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继刚
她是一名10岁的乡下女孩,她的家很穷,却又很富有。她正和春天一起成长,还有着许多春天般的梦。
一
踏着春天的节拍,走进花垣县花垣镇大云盘村,只见高的楼、绿的树、青的草和百般妖娆的花儿,紧紧地依偎在青山、碧溪和319国道的怀抱里,村庄处处彰显着生机与希望,和谐与幸福。偶尔间,传来几声公鸡的长鸣和孩子们的读书声,这是村庄里最悦耳的音符。
女孩的家也在大云盘村,坐落在村中一个小山包的半山腰上。山包上有一所小学,校园围墙外就是她的家了。她家的屋前种有多肉、兰草和茶花,院坝的一侧,还有堆叠着一道绿墙,那是月季的枝叶织成的风景带。这一切,全是生活的热情编制的春景春色。
走进她的家里,感受到的是“简单而不简约”的独到韵味。房屋空间不大,约莫有100余平方米,布局也相当合理,除了堂屋,还有两间卧室和一间厨房。
说它简单吧,是因为简单到了极致。厨房里有锅、炉、瓢、盆,却没有冰箱和油烟机;卧室里有床,却没有衣柜和席梦思;就连堂屋里也没有沙发和茶几。一切的摆设能够满足生活,却不让人有过多的奢望。
说它简约吧,惊叹后又充满了喜悦。堂屋里,一张书桌、饭桌通用的木桌子端放着,桌上是一幅画着山坡、树林、鸟儿飞翔的小学生画作,旁边是一盒水彩笔。堂屋的一角,是一个自制的简易书架,书架上整齐摆放着缤纷多彩的课外书籍,也许,每一本书里都藏着她和姐妹们的故事和梦想。堂屋的四周,张贴着鲜艳夺目的大小奖状,有“好孩子”、“进步之星”、“阅读之星”,还有“三好学生”,这是她和姐妹们在成长的历程获得的奖励,更是这方小天地里温暖人心的色彩。
二
以前,她家是没有“家”的。她和父母、姐姐、妹妹,一家5口人挤在伯伯家里,和伯伯一家同吃、同住。回忆这段往事,她曾经多么幸福、多么快乐。
2016年,她的父亲在一场车祸中摔断了腿,脑部还受到了严重的震荡。家庭的贫困加上祸不单行,让她的妈妈丧失了生活的信心,绝情地离开了她的爸爸,也离开了她们姐妹三人。
好在党的政策好。也就是那一年,她家被村里评为建档立卡户,能够享受民政部门的兜底帮扶政策,每个月有1400元的救助金。从此,她家的生活有了基本保障。那一年,当地政府还出资,为她家新建了三间平房。搬进新家的那天晚上,她做了一个很美丽的梦。梦里,她看见妈妈笑眯眯地回来了。妈妈不仅买了许多糖果,还买了许多新衣服,有她的、有姐姐的、有妹妹的,还有爸爸的。可是梦醒之后,她发现任凭自己怎么呼唤,也听不到妈妈的回答。午夜后的老猫“喵喵喵喵”地叫了一宿,她就哭了一宿。
一转眼,5年光阴过去了,梦里的妈妈出现的越来越少,家里的条件却越来越好了。去年春天,村里为了照顾她家的生活,特地为她的父亲安排了一份护林员的工作,每个季度有2320元的工资。于是,她高兴地写下了这样的日记:
“对于富裕人家来说,这笔钱很少,但是对我家而言,却十分宝贵。爸爸发工资的时候,可以为我们姐妹添几件新衣服,可以买几斤猪肉,买许多课外书了。现在,《三国演义》《你没有退路才有出路》《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这些书慢慢地堆满了我的书架,也丰富了我的梦想,坚定了我追求理想的步伐。”
三
“高坡——大坡尾巴:
打鸟:无;
火灾:无;
砍树:无;
捕猎:无。
2021年4月9日:巡山正常。”
护林员的工作不仅要巡山护林,做好一日工作记录,每个月末,还要接受检查、考核。工作一年多来,她的父亲不仅出满勤,工作还做得很出色,每个季度都能拿到全额的工资。
生活是一位“戏谑大师”。他爸爸这样优秀的护林员巡得了山、看得住树、护得住鸟儿,却留不住她的妈妈。如今,她爸爸与我笑谈这段往事。离婚的前一天晚上,他对她的妈妈说:“残疾的我,再也无法给你美好的生活了,想好了你就走吧,把孩子留下来就行。”第二天,她的妈妈真的走了。后来,他就这样既当爹又当妈的走到了现在。
她妈妈走后,爸爸种的地不多了,只是屋后两分。春天种黄瓜、辣椒、豇豆、四季豆,冬天种白菜、青菜、萝卜和大蒜。他觉得,只要菜园子不空,孩子们的饭碗里就有菜下饭。
他种的田也不多了,4个人4张嘴,一年种2亩就够了。现在,他的左大腿上还绑着钢筋,大脑反应迟缓,记忆也总是模糊的。万一种得多,累坏了,身体垮了,以后孩子们怎么读书、怎么学习、怎么生活呢?生活的路还长着哩!
他还养了几只鸡,每天听着母鸡们下蛋“咯咯哒——咯咯哒——”地叫着,他的心里也会像母鸡下蛋一样“咯咯哒——咯咯哒——”地兴奋起来。
他偶尔也养些花花草草,他觉得一个男人要养活几个孩子,养花花草草就是试验品。屋前的这些多肉、兰草、月季和茶花,全是他的劳动成果。他坚信,他种的花花草草能成长、能开花、能结果,他的孩子就一定能成长、能开花、能结果。
四
现在,她读四年级了,她的姐姐读五年级,妹妹读二年级。她爸爸生活的轴心就是三姊妹上学的事儿。早上,他习惯6点起床,为孩子们准备早餐。早餐后,孩子们上学,他就上坡巡山,做些农活儿,然后回来煮中饭。下午呢?下午他又上坡巡山、做些农活儿,然后回家煮晚饭。“责任山”“责任田”“责任厨房”是他的“三点一线”。他像极了家里“带娃”的老母鸡,每一天都风尘仆仆,每一天都热热火火。
他最期待的是晚饭过后的时光。太阳收工了,鸟儿归巢了,老母鸡也带着小鸡回到了窝里。这个时候,他的三个女儿纷纷拿出了作业本,有的做习题,有的写作文,有的画画儿。一顿忙碌过后,又是一阵朗朗书声。大女儿在读《红楼梦》,二女儿在读《娘》,小女儿在背诵《唐诗三百首》。在孩子们乐此不疲的读书声中,星星也渐渐明亮起来了,忽闪忽闪的。在忽闪忽闪的星光下,他的梦也在浓浓的夜色里亮了起来。
孩子们最期待的是周末。在洒满阳光的春日里,他带着女儿们一起巡山,一起听鸟儿在林间歌唱,一起赏自由绽放的山花。看着孩子们用笔记录着山中看见的别致景色、呼吸的新鲜空气和走过的田野小径,他就忍不住要拍一段视频、几张照片,然后美美地在朋友圈里“晒”了起来。
后来,他觉得只带孩子们巡山是不够的,他就赶早儿起来,在家里炒了糍粑,又背着水壶,带着孩子们游了长乐犀牛洞、边城茶峒和矮寨大桥。他说,每一次出去游玩,孩子们都很快乐,作文也写得好。他说他已经计划好了,下一次,他还要带孩子们去十八洞村、凤凰古城、里耶和芙蓉镇,去更远更远的地方。
五
对于女孩来说,上帝为她关了一扇门,却又为她打开了一扇窗。这扇窗的名字叫做“父爱如山”,其特性是严厉而沉痛的。
读四年级以来,为了防止她驼背和近视,她每次做作业和看书的时候,她的爸爸都让她坐得笔直。
她觉得她的心是沉痛的,特别是每年插秧和收谷子的时候,这是农活最多的时候。她总站在田坎上,对爸爸说:“爸爸,我能帮你做些什么呢?”她急着眼泪就要掉下来了。
爸爸说:“你可以好好观察,好好思考,回家写一篇好文章。”
不过,她的心是明亮的,就如秋天陪爸爸打谷子赶夜路回家遇见的萤火虫,一闪一闪的,亮晶晶的。她的血液里流淌着爸爸讲过千万遍的做人道理:
“孩子,你们要懂得知恩图报,你们要回报国家、社会和对你们有恩的人。不要贪玩,要把精神放在学习上,长大才能成才,成才了才有能力回报社会和他人。”她心里记着父亲的话,还滋生出了许多美丽的梦想。
她说,长大了,她要为爸爸建一座大房子,再修一间厢房开一家面馆,这样,爸爸再也不用干重活了。
她还说,长大了,她就回到村里的小学教书,她要像一位慈爱的妈妈一样,去关心呵护村里的每一个孩子。
她还说,长大了,她要把她家兜底户的故事、政府为她家建房子的故事和爸爸当护林员的故事写成书。她要告诉全天下的人,她的家曾经很贫穷,她的童年曾经很苦涩,但是她却这样幸运而幸福地成长着。
六
文章写到最后,我的心里充满矛盾,我原想把她的名字隐去,只写她的故事和她的梦想。因为,我不忍心把这些孩子的名字公布于世,因为每次想起他们的名字、他们的故事和他们的梦想,都会令我的内心隐隐作痛。可是这一次,我却要勇敢而骄傲地告诉这世界:她的名字叫“洁”,纯洁的“洁”、圣洁的“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