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43-0003 湘西团结报社出版广告热线:8518919订阅热线:8518693






2021年02月09日

苗寨响起打银声

本报记者 阙志明 实习生 周 蔚

2月5日,在凤凰县山江镇麻茂庭的老家,他向记者介绍自己新打好的大银帽,满眼欢喜。

雪白的银帽上,虾在自由摆动着尾巴,鱼儿在游弋,花儿在享受阳光,水草在舒展身姿,蝴蝶也缓缓起飞,活灵活现,而只要风轻轻吹过,这顶帽子便会叮当作响。

这是腊尔山的客人定制的嫁妆,两套头饰他已经完成一套。

而他的风箱上炭火烧得正旺,火堆里有几条需要融化加工的银条,炭火上放着一个铜盆,盆里是明矾水浸泡的银荷包、银手镯和银耳环。在繁复的工艺中,麻茂庭习惯了这样的顺序。将前一天做好的银饰洗刷干净烘干,再开始新一天的打银工作。

麻茂庭告诉记者,他不需要设计,不需要草稿,这些流传了几百年的纹饰早就和他融为了一体。市面上流行的花纹,只要他过一眼,自己的手就自然能够“生”出那些精巧的款式和美妙的图案。他不喜欢机器,因为苗族的银饰是苗族匠人手里盛开出来的花,而机器从设计到做版总显得“笨拙”和“缓慢”。这是匠人的自信。

麻茂庭是国家级苗族银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祖传的手艺到麻茂庭已经五代了,20世纪90年代时,兄弟们都改行了,麻茂庭也做过生意打过工,可偏偏舍不得祖上留下来的这银匠手艺。一坚持就坚持到了现在。

为了让手艺继续传承,今年1月麻茂庭和小儿子新创立了品牌“百年麻记”,将自己的家庭作坊搬到了吉首乾州古城。实现了从小作坊到门店的跨越。

为了让人能够随时找到他,他大部分时间还是选择留在山江镇的家中。有人来找他定做银饰,他就在家打银。没人来找他,他就摆个摊赶集。在他的银饰生涯里,大多是靠手艺谋生。他说,只要有人还找他,只要他还打得动,他一定会坚守到最后。

麻茂庭已经67岁了,他说,忙完了客人定制的嫁妆,趁着眼睛还能看到,他要认认真真给自己打套作品留作纪念,作为匠人他想把自己的技术水平用作品展现,给自己的后人留下学习的范本和超越的可能。

打银声再次响起,麻茂庭瘦小的身躯充满了力量,他和他的银作坊一直都在。

--> 2021-02-09 1 1 团结报 c66045.html 1 苗寨响起打银声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