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43-0003 湘西团结报社出版广告热线:8518919订阅热线:8518693






2021年04月29日

刘莹:扶贫路上绽芳华

村道上踩平衡车而来的刘莹英姿飒爽。 田 华 摄

刘莹走访彭旗一家,并帮助彭旗奶奶调试手机。 田 华 摄

本报记者 田 华 方 荣

“我是一名税务工作者,但是我现在已经是一名专业扶贫者。”4月16日,在永顺县西歧乡瓦厂村,穿着蓝色工装、踩着平衡车回到村部的刘莹,爽朗地向记者介绍起自己。

45岁的刘莹,是永顺县税务局驻永顺县西歧乡瓦厂村工作队队员,至今她已扶贫17年。

17年来,刘莹走过了青坪、小溪、塔卧、万坪、西歧、回龙等永顺县半数乡镇的10多个村子,帮这些村找项目完善基础设施,做谋划发展产业,更是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从一名税务干部变成了一名知识型农民,从一个城里姑娘变成了地地道道的“农家把式”。因为表现突出,她先后被评为“湖南省最美扶贫人物”、“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和“全国先进工作者”。

刘莹驻村扶贫时才28岁。谈起当初为何选择去扶贫,她说,母亲是一名人民教师,而且乐于助人,受母亲的影响,她从小就喜欢帮助弱小。她还说,扶贫是一件辛苦但有意义的事,她喜欢与老百姓打交道,看着村民的日子一天天变好,她由衷地高兴。

刘莹说这些话时,眼睛里闪着亮晶晶的光,整个人都散发着无限活力。

从开始扶贫的那年那日起,农村的贫困群众,就成了她心中放不下的牵挂。

在回龙村,特困户杨远秀老人是志愿军军属,与智障儿子相依为命。刘莹不仅给老人买过冬棉衣,给老人送肉送菜,逢年过节牵挂着更要去看望,杨远秀时常感慨地说:“刘莹比自己的孩子还要亲”。

在官坝村,村民熊冬秀的外孙得了白血病,儿子直肠癌晚期,在病魔面前,原本幸福的家庭一下子支离破碎,熊冬秀整天以泪洗面。刘莹一边安慰她,让她保重身体,一边发动募捐,还帮她家争取了低保。

在瓦厂村,70多岁的龙婆婆耳朵聋,但是没有残疾证,不能享受相关的优待。为此,刘莹专程带龙婆婆去永顺县医院检测,最终帮助老人拿到了二级残疾证,享受到了国家的相关政策。现在龙婆婆每次遇见刘莹,都要热情地邀请她去家里吃饭。

其间,刘莹为坪镇洞坎村八旬五保老人向圣明老两口置办被子、年货;出资1万元,为寨湖村特困户向仍梅修缮房屋;中秋节为留守贫困老人小孩送月饼、苹果,春节为特困家庭送年货;她每年自掏腰包给特困户杀一头年猪分肉,与他们一起推豆腐、打糍粑,过土家赶年……有人帮她算了一笔账,17年间,她自掏腰包帮困助残的资金不低于20万元,可谓一门心思扑在了扶贫帮困上。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刘莹的付出,老百姓看在眼里,更记在心里。每当刘莹来访,他们总是偷偷往刘莹包里放瓜子、花生和水果,以一种最纯朴的方式表达对刘莹的感激和喜爱。

要脱贫,产业是关键。这些年来,刘莹总是与村支“两委”因地制宜发展好产业,激发内生动力,力拔穷根。

2013年,刘莹在万坪镇寨湖村驻村扶贫,她大力推动大棚种植和百合种植。为了解除村民的思想顾虑,她自己还承包了近2亩柑橘园,学习种植技术,指导村民种植。后来,她种的脐橙大获丰收,被永顺县农办定为示范点。由此,村民的种植热情高涨,村里的产业逐渐成规模见效益。

小溪镇官坝村曾是深度贫困村。2015年,刘莹在这里任扶贫队长时,为了在村里发展油茶,她在夏日里头顶烈日去山头取样,又带着100多斤重的土壤样本,坐五六个小时赶到长沙,对样本进行检测。拿到化验结果后,刘莹又急忙超回村,利用夜晚时间,一个组一个组地召开油茶种植动员会。就在动员会上,发生了一件让刘莹记忆深刻的事。

一次动员会结束后,刘莹着急赶往下一个组。没想到刚出院子,她就摔了一跤,手顺势按倒了村民建房的砖头上。当时,她只觉得手上有一些湿,以为碰着了水,就站起身擦了擦,继续赶路。令她没想到的是,手上的湿不仅擦不干,还有些黏糊。借着灯光一看,原来手上被划开了一道血口子,鲜血直流。听到刘莹受伤了,还没有散开的村民都围了上来,大家先把她送到村卫生室包扎,后又连忙把她送去医院缝针。这次,刘莹的手上缝了两针,至今还留有一个疤。“看着村民围着我,关心我的情况,当时我心里充满了感动,暗暗想一定要把油茶产业发展起来。”刘莹动情地说。

如今,官坝村油茶树早已挂果,价格也一年比比年好,仅此一项,当地村民人均增收一千多元。

知识改变命运,受教育才有出路。针对村里青壮年大多外出务工,孩子多为留守儿童,学习习惯养成差这一问题,刘莹思考着身体力行去改变。在瓦厂村,刘莹为家庭困难的彭旗买书买笔,帮助她树立信心,让温暖和真情浸润孩子的心灵;她还利用寒暑假给孩子们辅导作业,和他们一起玩游戏;每年六一儿童节,她更要给孩子们准备礼物……现在,刘莹与村小的孩子们打成一片,成了孩子们口中的 “刘老师”“刘妈妈”。

17年来,刘莹把老百姓的事放在首位,却毫不在意自己的得失。

去年8月,永顺县普降暴雨,为了防汛工作,她已两个月没有回家,直到邻居打来电话说她家里进水了。等她回家一家,家里所有东西都泡在水里,损失惨重。但是,她却说:“我损失大不要紧,村民没事就好。”

回想起17年的风雨历程,刘莹充满感慨。她说,现在百姓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生活越来越好;而自己的工作得到了社会和老百姓的认可,自己的人生价值、个人理想在扶贫工作中得以实现,人生因此而完美。谈及未来,她说自己深爱农村,希望能在乡村振兴中继续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奉献力量。

--> 2021-04-29 1 1 团结报 c69781.html 1 刘莹:扶贫路上绽芳华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