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向水英 图 刘鸿洲
一个勤勉的艺术家,常常会给我们带来惊喜。2020年12月22上午,恰逢湘西州文联第七次代表大会期间,“拥抱湘西——刘鸿洲写生作品展”在州文联展厅隆重开幕。
作为策展人之一,我前前后后多次与刘老师接触,就展览进行沟通交流,听老先生激情叙述他最初的想法、创作的过程以及筹备此次展览的意义。每一次品读他的写生作品,都有身临其境、如沐春风之感。
此次展览共展出作品84幅,其中花鸟、人物作品各一幅,中国画写生作品41幅,油画写生作品41幅。这些作品,都是他近几年最新的写生作品,题材均取材于大湘西。那些地名很多是我们所熟知的,那些风景也曾给我们留下一些印象,但时间一长,都被慢慢地淡忘了。通过刘鸿洲老师深入土乡苗寨实地写生,以画家独特的眼光和神奇的画笔,将它们从不同角度展现出来,令我们的眼睛为之一亮。这些偏僻的地方,原来还有这么好的风景!
刘老师多才多艺,创作门类非常广泛。他年轻的时候创作版画,中年以后画中国画,对线描、水墨、淡彩、重彩、书法、金石都驾驭得非常好。他的中国画,尤其是花鸟画,取得了相当高的艺术成就。不论是2016年在石家庄美术馆的《魅力凤凰·美丽河北》画展,还是2018年在湖南省博物馆的《芥舟楫痕——刘鸿洲画展》,都引起了美术界的轰动。
艺术永无止境,刘老师并不满足已经取得的成就,而是积极探索,寻找新的起点,以实现自我突破、自我超越,颇有齐白石“衰年变法”的意蕴。
这次展出的大部分是写生作品,是他近几年赴湘西各地写生的成果。
2016年,他邂逅了一位多年未见面的老友画家袁幼琦,于是相约到湘西写生。二人去了吉首与花垣交界的大龙洞,一待就是一个星期。画出了《丙申大龙洞河谷》《花垣大龙写生》《峒河风光》等一系列作品。
2020年春天,他同一群年轻画家到吉首的平年、保靖的夯沙一带写生,画出了《平年初见》《平年茶场对河》《平年西望峡谷》《保靖夯沙金寨》等些列作品。
在湘西闲居时,他与朋友做伴,北赴龙山、永顺等地,南下洪江古商城写生,平时在凤凰周边写生,因而画出了《龙山城堡村小景》《永顺松柏仙仁村之老屋》《重访洪江古商城》《凤凰德架村》等等。刘老师的足迹遍及大湘西的村村寨寨,撷取的都是这些地方的小景。就是这些不经意的寻常小景,在画家的眼中成为不寻常的风景,寥寥几笔,淡写轻描,便变得美轮美奂,熠熠生辉。
《平年南向》是一幅写生小品,高耸入云的大山脚下,几户人家,几栋木屋,错落有致。屋前有树两株,一株枯槁,一株繁茂,兀自挺立着。再往前,是一条小溪,轻轻的淡墨勾勒下,似乎可以听到潺潺的流水声。这是一幅意境优美而悠远的山水小品,画出了湘西山水的灵性和神韵。
《洪江宋家巷外》中,一面古墙,连着一条幽深的小巷。小巷寂寥,无人烟,只有古旧的门窗和歪斜的阁楼,和那挂在阁楼上的红色灯笼。墙体斑驳,古巷冷落,唯有巷外的一株古树撑满绿叶,显示出一派生机。此作虽然着墨不多,但通过绘画语言,将洪江古商城昔日的繁华和今日的落寞,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展现了画家的技巧和感受力。
写生是直接以实物或风景为对象进行描绘的作画方式。对此,刘老师很有感触地说:“户外写生与在画室作画大相径庭,山水给我带来的激动改变了我的笔墨程式,为我之新路提供了宝贵的启示。我在美丽的山水面前创造美,追求心境的旷达,收获悠远的回味,享受着创造美给我带来的幸福感。每每写生,我便有陶醉之感。”
这次展出中,有几乎一半作品是刘鸿洲老师的油画作品。我们知道,他以前主攻国画,是很少画油画的。转变的个中缘由,他在自序《拥抱湘西》中说:“(黄)永玉师在二零一四年以后几次教导我,今后如何自我提高?说了三点,其中一点就是向油画学习色彩。”
在黄永玉老先生的指点下,这几年,他开始进行油画写生。同老友、湘籍著名油画家贺安成及其子中央美院博导贺羽、湘西著名画家田大年、凤凰的画家摄影家等常常相约外出写生。他们先后到了凤凰周边、吉首平年、沅陵借母溪等地的一些古村寨。这些地方古老,甚至破败,有些因为无人居住开始坍塌或濒临坍塌,但却是作画或摄影的好素材。尤其是那些风景及色彩,用中国画很难表现出来,油画却自有其优势。因此,《凤凰枇杷坳》《凤凰凉灯村之老屋》《吉首大兴寨河谷》《花垣大龙红岩村》《沅陵奈溪口》《沅陵借母溪》系列作品得以问世。其优美的自然风光,宁静的山村环境,古老的土砖房子和吊脚楼等,通过油画表现出来,令人耳目一新,记忆深刻。
湘西多红色土壤,旧时多土砖房子,这些红泥土砖房,经过岁月的冲刷打磨,越是古旧,越显生动鲜艳,犹如一幅幅天然的油画。到了画家笔下,古旧而鲜活,景物静止却生动,意向丰富而传神,成为少见而别致的风景。《凤凰岩板井》《凤凰野鸡寨》《凤凰高峰村》《凤凰德架村之老屋》等等,莫不如此。
画老房子,是对人类生活前行的反顾和流连,是对社会发展的足迹的记录。但刘老师在写生时,“更看重人在自然界中所处的那种状态,一种天地人的和谐”“着意来研究中国画水墨写意与现代色彩的融汇”,因而写生过程成为一种难得的探寻和体验,而写生完成,则是一种莫大的收获和享受。
通过展览,我们看到,刘老师不仅国画十分出色,油画也很出彩。看来,艺术之道是相通的。他已年逾古稀,如今进行油画创作,不只是纯粹追求“衰年变法”,而是对艺术另一种新的尝试,此种精神,值得敬佩。刘老师笔下流淌的,不只是一幅幅优美的作品,而是浓郁的乡情。
对此,张建永老师评价道:“刘鸿洲的油画写生,全是故乡家山之貌。笔触下的景物,既有客观山水之形,也有鸿洲心中之情。吊脚楼廊柱东倒西歪,不加修饰而乡愁四溢;夯土墙的金黄和风雨剥蚀后的残损,一起构成故乡遥远的古词。即或是写生,都写的‘揪心’,‘美得让人心痛’。经他这双慧眼过滤之后的‘客观’,已经凝聚灌注了他深厚凝重的乡恋之情。”
刘鸿洲老师自己也坦陈:“家乡在我的眼里,哪怕冬天也是满眼绿色。我有幸一辈子都浸泡在这温暖的绿色里。在家乡的怀抱里,我拥抱着家乡。我沉浸在自然的绿色里,总是物我两忘。”
我们在欣赏刘鸿洲老师写生展的同时,不仅为他优美鲜活的作品发出赞叹,更为他勤勉的精神、执著的艺术追求所感染。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刘鸿洲老师已经77岁高龄,但初心不改,老当益壮。愿他通过湘西写生和油画创作,汲取丰厚的养料,积累丰富的经验,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来。
(作者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湘西州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州书画工艺美术研究院专职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