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田晓兰 通讯员 阳金爱
“合作社发工资了,今年过个红火喜庆年。”2月6日,吉首市丹青镇樟武村党群服务中心围满了村民,个个洋溢着笑脸,村民邓自美手里拿着一沓分红款边数边说,笑得合不拢嘴。
“这几年,村里的产业发展起来了,我这么大年纪都能在村里劳动领到工资,我们家的收入每年都在提高,这都要感谢党的好政策。”领到分红,拿着厚厚的一叠钱,脱贫户张晚妹忍不住心底的兴奋。
精准扶贫开展以来,该村党支部和驻村工作队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扶贫政策,发挥区位优势,发动能人效应,成立合作社,进行土地流转,变山为宝,带领村民增收。目前,该村成立茶叶合作社5家,生猪养殖和生姜种植合作社2家,猕猴桃种植合作社1家,2020年合作社创收共计90万元。
春节临近,这种喜庆的场景在丹青镇其他村(社区)上演。
“上世纪90年代,我们河坪村椪柑产业十分红火,享誉周边县市。随着收入的增加,群众对椪柑品质要求提高,传统椪柑价格上不去。前几年,我们响应党委政府的号召,进行椪柑品改,目前品改面积200亩左右。今年河坪村椪柑销售共计20万斤,收入10万元左右,今天,村民的务工工资已全部发放。”排绸金磊农业开发专业合作社符昌强笑容满面,“下一步我们要继续扩大品改面积,在品质上做文章,提高销售价格,让农户的钱袋子塞得更满、鼓得更高。”
据介绍,近年来,丹青镇在成功“摘帽”后,围绕巩固脱贫成效持续发力,大力发展以白云贡米、黄金茶、油茶及椪柑品改为主导的农业产业,推行“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扶持了一大批产业大户,成效喜人。该镇各村共有41家合作社,2020年预计发放务工工资约480万元,土地流转租金约30万元,涉及流转土地3000余亩、涵盖农户1200余人。仅2月6日已发放务工工资200余万元,剩余的将在春节前全部发放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