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本报全媒体记者 田 华
11月2日,花垣县双龙镇十八洞小学的孩子们一双双炯炯有神的眼睛盯着屏幕,老师蒲力涛带着孩子们正在上一堂远程直播美术课。
孩子们正跟着山东潍坊未来实验学校美术老师宗泽在“云上”上美术课《一碗面》,视频中,宗泽引导孩子们怎么去完成这幅画,通过他的讲解和步骤分析,一碗栩栩如生、热腾腾的“面条”出锅了。
孩子们目不转睛地看着大屏幕上的宗老师,纷纷拿起纸和笔,跃跃欲试……
每次宗泽讲授新课结束后,十八洞小学的老师都会安排孩子们自己练习绘画,然后把孩子们的作品拍照发给宗泽,便于宗泽在下次新课前评价指导。
看着孩子们一幅幅色彩斑斓、富有想象的美术作品时, 蒲力涛的脸上露出满意的微笑。他心里明白,十八洞小学的孩子们上好一堂美术课已经不是梦,乡村教育的振兴就在眼前。
据悉,为改善乡村教育现状,实现乡村教育振兴,今年5月,中国教科院未来学校实验室主任王素一行深入我州调研,选定花垣县十八洞小学为未来学校首批试点校。在中国教科院的牵头带动下,花垣县双龙镇十八洞小学、边城镇磨老小学与山东潍坊未来实验学校结成共同体学校,设置双方学生都能参与的活动和项目,可以是书本同读、故事同讲、项目同参、研学同行、习惯同育;要求老师做到课题同研、课堂同构、课程同研、管理同策等。通过前期对策研究和设备调试,潍坊未来实验学校对十八洞小学需求的音乐、美术课程给予全力支持,音乐课采用录课方式打包发送给学校,网络美术课于10月19日开课,每周定时送课。
花垣县教育科学研究所负责人麻佩芳介绍说,目前,乡村教育存在师资力量薄弱、结构不均衡、工作负担重、教学理念落后等情况。为解决乡村教育中存在的短板弱项“未来学校2.0”被提出,它在未来学校办学理念体系、课程体系、课堂形态、学生综合评价、教师能力框架、学校治理模式、学习空间、学校新生态发展等八个方面明确了方向 ,并以多校协同发展、发布重点课题、领航计划、提升教学能力、遴选典型案例和优秀成果为重点项目。网络联校是信息技术赋能教育共同体,建设“未来学校2.0”的重要方式之一。州教科院是中国教科院未来学校研究共同体成员单位,花垣县是网络联校的试点县,十八洞小学、磨老小学与山东潍坊未来实验学校结成“共同体学校”之后,双方将会在教师、学生、学校三个层面展开合作,推动三校两地教育事业共同发展。
“乡村教育存在教育设施薄弱,教师编制不足,缺少音、体、美等相应科目老师,骨干教师偏少等情况,这些问题制约了学生素质提高和乡村教育发展。”花垣县双龙镇排碧中心完小负责人吴少昆介绍,依托网络平台“名师课堂”“专递课堂”“名师团队”等远程课堂的互动效应,能加强城乡教师的交流和校际之间的资源共享,提升农村教师素质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
目前,排碧中心完小与十八洞小学、排谷美小学已经实行了网络联校,十八洞小学、排谷美小学可以享受中心校的教育资源。除此之外,十八洞小学还和北京朝阳实验小学、湖南师大附属小学、吉首民师附小都进行了网络联校,大大提高了十八洞小学教学水平。
据悉,为做好乡村教育,双龙镇排碧中心完小将对未来教育模式进行深入探索和实践,对各学科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反思,对成功的经验进行总结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