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43-0003 湘西团结报社出版广告热线:8518919订阅热线:8518693






2021年02月05日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助力湘西实体经济发展

郑 平

实体经济是金融的根基,金融是实体经济发展的“血脉”。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这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金融建设指明了方向。湘西要把脉当前金融发展机遇,紧扣本州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实际,推动“有为政府+有效市场”更好结合,加快搭建政府调控有效、融资渠道多元、市场竞争公平的投融资体制,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能。

一、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推动金融脱虚向实

一是培育多元金融供给主体。要实施金融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双招双引”,以参股引导、出台专项政策等方式,吸引州外金融机构在州内设立子公司。要做强州内法人银行,进一步完善各县(市)农村商业银行、村镇银行法人治理结构,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等方式优化资本结构和补充资本实力,并向上积极争取政策,推进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探索设立民间资本发起的自担风险的民营银行。要做优州内金融组织,支持大型企业、行业龙头企业发起设立小额贷款、融资租赁、商业保理、典当行等金融类法人机构。

二是拓宽多元金融供给渠道。要推动债券、票据、股权等融资市场发展,建立多元化融资体系。要开展债券和股权融资,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企业债券、项目收益债券、短期融资券、项目收益票据等直接债务融资工具,探索推出可续期债券、股债结合等创新产品,并深化与境内外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常态化合作,对优质中小企业以私募股权等方式开展股权融资,对上市企业以配股、增发等方式开展再融资。要支持金融机构开展应收账款融资、动产融资等金融创新,推进证券、基金等金融机构与州内实体企业对接,加快资产证券化推广。

三是提供多元金融供给服务。要加强基层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引导州内金融机构在乡村设立分支机构或营业网点,完善乡村金融支付结算体系,推进城乡金融服务均等化。要做实金融“支小支农”服务,引导金融机构通过提高首贷率和信用贷款占比、无还本续贷、延期还本付息、优惠利率贷款等措施支持小微和三农,开展小微企业转贷方式创新,设立小微企业转贷基金,以转贷过桥等方式降低小微企业资金周转成本,并引导社会资本规范参与三农PPP项目。要推行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农民住房财产权“两权”抵押贷款,盘活农村静态资产。

二、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推动金融搞活实体

一是加强撬动信贷资金支持。要发挥财政“四两拨千斤”作用,用好用活财政引导资金等政策,引导撬动金融资本投资州内特色产业发展。要创新政银合作机制,统筹整合存量资金、县域经济发展调度资金和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等,以“过桥资金”等方式搭建中小微企业转贷应急周转平台,并积极对接银行机构,以助保贷等合作方式建立中小微企业贷款资金池,引导银行机构放贷。要组织好银企对接,引导银行机构加大对小微民营企业、三农等重点薄弱领域的信贷支持力度,并根据各企业实际开展差异化金融服务。

二是加强引导金融产品创新。要引导金融机构发挥各自优势,既要开展好金融行业内机构之间的合作,又要开展好与政府、园区、协会等非金融行业机构之间的合作,以合作推动信息共享,信用风险共担等。要引导金融机构创新涵盖投资、信贷等方面的金融产品,特别是针对中小微企业,金融机构要结合中小微企业发展阶段、经营模式和所处行业等做好客户细分,有针对性地开展产品创新。要积极发展金融科技,引导金融机构依托科技手段创新发展线上金融产品,针对信贷产品,要开通线上申请、审批、抵押、放款和还款等业务。

三是加强完善融资担保机制。要加强融资担保机构自身建设,通过政府牵头出资、企业参股、吸纳社会资本等方式,发展壮大融资担保机构,并引导融资担保机构采取共保、分保等形式放大担保资金规模。要建立银担企精准对接机制,利用大数据技术搭建融资担保服务平台,整合银行、担保机构和企业的信息数据,以推动银担企信息互通来实现目标客户的精确对接。要完善风险分担机制,加大对融资担保机构支持担保业务的风险补偿奖补力度,科学设置银行与担保机构的风险承担比例,探索建立银担双方“利益融合”机制。

三、实施金融精准帮扶,推动金融造血产业

一是发挥各类金融机构主体作用。要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协同发力,支持政策性金融、开发性金融、商业性金融等金融组织发挥各自特有优势,主动对接产业融资需求,形成相互补充的融资格局。要引导金融机构支持县域产业发展,有针对性为特色产业壮大、产业链升级、产业园区提档及一二三产融合等提供服务,并探索金融机构支持涵盖县、乡、村三级产业发展模式。要依托“国企担保+农地(农房)集体产权抵押”模式,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并创新开展“保险+贷款”等方式帮助各类产业企业发展。

二是精准对接满足多元融资需求。要精准对接重点产业项目融资需求,充分利用信贷、债券、基金、股权投资等融资工具,积极推广PPP模式,支持州内制造业、医药生物、新能源等产业项目建设。要精准对接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融资需求,引导金融机构从信贷品种、期限、方式等入手丰富企业信贷产品线,以并购基金、债转股等方式优化企业融资结构。要精准对接优势产业、特色产业融资需求,引导金融机构立足地区资源禀赋、产业特色,支持油茶、茶叶、柑橘、百合、乡村旅游、乡村物流等特色产业发展,并加大绿色金融产品创新。

三是大力推进普惠金融体系发展。要支持金融机构因地制宜新建或把现有惠农支付服务点升级改造为普惠金融服务站,扩大普惠金融服务站覆盖范围。要借鉴“以数字普惠金融为核心,以普惠授信体系、信用信息体系、金融服务体系、风险防控体系为基本内容”的“一平台四体系”普惠金融兰考模式,推动普惠金融与金融帮扶、产业发展等相结合,通过开发“普惠通”APP开展线上金融业务,满足企业等合理资金需求。要推动普惠金融服务下层,以开发区为载体,拓展到一个产业园、一条产业链、一个产业集群,构建“1+3”普惠金融服务格局。

四、拓宽直接融资渠道,推动金融活血企业

一是搭建好直接融资对接平台。要搭建融资施策平台,制定创业投资企业、有限合伙投资企业投资于未上市企业的优惠政策,出台企业股改挂牌及首次融资奖励实施细则。要搭建多渠道直融平台,支持国企设立国有资本创业投资基金或产业发展基金,与天使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等合作,开展转让股权、发债等直接融资。要搭建挂牌上巿平台,设立企业服务中心,积极对接新四板、新三板、中小板、主板等资本市场,高标准开展企业股份制改制,扩大州内企业在多层次资本市场挂牌上市数量和融资规模。

二是引导企业向债券市场借资。要以资金“直达”实体经济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推动债券产品创新。要梳理符合发债条件且有融资需求的企业,借助债券市场“成本低、效率高、资金体量大”等优势,引导各承销机构做好州内企业债券融资工作。要通过多形式债券融资支持中小微企业,引导设立民营企业债券融资工具和发行小微企业专项金融债券,支持发行小微企业债、创新创业债及中小企业发行的其他公司信用类债券等,并推广非公开发行可转换公司债融资工具和支持大型企业更多发债融资,向中小微企业释放更多信贷资源。

三是引导企业向资本市场融资。要建立挂牌上市后备企业库,引导天使投资、创业投资、私募股权投资等基金投长、投早、投小、投创新,支持优质中小微企业在省股交所挂牌,重点培育拟上市企业,支持符合条件的拟上市企业在资本市场上市,并打通挂牌企业发展壮大的上升通道,支持符合相关条件的挂牌企业直接转板上市,逐步建成“储备一批、培育一批、股改一批、挂牌一批、上市一批”的多层次对接资本市场梯队体系。要支持上市企业做大做强,依托并购重组等方式在资本市场获得资金支持,推动上市企业提升产业层级。

--> 2021-02-05 1 1 团结报 c65920.html 1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助力湘西实体经济发展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