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43-0003 湘西团结报社出版广告热线:8518919订阅热线:8518693






2021年11月04日

“党建引领”让千年古镇重焕生机

汤晓莺 黄海龙

每座城都有自己的故事。

位于沅水中游的浦市,曾排名湘西“四大名镇”之首。近年来,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中,这座沉寂的千年古镇重焕勃勃生机,再次成为人们瞩目的焦点。

泸溪县浦市镇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推动“三农”工作、实施乡村振兴的引领示范作用,以马王溪、都岐、浦溪为龙头,形成了“内核—圈层—外围”的党建引领格局,探索出了一条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党建+产业振兴 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入秋的马王溪村,波斯菊、月月菊开得烂漫,每逢周末或节假日,城里人像潮水一样涌来。该村被评为国家3A级景区,村级集体经济达到20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1万元,被誉为“湘西第一村”。这得益于村里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动产业发展。

马王溪村推行“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党员”的产业党小组管理模式,组建了8个产业党小组,成立了“党员、产业大户+群众”互助小组75个,引导村民发展产业。村支两委每年初把椪柑种植、生猪养殖、苗木培育等产业建设任务分解到各个党小组,每个党小组联系一个产业,每个党员中心户联系3至5户产业示范户,推动抱团发展。制定互助“安排表”,党支部每月召开支委会,互助组每周召开院坝会,组织党员群众学习党的政策,开展互帮互助。建立互助五兴微信群,由互助组长组织组员落实互助措施,党支部建立“需求-帮扶-落实”清单,将互助结果及时公布,确保群众需求第一时间知晓、第一时间落实,互助结果第一时间反馈、第一时间公布。2017年,该村党支部牵头成立七彩生态旅游有限公司,建立“支部+公司+农户+土地流转+务工薪资+入社分红”利益联结机制,该村旅游业态不断丰富,精品民宿、生态餐厅、时令花海、瓜果采摘、生态农场等旅游项目相辅相成,已成为带动村民增收的优势特色支柱产业。2020年,该村荣获“第六届全国文明村镇”。

党建+生态环境 放大乡村“美丽”效应

走进浦溪村,在秋日阳光下,这里显得格外洁净而纯朴。路边、庭院,不见一点垃圾,家家户户门前放置了干湿两个垃圾桶,门口挂着家风家训牌……“美丽乡村”的“神奇魔术”正改变着乡村面貌、改变老百姓的生活,浦溪村先后荣获省、州、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2020年又获得“湖南省美丽乡村示范村”称号。

过去的浦溪村是一个“脏乱差”的山村,在全县美丽乡村建设评比中排名倒数。该村痛定思痛,以环境整治为抓手,突出治厕所、治垃圾、治污水、治容貌“四治”,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先后改造、新建旅游厕所198座、美化院落墙体2700平方米,绿化1300平方米,硬化村间道2600米,推进停车场、文化广场、村级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夯实硬件设施;将垃圾分类处理纳入“村规民约”,推行农村垃圾分类减量处理“积分兑换”奖励工作机制,引导村民从“随手扔”转向“随手分”。村支书徐松寸成了随时随地弯腰“捡垃圾”的支书,村里妇女组成“巾帼志愿服务小组”一起参与村支两委组织的人居环境改善工作;开展丰富的广场文化活动进行宣传教育,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群众日常生活,使环保、卫生理念深入人心。

如今,村里乱搭乱放的现象不见了,沟渠池塘得到清理,农村旱厕全部清零,小院落、小民居、小巷弄等古建筑得到保护修缮,村庄面貌焕然一新。该村不断放大“美丽效应”,引入恒湘园林公司建起苗木产业园,打造村里绿化景观,绘就了一幅“林在村中,村在画里”的美丽画卷。

党建+民俗文化 推动农业现代发展

都岐村四面层峦叠嶂,翠峰涌动,两条溪流如两条银龙,在村中央汇聚;溪上24座代表二十四节气的风雨桥静静矗立,这里恍若世外桃源。

都岐村是一个民族风情浓厚、民族习俗众多的苗族、土家族聚集地,村里曾经民心涣散,村民矛盾纠纷多。为改变现状,村支两委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依托当地耕读文化的深厚底蕴,推动民族文化与乡村治理相适应,通过组织开展文明创建活动,使传统道德与现代法治实现良性互动,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村里活跃着一支由29名共产党员组成的应急救援队伍,以“应急救援队”的形式,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亮身份、亮标准、亮承诺、主动作为、勇于担当,形成了“党群一家亲、干群心连心”的良好局面。

如今的都岐在村支两委的带动下,通过以农耕文化为魂、以美丽田园为韵、以生态农业为基、以创意创新为径,把曾经的深度贫困村打造成了集农业产业、观光旅游、生态建设、美丽乡村为一体的民俗文化村。生态产业的发展,村风民风的好转,增收创收的途径,让都岐逐步实现农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民房变客房、劳动变运动、产品变商品的发展格局,走出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党建+能人经济 激活农村发展“引擎”

浦市镇昔日的繁华成就了很多见识广、会经营、懂管理的能人,近几年,该镇充分激励和引导能人返乡创业,积极探索能人治村、能人兴村、能人强村的新路子,“能人经济”在浦市镇有了生动实践。

浦市镇把挖掘致富能人推动乡村振兴作为重要抓手,鼓励草根创业、大众发展产业、能人回乡做强实业,培育“能人经济”,支持和服务能人干事创业,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为乡村振兴注入新血液和新动能。涌现出文旅融合型马王溪村、产业发展型麻溪口村、生态文明型浦溪村、水产特色养殖型五果溜村等各具特色的领头雁,形成引人关注的“浦市现象”。

该镇大力发展铁骨猪、水产养殖、油茶等特色种养殖业,依托龙头企业采取保底价回收、委托帮扶等利益联结建筑发展扶贫产业,按照“六个一”的要求,涌现出一批椪柑、铁骨猪、辣椒、葡萄等特色产业示范村,打造出岩门溪脐橙、五果溜龙虾、岩头山跑山猪、青草草莓、高桥牛蛙、长坪辣椒等一批各具地域特色的农业特色产业品牌,全镇农村人均年收入由5年前的3500元增长到1.6万元。

人杰地灵的千年古镇,通过基层党建的引擎作用,将实现“华丽蝶变”,告别昔日的贫穷落后,向着富裕、开放、幸福的新农村大步迈进。

--> 2021-11-04 1 1 团结报 c79187.html 1 “党建引领”让千年古镇重焕生机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