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凡符合自己内心最强烈、最真实、最渴望的愿望或理想都可称之为初心。初心可宏大可细微,可高贵可平庸,但最为重要、关键和宝贵的是人们对于初心的坚守,可谓初心易得,始终难守,使命易晓,致远惟艰。年仅36岁英勇就义的革命先烈——龙山县革委会主席蒙仁钊,便是坚守革命初心的典型代表。
苦难的岁月
1900年出生的他,同许许多多劳苦大众一样,人生最先面临的是一贫如洗的家境。然而,命运对他仿佛更为苛刻。那是一个积贫积弱、兵荒马乱、缺医少药的年代,即便是如今非常普通的感冒发烧,在当时都很有可能会要了人命。五岁,蒙仁钊的父亲不幸染上肺疾去世。十岁,其母亲因病去世。兄弟五人讨饭度日,三个饿死,只剩下他和弟弟蒙仁富相依为命。一次,蒙仁钊带弟弟到一个地主家讨饭,刚到大门口,就被地主狗崽子耍狗咬了一口,顿时鲜血直流、疼痛难忍,地主儿子见状不仅不把狗赶开,而且哈哈大笑。蒙仁钊气愤地挪上前去评理,那人更加嚣张地吼道:“蒙仁钊,你有本事再上前一步,老子打断你的狗腿。”蒙仁钊僵持了一会儿,想想自己还年幼,是斗不过他的,好汉不吃眼前亏,他强忍着心中的怒火回到家中。从此,嫉恶如仇便在他那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了种子。
后来,他先后给蒙士孙家里放牛,到蒙秀才家里当长工,扯猪草、捡柴禾、犁地、耙田、插秧、打谷,干遍了农村苦力活,受尽了恶人欺辱。一晃眼,他已三十出头,弟弟也是二十五六了,都还是光棍。他常想,“这忍冻挨饿、受人欺负、了无希望的日子何时才是个头呀?”在残酷的现实面前,不管他怎么想都想不明白。
命运的转机
1934年5月的一天,晴空万里,麦穗飘香。贺龙率领红军来到茨岩塘扩红筹款、宣传革命。这支军队所到之处,军纪严明,秋毫无犯,深受百姓拥戴。红军宣传的标语四处张贴,每一句话,都写进了老百姓的心坎上。蒙仁钊心里犹如被一道闪电照亮,恍然大悟、豁然开朗,只有红军才能救百姓脱离苦海,只有打倒了反动政权,人民才能过上好日子。蒙仁钊把这些道理讲给与他一样受尽压迫的乡亲们听,号召乡亲们加入红军闹革命。参加红军后不久,蒙仁钊就被任命为游击队长。从此,他的人生掀开了崭新的一页,踏上了波澜壮阔的革命征途。
三个月后,红军转移,蒙仁钊的游击队伍留下来坚守根据地。面对新生的革命力量,反动当局疯狂镇压,无数次“围剿”。为了和敌人周旋,他带领队伍乔装打扮,以挑脚做生意为名,潜往湖北等地,积蓄力量,伺机待发。
灵魂的升华
1935年4月,红十八师从桑植突袭茨岩塘,敌四十一师如蚁溃退,狼狈逃窜。听闻红军胜利的消息后,在湖北一带打游击的蒙仁钊迅速返回茨岩塘,被编入师游击队,任教导主任。为了掌握敌情,他机智勇敢,几次伏击、奇袭成功。同年6月,蒙仁钊加入中国共产党,任龙山县革委会副主席。同年10月,任龙山县革委会主席。此时,敌人的“围剿”变本加厉,层层设防,四面紧逼。
1936年2月,蒙仁钊因被人告密遭到当地恶霸程绍基、田梦雄等30多人围困,但他毫无惧色,英勇地与恶霸们搏斗,无奈敌众我寡,仍难突围出去,后被砍成重伤,昏迷不醒。农民熊伯玉父子俩连夜把蒙仁钊抬回家治疗,但因伤情严重三天后不幸牺牲。群众闻之,潸然泪下。
也许是对革命初心的坚守,也许是对革命队伍的迷恋,抑或是对革命战友的不舍,弥留之际,他还频频向熊伯玉询问红军的消息,“红军都走了吗?”“要是红军回来了,你一定要告诉我,我要去追赶红军……”
(州委党史研究室供稿,文字部分节选自《红色湘西——红二方面军的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