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秀建
张三有个嗜好,听墙。
不论砖墙、石墙、土墙、混凝土墙、板材墙、砌块墙,不论围墙、城墙、房屋墙、护坡(堤、路、坎)墙、残垣断墙、防火隔离墙,不论高墙矮墙新墙老墙厚墙薄墙大墙小墙……只要是墙,张三定会奋不顾身地奔向墙,支棱起大耳朵,亲近墙,紧贴墙,屏气凝神,静听细品,如痴如醉,仿佛欣赏一场盛大的交响音乐会,又好似聆听大自然和风细雨鸟啼虫鸣流水花开的天籁之音。
张三还是孩子的时候,同村李四新婚之夜,他跟随一群醉醺醺的年轻后生疯疯癫癫来到李四新房外面听房,一个个歪着脑袋把耳朵贴在墙壁上偷听,间或嬉皮笑脸荤荤素素地嬉耍打闹。事后,稚气未脱的张三装模作样地讲起听房,新娘如何含羞娇喘打情骂俏,木床怎么吱吱嘎嘎地叫不停……逗得围观的大人笑弯了腰笑喷了饭笑得鼻涕眼泪一把流。
打小自卑的张三从笑声中找回了自我。为了满足人们对隐私的偷窥和猎奇,为了吸引更多关注自己的眼球,张三不管白天黑夜,不论刮风下雨,四处游荡见墙就听,然后添油加醋地胡编乱造一通。听墙不仅能给张三带来心理上的满足和愉悦,更能在散布听墙新闻时,接受来自渴望打探隐私者的敬畏和崇拜,从而成为公众热议和追捧的对象。
进入校园的张三,依然故我地痴爱听墙。每回下课铃声一响,张三不是第一时间冲向厕所抢占蹲位或便池,而是悄悄来到老师办公室外面抓紧时间听墙,偷听考试成绩和老师之间谈话,然后神神秘秘地讲给同学们听。同学猜测,张三消息如此灵通,十有八九跟校领导沾亲带故,要么就是班主任心中的得意门生。为此,张三深得同学们的信任、尊敬和拥护,大家看他的眼神全是羡慕和敬佩。
张三的耳朵在无数次听墙磨炼中,进化出一对招风大耳和异常灵敏的听觉,任何高大厚实的墙壁也阻断不了羽毛落地般细微之声的清晰入耳。
走上工作岗位的张三更加迷恋听墙,一天不听墙吃不下饭,三天不听墙魂儿被勾走一半,七天不听墙一准丢了小命。张三听墙技术也日臻成熟,即便在熙攘嘈杂的繁华都市,他都能准备无误地找到最佳位置听墙,排除一切纷扰,全神贯注于听墙。张三办公室与局长办公室仅一墙之隔,这给张三提供了绝妙的听墙机会。领导爱好和隐私、单位工作动态和人事异动,张三拿捏得一清二楚。张三凭借听墙截获的信息和及时采取的应对措施,官场上顺风顺水,很快跻身于领导行列。
听墙,给张三带来了鲜花和掌声,金钱和利益,也为张三赢得了尊严和荣誉,权利和地位。当然,张三听墙也曾闹过不少笑话。一次上洗手间,张三鬼使神差地侧耳贴墙倾听隔壁女厕所动静,忘乎所以,乐在其中,直到有人拍打肩膀骂流氓,张三方知严重失态,仓皇逃离。还有次和三五好友上山游玩,张三发现一堵守林员废弃的房子断墙,他竟然本能地走过去倾听,举止怪异,旁若无人,搞得同行的人莫名其妙。
当张三陶醉于听墙的快感和成功中,且打算把听墙进一步发扬光大时,一天,他突然发现听墙之风已四处蔓延,大街小巷随时随地都可见听墙者的身影。他们行走在外面,眼珠滴溜溜四处转动,看见墙就挪不开脚步,犹如钢铁被磁铁矿牢牢吸引住,于是奋不顾身地赴向墙,身不由己地贴近墙,乐此不疲地听起墙……
听墙不再是张三的发明和专利。张三丢了魂似的,变得神经兮兮,半夜里时常溜出门看有没有人在听自家墙,办公室打着电话有时也会下意识走到隔壁办公室看看有无听墙行为,甚至生病住院,他也常常莫名其妙地踱到走廊上火力侦察一番……
听墙,给张三带来了巨大的成功,但现今防不胜防的听墙却成了张三的心病。久而久之,张三抑郁成疾,夜不能眠,食不甘味,幻听幻觉,身体一味消瘦、虚脱,直至最终一病不起。
临终前,张三再三嘱咐老婆,死后远离人烟闹市,择荒郊野岭,深挖厚埋,外面钢筋混凝土加固隔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