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胜国
漫长难熬的2020年终于过去了,于我来说,并没有打上圆满的句号,而是抛下了三个大大的问号,让我对人的生命、人们生活与人类生存有了更深切的思考与理解。
人为什么活着?
要为自己而活。只有活着,才有希望。“希望是附丽于存在的,有存在,便有希望,便是光明。”这是鲁迅先生的警句。法国思想家罗曼·罗兰说:“世界上只有一就种英雄主义,那就是了解生命而且热爱生命的人。”连自己生命都轻视难保的人,怎能去珍惜拯救他人的生命?!
要为别人而活。羊有跪乳之恩,鸟有反哺之情,人更不能忘本,要知恩图报。原苏联作家茨巴尔有句名言:“应该让别人的生活因为有了你的存在而更加美好。”爱因斯坦亦说过:“人只有献身社会,才能照出那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
不能为活着而活,要有所追求。欧洲文艺复兴开拓者意大利诗人但丁说:“人不能像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居里夫人有句至理名言:“如果能追就随理想而生活,本着正直自由的精神、勇往直前的毅力、诚实不自欺的思想而行,则定能臻于至美至善的境地。”匈牙利诗人裴多菲更是写下了“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的著名诗句。
曾一人创建两家“世界500强”企业、缔造京瓷企业40余年从未亏损奇迹、并称日本“经营四圣”的稻盛和夫在其畅销书《人为什么活着》中给出答案:提升人格,磨练灵魂。
应该怎样活着?
要健康地活着。健康是1,车子、房子、名利……都是后面的0,如果1没有了,后面无数的0又有什么意义?健康乃立身之本、成事之道、强国之基。倘若偷生苟活,虽生犹死;假如舍生取义,虽死犹生。生活的质量不仅仅在于物质的富裕,更在于精神的富足。
要快乐的活着。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知足者方能常乐。余华长篇小说《活着》主人公福贵,本是个阔绰少爷,由于赌博输光家业,父亲被活活气死,母亲患重病去世,妻子、儿女和孙子相继死去,最后只和一头老牛相依为命。悲惨的遭遇没有使他消沉和绝望,仿佛比往日更加洒脱与坚强,生动地阐述了“没有什么比活着更快乐,也没有什么比活着更艰辛”的道理。电视剧《装台》有句歌词:“我待生活如初恋,它却虐我千百遍”,形象地表达出刁顺子等城市底层人物面对苦难不是逃避、而是每个人都在说服自己努力生活、在平淡中追寻幸福的乐观精神。
要有意义的活着。人生如戏,没有彩排,每天都是直播。如何度过短暂的一生呢?《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如此回答:当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临死的时候,就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世明天永远是新的明天永远是新的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如何才能活下去?
要甘于寂寞。澳尼克·胡哲有段文字很励志:“每一个优秀的人,都有一段沉默的时光。那一段时光,是付出了很多努力,忍受了很多的孤独和寂寞,不抱怨不诉苦,只有自己知道。而当日后说起时,连自己都能被感动的日子。”
要敢于奋斗。狭路相逢勇者胜,置于死地而后生。面对艰难险阻,只有破釜沉舟、背水一战,才能成杀出一条生路。正如海明威《老人与海》中名言:“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给打败。”命运永远掌握在自己手中。
要善于告别。米兰·昆德拉在《生活在别处》中写道:这是一个流行离开的世界,但我们都不擅长告别。我想,我们终究需要成长,对每一段过往认真总结与反思,然后好好地与之告别,才能真正地重启生活、升级灵魂。
要乐于合作。聚沙成塔,滴水成河。蝼蚁虽小,却可决堤。抱团取暖方可抵御寒冬,同舟共济才能到达彼岸,团结合作就会发展共赢。全球化的时代,没有谁能够独善其身。如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当下面临的重大课题。活着乃战胜灾疫最有力的武器。
“一棵树倒下,比一片森林生长所发出的声音更响。对生命的热爱是最通行的世界语言。”这是澎湃新闻新年献词中最打动我的一句话。
尤为喜欢朋友圈分享的美文标题:在凉薄的世界里,深情地活着。情到深处爱意浓,相约等待明天来。因为乌云遮不住太阳,冬天的结束意味着春暖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