头屋里用餐的必点菜肴。

你屋的酸菜如何获得市场的认可?深耕凤凰旅游市场多年的麻金梅自有她的门道,“我们靠的是质量,靠的是口口相传。”

近年来,山江乡村旅游已入佳境,声名鹊起。岩头屋以其特色建筑和腊味、酸味、原生态的食材供应,逐渐成了山江旅游接待、公务接待的场所。凡到此地者,必留下深刻印象。就这样,这栋屋、屋里的那些菜品,逐渐“飘飞”远方。

“游客有需要,我们就真空包装,通过物流寄去。”麻金梅介绍,“包装后的一小袋300克酸菜可卖15元呢,周边村民定期给我们供应,保底收购,不会‘菜贱伤农’,确保农民稳定增收。”据了解,除此之外,长期在岩头屋里服务的农民工就有18人。

奥妙缘于此。记者确信,一包小酸菜真能闯出万千大世界。

辞行之际,麻金梅耳语记者,并信手一指半边山坡,我要在这里建一个“苗族饮食文化博物馆”,专门用来传承、弘扬苗族特色饮食文化。

循其手指所向,似乎馆已矗立。

--> 2021-02-05 1 1 团结报 c65870.html 1 大山苗寨酸汤儿 一年卖出三十万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