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符家义
2021年中秋前夕,我们一行八人不远千里,来到武汉市青山区看望湘西州籍唯一健在的百岁老红军肖先东,给老人送上节日的慰问,并带去家乡人民的良好祝愿。
老人见家乡来了客人,十分高兴和激动,连忙招呼我们坐下,又是递苹果,又是给香蕉,紧握住我们的手久久不愿松开,热情招呼我们共进午餐。我们一起拉家常,详细了解老人的家庭、生活及健康状况,给老人介绍家乡这些年来的发展变化,真诚地邀请肖老红军及家人回龙山走一走看一看。
肖先东生于1916年4月,是龙山县大安乡马脚坪人,如今106岁,身体硬朗,精神矍铄,耳聪目明,思维清晰。说起革命生涯,老人话语铿锵有力,滔滔不绝。
(一)
“从小我家里很穷,只有三四亩旱地,父亲母亲一年辛苦劳作,仍没有饭吃。8岁那年,父亲叫我去给寨上一个本家地主放牛,总算有饭吃了。我一个人守三四头黄牛,稍微不注意牛就要吃别人庄稼或者跑丢。守了几年牛,一分工钱都没领到,父亲去讨要反遭到一顿辱骂。”老人打开了话匣子。
“1934年3月的一天早晨,大雾弥漫,能见度很低,我正在山上守牛,遇上了一支迷路的红军队伍,要我给他们当带路人。我是本地人,熟悉道路和地形,带着红军队伍很快走出了苍莽的大灵山,到达目的地后,红军给我两块银元,叫我回去。我回头走了大约两里路,又气喘吁吁地追了上来说,你们让我留下吧!我要当红军!”肖先东继续回忆着从前。
“一个当官的对我讲,你个子太小,当红军吃不消。”
“我能做事,可以给你们搞服务,端饭送水,跑腿送信等,你们别看我个子小,我能挑得起一担水呢!”说完,担着水桶就到河边挑了一担水过来。
就这样,他参加了贺龙领导的红军队伍,在红三军龙山独立团游击队当通讯员。从此,他跟着贺龙、关向应转战湘鄂川黔边,走上了革命道路。
(二)
1935年11月下旬,红二六军团主力开始长征。从桑植刘家坪突围时,部队遭国民党大炮轰击,肖先东右腿膝盖被弹片炸伤,膝盖骨部分裂开,鲜血直流。肖先东趴在地上顺手扯了一把茅草揉烂包住伤口,又从身上撕下一块布襟扎紧继续战斗,直到晚上才到老百姓家里借来针线将伤口缝好。那时候医疗条件很差,卫生员将针线放到锅里煮一会就开始缝伤口,没有麻药,缝合时痛得钻心,肖先东硬是咬紧牙关坚持了下来,直到缝完都没有哼出一声。后来他的右腿比左腿短了一截。
受伤后,部队本来要将他留下,安置在当地老乡家里养伤,肖先东坚决不同意,他抱着“一定要跟党走,绝不掉队”的坚定信念,拄着拐杖,拖着一条伤腿一瘸一拐地紧跟着部队踏上了漫漫长征路。
由于连日行军,又没有消炎药,伤口发炎流着脓血,每走一步都痛得要命。到了宿营地,他就坚持用热水清洗伤口,再敷点草药,这样走了两个多月,伤口竟奇迹般慢慢愈合了。
肖先东跟随部队进贵州,入云南,一路艰苦转战,来到金沙江边。他不会游泳,过金沙江时,是拉着马尾巴过的江,险些被激流冲走。过哈巴雪山后,他们又翻越了10多座雪山,海拔都是四五千米高,天寒地冻,空气稀薄。红军没有御寒衣物,许多红军战士走着走着倒下了,停止了呼吸。肖先东他们一个连就冻死了七八个人。
肖老说,长征路上最苦的是过草地。草地茫茫一片望不到边际,没有人烟,到处是青草淤泥 ,行军时不小心就会陷入污泥潭中去,再也起不来了。天气也是变化无常,一会儿下雨一会儿天晴,衣服淋得透湿,没有一根干纱。
1936年6月,红二、四方面军在四川甘孜会师,7月初,两军奉党中央命令开始北上过草地,红四方面军为第一梯队先出发,红二方面军为第二梯队后出发。出发前每个战士准备了一小袋青稞炒面,还带了一些辣椒粉。每次饿了都舍不得吃,只能用三根指头抓一小撮炒面放碗里化水喝下。草地昼夜温差大,白天骄阳似火,夜晚气温很低,红军穿的衣服单薄。晚上宿营时,战士们只能背靠背坐着取暖睡觉,许多战士得了伤寒感冒,大家就嚼辣椒,喝辣椒水发汗。原来计划半个月走出草地,后来实际走了个把月,带的炒面吃完了,就挖野菜充饥,由于营养不良,个个面黄肌瘦。
肖老告诉我们,过草地时,部队减员很大,晚上睡觉时人都是好好的,第二天早上醒来,有的人就再也起不来了,很多战士就这样被饥饿和寒冷吞噬了生命,永远长眠在草地上。他们一个营就有七八十人在草地上牺牲了。讲到这里,肖先东心情沉痛,泪眼模糊,“他们都是一二十岁的小伙子,死得太年轻太可惜了”。
肖先东凭着坚韧毅力和必胜的信念爬过了雪山,走出了草地,最终到达陕北,胜利走完了长征。
(三)
十八岁就投身革命的肖先东,在龙山独立团游击队当过通讯员,长征途中任红二军团5师15团警卫排通讯员、班长、排长,1936年1月入党。抗日战争时期,所部改编为八路军359旅,留守延安保卫陕甘宁边区,继而转战晋西北、绥南、陇东一带,与日军和马步芳、阎锡山匪徒作战,肖先东任骑兵连连长,后任359旅侦察营副营长、营长,为保卫边区作出了贡献。参加了著名的南泥湾大生产运动,同边区人民一道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由于表现突出,他被评为生产劳动模范。抗战胜利前夕,党中央组成八路军南下第二支队(司令员刘转连),部队过黄河,入山西,下河南,势如破竹,打得日军晕头转向。肖先东任支队司令部警卫排排长。部队进军到河南洛阳新安时,传来日本投降的消息,奉党中央命令北返,挺进东北建立根据地,肖先东任东北军务部运输科长。肖先东革命几十年,作战勇敢,出生入死,战功卓著,先后5次负伤,大腿被子弹击穿,肩胛骨被打断,膝盖骨被炸裂,有一次头部受伤,子弹挨着头皮擦过,差一点就献身革命了。
东北解放后,肖先东随四野大军南下武汉,转地方工作,历任中南工业部三队仓库主任,湖北省林业局行政科长,武汉市防汛指挥部科长,武汉市和平街道办事处副主任、主任,青山区人口管理办公室主任、区革委会委员,经计委副主任等职,1981年12月离休。
(四)
离休后, 肖先东每天坚持看新闻联播,关心国家大事。我们到他家看望他时,恰好是我国神州12号载人飞船三名宇航员完成三个月太空飞行后返回地面。肖老看得全神贯注,连声说:“我们国家了不起!”“只有国家强大了,才没有人敢欺负我们,老百姓才能过上好日子,才能安居乐业。”
肖先东退休不退志,继续奉献余热,始终不忘共产党人初心使命,热心公益,关心下一代,积极参加党支部的学习和自愿活动,经常到学校为中小学生讲述红军长征故事,教育学生“要好好学习,不要怕吃苦,要把长征精神世世代代传下去。”孩子们都亲切地称呼他为红军爷爷。肖老还受邀深入机关和社区讲党课,讲传统,他谆谆告诫年轻人,“红军是一支有严格纪律的军队,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借老百姓东西要送还,正是有铁的纪律和作风,我们才能获得群众支持,才能取得革命胜利。”
离休后的肖先东生活很有规律。他每天早上六点起床,七点吃早餐,八点去附近公园散步,与公园玩的老人们聊天。午餐后休息两个小时,下午去青山区老干活动中心。
肖先东生活俭朴,从不讲究吃穿,饮食清淡,继续保持过去那种艰苦朴素的作风。他常说:“比起那些牺牲的战友,我觉得自己很幸福,很满足了,因为我等到了革命胜利的这一天。”
“我父亲心态好,从不摆资格,不发火气,对功名地位看得很淡,这可能是他长寿的一个重要原因吧!”肖先东的二儿子肖成说。
(五)
几十年来,肖先东不管是对组织,还是对儿女们,几乎都没有提出过任何要求。2016年老人百岁寿辰之际,子女们原打算陪他回家乡龙山看看,但老人提出想去自己曾经战斗生活过的延安走一走。
故地重游,肖先东十分高兴激动,他去了当年生活和战斗过的南泥湾、金盆湾,上了宝塔山,游了枣园、杨家岭、王家坪等地,对延安的变化赞不绝口。
1982年6月,肖先东回到了阔别已久的故乡龙山县马脚坪。当时家乡还没有通公路,他与大儿子肖君从武汉坐飞机到恩施,第二天从恩施到龙山县城。县里领导建议让亲戚朋友到龙山县城与老人团聚,肖老坚决不同意,一定要回老家去看看。当他回到魂牵梦绕的家乡时,母亲和两个弟弟早已不在人世,唯剩姐姐一个亲人。令他欣慰的是他家的吊脚楼老房子还在,只是年久失修。肖先东按照婶娘吩咐,给亲属每户买了一包糖、一块布,算是与亲人见面的礼物。
肖先东爱人高景兰是辽宁海城人,抗战时期上过高中,退休前在青山区房地产公司上班,2009年去世。两人育有四儿一女五个孩子,现在子女都步入花甲之年。大儿子肖君在职时是武汉钢铁厂中层干部;二儿子肖成是青山区政府办公室干部,工作敬业、任劳任怨,退休时青山区政府给他颁发了“老黄牛精神奖”。小女肖红退休前在青山区民政局工作,女婿在区检察院工作。
儿女们非常孝顺,一家人其乐融融,对老人照顾无微不至。现在一大家有23口人,四世同堂,关系融洽,谁家买了好吃的东西都要给老人送去,而每隔一段时间,大家都如约前来老人家里聚一聚,与老人闲话家常。
肖先东经常教育子女和孙辈们,“要爱国爱党爱家,听党话,跟党走,红军本色不能丢。”后辈们都以肖老为榜样,继承革命传统,发扬红军长征精神,全家先后有8人加入中国共产党。孙辈们都勤奋好学,积极上进,学有所成,在各自不同工作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孙女婿胡勇现在中国医药集团武汉生物研究所工作,是武汉生物科技新冠疫苗主要研究者,获得了中国生物抗疫嘉奖表彰。
告别之时,肖先东老人满含深情,依依不舍。他说:“非常感谢家乡同志来看我,希望你们努力工作,把家乡建设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