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全媒体记者 田 浩
新闻人不仅做得了采访,写得好稿子,扛得起机器,还拥有强大的知识储备和艺术细胞。
11月8日的湘西州庆祝第22个记者节活动上,他们就在八面山顶大秀才艺。
团结报社的编辑记者们带来李大钊的《青春》节选朗诵,气势激昂、鼓舞人心;龙山县委宣传部代表感情真挚、声泪俱下地朗诵《红色记忆——二十三根麻纱》,引发在场观众强烈情感共鸣;州委宣传部代表朗诵的《废墟上的敬礼》讲述汶川地震故事,现场掌声雷动;州广播电视台代表带来独唱《高山有好水》;州委网信办、州社科联、州文联共同演绎合唱《我和我的祖国》;湘西著名雕塑艺术家孙冬吉他弹唱原创歌曲《春天》……
观众席上喝彩不断,欢呼声一浪高过一浪,活动气氛被推向高潮。
武陵山民族文艺传习中心表演的节奏型舞蹈《激情飞扬》新潮且节奏感强烈,一下便引燃全场。龙山县委宣传部带来的《三棒鼓》即兴演说,成为全场热点,观众们自发以掌声为拍一起互动打节奏,参与度、体验感满满。
看完精彩纷呈的演出,知识竞赛拉开帷幕。
如果说文艺展演是艺术比拼,那么在另一个“赛场”——“猜红色字谜,学党史知识”竞赛中体现出来的不仅是知识储备和脑力比拼,更是一场体力与速度的角逐。
在八面山帐篷区草地上,工作人员将100道知识竞猜题目全部悬挂起来,形成一个九十度直角的自助选题区域。知识竞赛区域开放瞬间,大家争先恐后进入“抢答”环节。
3分钟后,100道知识竞赛题被横扫一空。然后,领奖处就排起了长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