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盛斌
吉首,是我平生以来搭乘列车到达的第一站。
那是1983年夏天,在乡下小镇教书放假期间,按例要到县城参加教师轮训。轮训结束后的第一天,我与同镇教书的几位老师相约,去一趟吉首玩玩。缘由是,我们都没有搭过火车,吉首距离麻阳最近,当天又可以返回,就去吉首嗨一嗨吧。
我们从麻阳站出发,这趟车是从怀化开往襄樊的,记不得车次了。第一次乘车,从站台进入车厢,感觉这车真是一个流动的小家,那长方形的车厢就像我们温馨的居室,坐3人或坐2人的蒙着深绿色胶皮的座位比家里的硬木条凳要舒适;还有临近方便、干净卫生的厕所;车厢与车厢之间,可以来回走动,俨然小屋的走廊。一声长鸣,火车开动了。觉得比坐在路上颠簸的客运汽车要平稳许多、快捷许多。列车经过谷达坡、新凤凰等四个小站都要停靠一下,后来我们才知道这趟车叫便民车。一个小时样子,列车就到了吉首站。在吉首站下车之后,我们来到吉首新华书店泡了几个小时,又在站前的广场走走坐坐几个小时之后,搭乘下午回麻阳的列车结束了当天的了愿之行。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调入到县文化部门工作。每到年底,我都要约几位文友提着酒壶搭乘火车到坐落在吉首的湘泉酒厂(现今的酒鬼酒股份有限公司)买20来斤湘泉酒回来,当着过年的吃用物资之一来储备。一直在乡里打住的双亲,随着年事的增高,我们把他们接到了县城居住。那时候有了电视,父母经常看到火车行进的镜头。家又住在离经过县城的铁路前不远,时常听到火车过往的鸣笛之声和车轮哐当哐当之响。看得出来,父母有一种没有表白出来的坐坐火车的念想。我与妻子商量,利用一个星期天,全家坐一趟火车,就到吉首吧。1993年的初冬,我们终于圆了父母第一次坐火车也是最后一次坐火车的夙愿。第二年回老家走亲的时候,父母很是得意地对同辈们说,想不到土都埋到膝盖了,还能享享坐火车的福。是啊,在他们那一代人看来,那个年代,深山里的普通百姓能坐坐火车,就是一件十分奢侈的事情。我也发现,焦柳铁路开通运行40多年来,有不少的麻阳乡亲,担着麻阳柑橘、黄桃、蔬菜等农特产品到吉首卖,之后是满怀收获之情回家。铁路带动了致富,我想,有着亲历的他们对此最有发言权。
经过麻阳、吉首的火车线路,1978年起运时叫枝柳铁路,1981年延伸成焦柳铁路,铁路运行经过了好多次调整。给人的感受是,列车速度越来越快,线路越来越优化,出行越来越便捷。期间,我坐火车去吉首的次数也越来越多,差不多每年都要与家人或同事或朋友去一趟吉首,有时候一年几趟。2016年12月18日,作为焦柳铁路张家界至怀化段扩能改造工程、一条全长246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的张吉怀高速铁路建设破土动工了。这条高铁穿越武陵山腹地的崇山峻岭,路径大湘西苗乡土寨的青山绿水,桥梁多、隧道多,被誉为“扶贫高铁”“云上高铁”“风情高铁”和“醉美高铁”,是国家“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的区域铁路连接线。
前几天,从先期参与体验运行的朋友中得知,从麻阳西站上车到吉首东站下车,只路过凤凰古城站,体验时速达到了306公里,仅需要23分钟样子。一天有好几趟来回,哪天到了吉首,你可以带上一碗打包的香香的吉首米粉,或者热热的乾州板鸭回家,确保与原地一样,品尝的味道不减、风韵不变。
现在,离张吉怀高铁正式运行倒计时越来越近,我期待着搭乘张吉怀高铁,去到吉首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