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光裕
11月22日,龙山县民安街道凤阳社区的唐某、易某达成协议,握手言和,邻里双方又和好如初,两家由建房引起的矛盾纠纷在街道“一站式”调解下,成功得到化解。
民安街道是龙山县城区所在地,总面积43.8平方公里,下辖6个行政村、14个社区,户籍人口10万人,常住人口20多万,占该县总人口的三分之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各类矛盾也频繁衍生,且呈现出历史遗留问题化解难度较大、邻里土地纠纷偏多、城市建设征地拆迁等新矛盾突出的特点,街道平安建设的任务十分艰巨。
今年上半年,民安街道以州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创新试点为契机,在全县率先启动了一站式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平台建设,并于6月初正式挂牌运行。
整合资源,打造一站式调解平台
组织到位。成立了民安街道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关于成立民安街道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的工作方案》,在街道办公楼设立占地面积200平方米的一站式矛盾调处化解中心。中心设有综合服务大厅、矛盾调解室、大数据指挥中心、多功能合一的办公室,组建有7个专业性、行业性调解小组,专职调解员15人,兼职调解员135人,聘请人民调解员1人,法律服务4人,充分发挥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律师调解、个人调解等职能,有效整合了街道平安办、司法所、派出所、城郊法庭、自然资源所、劳保站、林业站、信访办、民政办、纪委监委等调解资源,有效解决了有机构理事、有组织管事、有人员办事的问题,让矛盾纠纷在这里实现了“一窗式受理、一站式服务、一地式解决”。
保障有力。县委政法委安排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工作经费5万元,街道配套工作经费3万元,全力打造矛盾调处化解综合服务新平台。同时,街道根据矛盾纠纷疑难程度,对调处成功的案件给予每件100-400元的“以奖代补”补助,提升人民调解员工作积极性、主动性。
机制完善。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试运行以来,街道相继出台了多项制度文件,健全完善了矛盾纠纷排查预警、分析研判、联动联调、督查回访等20多项工作长效机制,有效推动了调解工作的规范化发展。
三化促调,推动矛盾纠纷有效化解
调解分流化。依托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综合服务大厅,设立综合受理窗口和司法、国土、民政、劳保等常驻窗口,为来访群众提供矛盾受理、分流、调解、反馈、结案等无缝衔接的“一站式”调解服务。综合受理窗口根据矛盾纠纷实际情况实行分流、归口调处。首次来访的,根据矛盾纠纷调解“三三”工作制责任,及时分流转办给村(社区),并跟踪调解结果。一般性矛盾纠纷,由常驻窗口当场进行调解,并将调解结果及时反馈给中心。疑难复杂矛盾纠纷,由中心组织相关部门进行联合调解。特别复杂纠纷或突发性矛盾,由中心协调县应急调处中心或行业性专业性调委会共同调解。
治理多元化。积极构建“1+N”调解工作格局,为化解矛盾纠纷提供更多法律渠道。着力做好访调对接,通过人民调解柔性方式化解矛盾纠纷;做好诉调对接,法院立案前引导进行非诉调解化解纠纷;做好警调对接,与公安派出所对接共同调解民事纠纷;做好部门对接,按照案件性质协调专业调委会参与调解;做好援调对接,协调法律援助中心指派律师依法开展诉前、诉中调解;做好个人调解,引导矛盾双方到处理矛盾调解工作室进行调解。
案件规范化。建立案件研判制度,有的放矢找准调解突破口,落实调解回访制度,通过电话回访、入户走访的方式,开展案件质量“回头看”,规范整理案卷卷宗,全面提升案件质量,提升群众满意度。开展案卷互查互评,评比典型案例,实现案件管理规范化。一大批信访、涉稳问题得到及时化解。
民安街道自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运行以来,共受理调处各类矛盾纠纷52起,矛盾纠纷化解率达98%以上,消除群体性事件隐患十余件。没有发生一起因调处不及时、不得当而酿成恶性事件,真正做到了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有效地开创了矛盾纠纷调解工作新局面,取得了“便捷高效惠民,案结事了人和”的良好社会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