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43-0003 湘西团结报社出版广告热线:8518919订阅热线:8518693






2021年02月08日

“烂泥田”种生姜 产业大发展

本报记者 孙 莹 通讯员 欧阳国强

2月3日,记者来到泸溪县兴隆场镇烂泥田村时,村民正在翻松土地,为开春的生姜种植做准备。烂泥田村位于兴隆场镇的后山区,气候湿润,土壤透水透气性好且土质肥沃,适应生姜生长,这里的生姜种植有着200多年历史,品种主要以小米香辣姜为主。

近两年,在州委网信办驻村工作队的产业规划下,烂泥田村按照科学化、规模化、集中化的模式,连寨、连片发展生姜产业,2020年,全村生姜种植面积达500亩,覆盖农户234户,涉及建档立卡贫困户76户、98亩,年总产量200万斤,全村创收800万元左右,户均纯收入达3万元以上。

“我们村的土地适合生姜生长,生姜的品质很好,卖得上价钱,这两年村里家家户户种生姜,我去年种了5亩,明年想再多种3亩。”种姜大户邓武刚介绍。

烂泥田村还创建了虎老种植专业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模式,统一良种供应、统一技术指导、统一质量标准、统一保底收购、统一共享发展,解决技术、市场、灾害风险隐患等难题,确保农户种得好、卖得出、有收益。

虎老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邓永虎自豪地说:“我算是村里的致富带头人,给大家传授种姜技术,克服了很多技术难题,现在我们的生姜平均亩产在5000斤以上,最好的能产8000斤,前几天有人进村收购,价格是4.5元每斤,年后价格可能还会上涨,烂泥田村的生姜品质好,根本不愁销路。”

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欧阳国强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生姜平均亩产5000斤,按照平均每斤5元的收购价,去掉5000元的成本,每亩生姜的纯收入在2万元左右。为打造产业品牌,村里还注册了“辛女姜”商标,发展生姜线上销售模式,扎实推进生姜产业发展,让烂泥田村的生姜销往贵州、湖北及全国各地,打造生姜特色小村落。

下一步,烂泥田村将进一步扩大生姜种植面积,修建产业道,新开500亩生姜种植基地,使全村生姜种植达1000亩以上;进一步做好线上销售,节约销售成本,提高产品知名度;计划三年内建设生姜加工车间,延伸生姜产业链,提高生姜产业附加值,做强做大村集体经济。

--> 2021-02-08 1 1 团结报 c66012.html 1 “烂泥田”种生姜 产业大发展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