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再生
在儿时记忆里,每年夏日,浦市街上就有人肩一挑担儿,两头各一个木桶,晃晃悠悠地朝前走,口不住声的吆喝着:“凉粉,凉粉,卖凉粉啰,甘甜爽口的凉粉呐。”声音不高,犹如当地“辰河空腔”,有腔有板,亦有韵味。
如今,偶尔能见一小贩推着一辆自制小架子车,车顶撑着一把遮阳大伞,车上摆个大保温桶,旁边放着三个提桶,一个盛满清水,一个装小瓷碗,再旁边另一个小桶内里盛半桶红糖水。卖凉粉时,要么白天在大街上推,要么就在傍晚,车摆放置小广场边,伴着卖凉粉的吆喝声。
在大热天里,我常听到身边人,撩起衣襟擦拭脸上的热汗,并自言自语道,怎么不见凉粉摊子呢?张大眼睛东张西望,见着了,便高兴的围上前去,要一碗,端着瓷碗,也不避人,拿起勺子有滋有味的大快朵颐。一碗不解馋,就来第二碗、三碗,反正价位不高,以前不到五角,如今上涨到二元一碗了,也没有人嫌凉粉贵的。
浦市有这样一种青果——凉粉果,又名木莲,学名薜荔,因成熟的果实里面有密密麻麻的果籽,可做凉粉而得名。凉粉青果只有饱满的果才能揉出上乘的凉粉。
炎热的夏季,在大清早,做凉粉的人会从屋里搬出一架木梯,扛到古镇有名的四方井,架到古井路旁的红岩坎上,攀上五六米高,随手摘下一提桶成熟的黄色凉粉果实,提至井边,又提出一桶水来,把一个个凉粉果剥了壳,露出里面粉色籽,盛进一块干净的白布里,包裹住放进桶里,双手不断进行搓揉。
这样的情景,宛如一个洗衣妇人,正在井边浣洗衣裳。
浦市人对制作凉粉的过程很是讲究,称之为“揉凉粉”。搓揉出一提桶凉粉,需要二十来个青果,要二十几分钟反复搓揉。搓揉得人几次变换蹲姿,脸色变红泛热,汗从额门沁出。搓揉一阵,怕出了汗,又从另一桶井水中捞出毛巾,揩去脸上手杆上的汗,手赶紧挪回去,再继续揉。
浦市凉粉,用当地四方井水揉制出来的才算为正宗。浦市人好这一口,不论制作怎么艰辛,三伏天的时候,四方井边就会出现不少“揉凉粉”的人。
浦市凉粉清凉润滑,伴着乡情味。青果籽粒搓揉制成凉粉后,拿白布盖上,在井水里成形又需一段时间。悠悠地挑回古镇街头,这段时间恰好,待白布再揭开时,桶内的井水不再是井水,是结成白色藻类物质,柔软一团,晶莹剔透,沁人心田。
卖凉粉的吆喝声具有极强的穿透性。声音穿过厚厚的山墙,进了深院,院门口就有头探出来,露出一双渴望的眼睛,得见卖凉粉的人近边,门内的人闪出身子,身后跟着几人,或大人,或小孩,他们的脸上眼睛里堆出了笑。就连身在他乡打工的亲朋好友,每当听到卖凉粉的吆喝声,那声音充满乡情,让他们怀念古镇,生出一股浓浓的乡愁。
见有人买凉粉,摊主卸下担子,拿起勺子从桶里舀出凉粉,盛进小碗里,再从小提桶中舀出两匙红砂糖水,放进碗去,最后洒上些许香芝麻在凉粉上面,此时的凉粉看起来晶亮似玉,香甜可口。 吃凉粉时,用勺舀起一小块,比果冻还要柔软清亮,清悠爽口,甘甜沁凉。
吃过凉粉的人解了馋,解了渴,极大地满足感涌上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