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43-0003 湘西团结报社出版广告热线:8518919订阅热线:8518693






2021年11月19日

佛雨道花

○黄海龙

登天桥山那天,天正下着雨。

此时,正是深秋季节。灰蒙的天幕下,远山呈水墨色,河流呈青黛色,屋脊呈灰黑色,道旁的杂木疏疏落落、斑斑驳驳,草叶黄黄白白、青青绿绿,在漠漠的细雨里,秋的况味又浓了几层、深了几分。

往日通过这个村落的时候,村巷里不时可以遇见坐着聊天的、进出忙碌的村民,可在今天这样的天气,村民大多置身室内打量着天空中的细雨,以及过往的来客,闲适而悠然。于是,村落宁静了下来,巷弄空寂了下来,一切处在一种淡然而悠远的韵味里。

在这样的雨天,行走在石阶小路上,也难碰到路人,只有我们几个拾级而上,在林间静静地穿越;松风偶尔拂过树梢,拂过一种熨帖心灵的静谧与安详。一些成熟的松果、松针静静铺落在山道两旁的水沟里、草叶间,呈现一种安详恬淡的形容;一些黄的、紫的落叶静静铺落在湿漉漉的石板阶上、各式的石头上、灌木丛,呈现一种自然叠韵的状态。一些从林间斜逸旁出的花,深黄带点褐色的是桂花,这季节显然已不是桂花的季节,但她依然拥有自己的美丽;白瓣黄蕊的是茶花,白得娇艳、黄得淡雅,在这绿叶丛中,在这水墨的底色上,生发出一种空灵而淡雅的美。很难闻到那些道旁花的芬芳,但只要你驻足、平缓一下气息,那种淡雅悠远、若有若无的清香,正自饱满而洁净的水气中传来,让人陶醉。

雨,依然如丝如缕。云雾从山谷、林间升腾开来,把时空氤氲在一片薄纱之中,描摹着一幅幅优美的水墨画。丛丛山竹,此刻竹叶滴露、竹枝挽着水花,绿得格外的清脆、格外的淡雅,就像郑板桥笔下的一幅幅竹画。而坡顶依然绰约在一阵又一阵拂过的薄雾里,连同那个小庙依然像谜一样等待我们前去探寻。

就在快要上山顶的时候,雨突然下大了,淅淅沥沥地打在竹丛上、绿叶间,发出窸窸窣窣的声音,我们无处可躲,只能一路冒雨前行。我感觉,这雨就像人生的一场际遇,面对它的态度,就能衍生人生的一种境况。宠辱不惊、云淡风轻,才能发现它的美,可是要抵达那种境况又谈何容易?

终于登顶,走进了那个叫华严阁的小庙,庙里还有几位守庙的老人。雨,依然在身后淅淅沥沥、如云如雾。华严阁前有一棵古银杏树,有1800多年在树龄,此时满树明黄,一如盛开满树的花朵,点亮了坡顶灰幔的天空。树身高大、枝叶招展,虽然伤痕遍布但依然身姿矫健,古旧苍老但依然精神矍铄。

华严阁是上天桥山首先要经过的庙宇,其后是娘娘殿、北极宫,华严阁、娘娘殿属于佛教建筑,而北极宫属于道教建筑,均由“北极天梯”连接,依山顺势、错落有致地分布在北极峰上,层层叠叠,耸入云空。上道教的北极宫,必然要穿越佛教的华严阁、娘娘殿,必然要攀越华严阁后面的“北极天梯”,“北极天梯”把佛和道连接起来、融合起来,天桥山成了一座佛道合一的宗教圣地。我不知道,是种什么机缘,让佛教和道教在此恰巧相遇,在这个小小山头、方寸之地和谐相处、共处一地,这其中或许有什么真义?

我们守在庙宇的小火塘边,听着柴火不时发出“哔啵”的声响。雨幕在屋檐上层层叠叠,就树起了一把透明的竖琴;庙宇里香烟缭绕,安详的佛像展现着慈善荣光。在这个小小的庙宇里,我们谈起佛、谈起道,也说起儒和释,还有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打发这雨天的时光。一位同行长者突然说出了“佛雨道花”这个词,说佛就像外面飘洒的雨,是容、是滋养;而道就是外面的银杏树,是静,是淡定。

我忽然有种醍醐灌顶的顿悟,或许这就是佛道合一的真义?如果心中装有一个“容”和“静”字,就必然拥有了一份宽容,也就少了一点纷争;拥有了一份淡定,也就少了一点浮躁,就可觅得一份心绪的宁静、灵思的飘逸。

驻足天桥山顶,悟着佛雨道花的和谐宁静之美,也是人生的另一种况味。

--> 2021-11-19 1 1 团结报 c80191.html 1 佛雨道花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