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全媒体记者 余江明 石 流 通讯员 符文斌
一名法院干警、一名派出所民警、再加上一名镇政府工作人员……8月初,永顺县灵溪镇诉源治理工作站城南工作室在城南派出所正式挂牌。
像这样的诉源治理工作站,永顺县23个乡镇全覆盖。今年来,该县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按照“党委领导、统筹协调;源头治理、预防为主;法治引领、多措并举;多元化解、联动融合”的总体要求,创新推进诉源治理“一二三”(一单受理、双向推进、三调对接)工作模式,着力构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诉源治理多元合一的工作格局。
理念之“方”——
“一单受理”让纠纷终端对接诉讼前端
57岁的覃长顺没想到,退休前竟然换了一份新的工作,成为永顺县法院驻城南工作室的干警。
刚到工作室,他与同事符万春、张冠生便接到了城南派出所负责人覃德邦的“邀约”——协同调处一起已耗时近4个月的纠纷。
拿着当事人的矛盾纠纷化解流程管理单,覃德邦为大家介绍情况:当事人向某某同其妻子单某某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搬迁至灵溪镇虎洛村,村集体许其屋场修建房屋。向某某在修建房屋时占用了该村通往后山生产区的唯一道路,故村民日常上山必须经过向某某家的坪场。3月底,向某某一家因邻里发生矛盾,用堆木柴和搭棚子的方式将该道路完全堵死。
4月3日,该村村民田某某与亲戚欲上山祭祖,在与独自在家的单某某协商无果后,便移动了堵路的木柴、棚子,自行上山。其间,双方未发生肢体冲突。单某某则因行动不便,在从家中向外爬行时发生擦伤。不久后,向某某回到家中发现妻子受伤,便在报警的同时,打电话告知女婿单某某被人殴打受伤。后向某某的女婿在回家途中遇到田某某一行,双方发生摩擦引发肢体冲突。
“当事双方牵涉多起纠纷,调解有一定难度。现在你们来了,太好了。”覃德邦相信,有了专业人士,调解工作一定能事半功倍。
接过当事人的矛盾纠纷化解流程管理单,城南工作室开始按照“凭单受理、流程调解、全域覆盖”的要求,开展受理调解、适时跟踪问效矛盾纠纷化解工作。
途径之“方”——
“双向推进”用“吹哨报到”串起“同心圆”
谈及此次调解的过程,大家都表示不得不提到“双向推进”。“双向推进”,即纵向推进村、乡、县矛盾纠纷化解层级调解,横向推进职能部门行政调解和婚姻家庭纠纷、土地产权纠纷等行业性专业性调解。
同一条路,为什么几十年来大家都相安无事,如今却引发多起纠纷?村干部几次调解无果。起初,这让基层干部与民警都觉得纳闷。
覃德邦等人经过多次上门与当事人进行沟通,了解到向某某一家人对村民长期从自己家中过路感到不便,特别是对祭祀物品等感到不适。
考虑到,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有了更高的要求。为彻底解决矛盾根源,覃德邦等人决定首先解决“路”的问题。
4次向该镇党委政府汇报、主动联系驻虎洛村的乡村振兴联系单位——永顺县公路建设养护中心……在各级各部门的关心支持下,该路段改道项目成功纳入了该村的乡村振兴规划,即将施工。
解决“路”的问题后,工作人员10余次上门,对双方当事人从情、理、法多角度进行调解,先后将堵路、单某某受伤、向某某女婿与田某某发生肢体冲突等纠纷成功化解。9月22日,当事双方签订了和解协议。
“群众不仅要‘讨说法’,更希望‘求解法’。”覃长顺说,“双向推进”“诉源室吹哨,县直部门报到”的机制,有助于汇聚多方力量,推动矛盾纠纷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除在乡镇挂牌设立诉源工作站外,永顺县还成立了食品药品、道路安全、土地纠纷等8个行业调解委员会,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专业调解、行业调解等作用,努力实现“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的工作目标。
调解之“方”——
“三调对接”织密调解网络稳定“压舱石”
3个多月来,城南工作室与城南派出所的工作人员共携手调解了33起纠纷。33份厚厚的案册,记录着覃长顺与同事们充实的每一天。
信访与调解、诉讼与调解、警务与调解……近年来,永顺县按照调解前置的原则,把司法行政、人民调解、法院、公安、信访、综治等各方面的力量整合到一块,让各方力量在具体的调解中,能够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能,杜绝了部门间相互推诿,形成合力,有效地推动矛盾纠纷化解。
同时,该县今年来按照“村(社区)三次、乡镇两次、县里一次”的调解步骤,推动实施矛盾纠纷化解“三二一”工作法,并制定了矛盾纠纷“周排查调处”“月分析研判”“季评估奖惩”和调解流程管理、调解司法确认等制度,全力整合各类资源,调动各方力量,构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诉源治理多元合一工作格局, 积极营造“调解优先”“调解有利”“调解能人”的社会氛围,着力引导群众更多地选择非诉讼方式解决纠纷。
“诉源治理就是对诉讼的源头治理,通过多种治理手段,预防潜在纠纷、化解已有矛盾、减少进入诉讼环节案件数量或有效分流诉讼中的案件。” 永顺县法院相关负责人说,近年来,永顺法庭诉前调解案件越来越多,更多的案件化解在诉前,当事人无需缴纳诉讼费用,矛盾纠纷得到快速高效化解,切实减少当事人诉累,提高了群众司法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