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再兴
2月22日一大早,记者走进凤凰县廖家桥镇菖蒲塘村猕猴桃种植基地时,村民丁清清已在果园里,拿着剪刀忙着捆枝、整形……今年69岁的丁清清精神矍铄、两眼有神、技术娴熟,不仅是村里水果产业开发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还是村里有名的“土专家”。
“猕猴桃园就像我的孩子,早上起来要先来这里看上两眼。”说起种植猕猴桃,丁清清打开了话匣:“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乡亲们种包谷、红苕的时候,我试着种柑橘,之后又砍了柑橘改种猕猴桃,收益不错。”1992年,他参加吉首大学举办的猕猴桃培管繁殖技术培训班后,购回18株“米良1号”猕猴桃苗精心栽培,经过科学管理,第二年试果,第三年收得鲜果710公斤;试种成功后,又扩种到3亩,并育苗3万株。在他的示范带动下,1995年全村扩种“米良1号”近百亩,1997年全部挂果受益,随后全村扩种猕猴桃达到623亩。2000年,村里猕猴桃产量已达90万公斤。
“我搞育苗木、卖技术是从2004年开始的。”丁清清介绍,这一年,一名外地的猕猴桃种植户来村里找他买苗,并透露了一个信息:用他的苗做砧木搞嫁接,就能长出口感更甜更好的红心猕猴桃来。这极大激发了丁清清的兴趣,他随即在村里选育、推广红心猕猴桃,并取得成效,村民们也跟着尝到了甜头。
猕猴桃溃疡病传染性强、发病快,不少果农深受其害。为寻求治病良方,丁清清在自家果园里搞起了“土实验”。“那些是新品种,是我用砧木嫁接、选育出来的,不仅没有溃疡病,还耐涝抗旱。”丁清清指着一片猕猴桃自豪地说,这样的嫁接技术已在全村普及,种出来的鲜果味甜浓香,而且还丰产。
“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转。”正当红心猕猴桃不断发展壮大时,丁清清又创新研究起了无籽猕猴桃。“我从2012年开始选育这个品种,4年后产出效果不错。”丁清清笑着说,近年来他与省州农科院、湘西职院合作,集中精力培育无籽猕猴桃,目前已育苗20多万株,且全部被预订了,价格也很不错。
乡村振兴,产业为先。目前,菖蒲塘村水果种植达到5844亩,其中猕猴桃约4300亩。对于今后,丁清清满脸憧憬:“希望继续做大做强猕猴桃产业,让‘小果子’在促农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发挥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