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宏平
一座座小洋房、一坡坡冬桃、一山山茶叶,村道干净整洁,产业路四通八达……昔日贫困落后的乡镇,摇身一变成了今天“产业强、环境美、乡风纯”的美丽乡镇。高峰镇的蝶变,无疑是古丈县党建引领基层党组织唱好乡村振兴“主角戏”的一个缩影。
建强堡垒,夯实力量,固强振兴“主阵地”
“党的政策实在好,投资发展种烟叶,年轻书记敢接招,大家跟着变‘富豪’……”烟叶收购现场,望着一捆捆已经定级打包好的烤烟,高峰镇葫芦坪村烟农们信心满满地念着打油诗,充满了对村支两委带领群众致富的美好憧憬。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基层党组织是乡村振兴的“主阵地”。高峰镇党委大胆从致富能手、产业大户、退伍军人、返乡创业人才等优秀人士中选拔一批有志青年进入村支两委队伍。全镇村支两委成员中,致富能手11名,产业大户17名,大专以上文化12名。全镇推行做实党员表现一事一登记、一月一公示、一季一表彰的党员积分管理,发挥“小积分”管好“大队伍”的作用,充分调动党员模范带头积极性。全镇428 名党员参加党员大会、主题党日、听党课、民主评议党员等积极性全面提高,党组织凝聚力显著增强,党员在美丽乡村建设、发展产业、互助五兴等方面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支部强不强,关键看支书。农村党组织书记是引领农村发展的“领头羊”。高峰镇十分重视选优配强村支书,13个村100%实现了村支书、主任“一肩挑”,具备高中及以上学历、引领力强的村支书有8人。凉水村开发冬桃130亩、黄精50亩,实现人均增收1300 元以上;岩坳村种植烟叶150 亩,实现村民家门口就业;石门寨村开发特色民居民宿体验游,家家户户建起新民宿,铺上了石板路……
盘活资源,发展产业,提升致富“内生力”
“村里开发冬桃300亩、黄桃100亩,人均增收超2000元,村集体经济突破10万元。小果子撑起村里致富小康梦,托起产业振兴新希望。”高峰镇八水村村支书信心满满地说。
产业是乡村振兴的“新引擎”“新动力”。高峰镇围绕“党建+产业”做大文章、下实功夫,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大户+农户”的模式,因村制宜,大力实施产业振兴,走出了一条“支部建在产业链、党建引领产业兴”的乡村振兴发展新路子。全镇种植烟叶2000余亩、种植茶叶近万亩、开发油茶3000余亩、种植黄柏、黄精等中药材1500余亩、种植葡萄、冬桃、黄桃等小规模特色水果1000余亩,全镇实现了群众在家门口就业的目标。
一业兴,百业旺。高峰镇积极探索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新模式,积极推进农旅融合发展,成功推出高望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游、石门寨村特色民居民宿体验游、岩排溪村特色村落观赏游等,率先建成了一批农旅融合特色示范村,初步形成“以农促旅、以旅兴农”的乡村振兴新格局。
多措并举,群防群治,激活振兴“一池水”
村道组路全硬化、宽敞又整洁,太阳能路灯通夜明,家家户户新房子,房前屋后亮化又美化。这是高峰镇李家洞村绘制的一幅美丽乡村图。
乡村振兴,基层治理很关键。高峰镇成功推行“党建引领、互助五兴”基层治理新模式,建立了520个互助五兴小组,覆盖3175户14350人。村村设立“积分超市”,积分兑换物质奖,充分调动群众参与乡村振兴积极性,引导、鼓励群众参与村集体经济建设,支持公益事业,发展振兴产业,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全镇推行“一门式”服务,真正实现“群众少跑腿、数据多跑路”,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确保群众安心发展产业奔小康。
镇里大谋划,村里抓落实。陈家村突出以“四议两公开”主动接受监督,保障干部想干事、会干事、干好事、不出事,调动群众积极性、主动性,议事更透明,群众气更顺,推动工作更顺畅;岩坳村做实村规民约月考核,让群众的监督作用发挥更充分,村民自治的主人翁作用更彰显……高峰镇基层治理真正实现了由“各自管”到“人人治”的大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