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43-0003 湘西团结报社出版广告热线:8518919订阅热线:8518693






2022年01月15日

登高天桥山

范 诚

深秋的一个周末,秋阳高照,天清气朗,正是郊游登山的大好时机,我们决定去泸溪,登天桥山。

天桥山位于泸溪县老城武溪镇北部,是附近最高的一座山,也是一座佛道合一的宗教名山、文化名山。

我们下午1时驱车从吉首出发,上高速,走国道、乡道,于2点半到达天桥山山腰,接着开始登山。

最先踏入的是一条数百米长的陡坡,名好汉坡。在茂密的松树林中,一条红石梯路直达山顶,坡陡路窄,爬起来颇为吃力,看来是有力气的好汉才能爬上去,故名。

接着,翻上山脊,在山的脊梁上行走。天桥山山形似一条长龙,最高处耸立几座山峰,称为“云峰”,那便是天桥山的核心景点。通往天桥山的路,便是从山脊处向高处攀爬。山脊上面多长杂木,枝干虬劲,一株株像树桩盆景一样。随着山势,山路蜿蜒曲折,时而陡峭,时而平缓;时而悬崖峭壁,险峻无比;时而坡度平缓,如履平地。透过山路两旁的树木,可见一条条山脉,从高处奔向平地,如狮蹲,似虎跳,姿态各异,气势威猛。回望左边山顶下的平缓处,居住有几十户人家,从山下修建有“之”字形盘山公路,直到村前。可以想见,不通公路前,那里是如何偏僻。不过现在好了,交通改善了,老百姓的物产可以运输出去了,生产生活条件自然也改变了。

走到山脊高处,有一座天桥,这是古时老百姓组织修建的。天桥把两处绝壁连接起来,使原来无法行走的天堑变为通途,这就是天桥的作用,天桥山之名,也由此而来。奇怪的是,我们站在桥上,如果不向两边俯瞰,根本体会不到桥的险峻。而俯下身子去看桥下,竟然没有任何攀沿的地方,想下去拍一张桥的照片,根本无法拍摄。这就是天桥的险峻奇绝之处。

很快攀上几座山峰,见到山腰处有一座小庙,走近一看,原来是灵官殿。在它的右边,听见潺潺水声,原来有一个水井。奇怪了,这么高地方哪来水呢?这里偏偏就有个水井,而且水源丰富,从水池中溢出来。正有点唇焦舌噪了,喝上一口,清澈甘冽,回味悠长。难怪该泉被称为“天桥仙泉”,果然名不虚传。

继续攀登,很快到了一个山口,前面豁然开朗,只见正前方有一座大山,像猛虎盘踞一样,虎头虎腰虎尾,栩栩如生。虎头前面,有一座寺庙。寺庙右边,有一株特大银杏树。这时,银杏黄了,叶子像被漂染过一样,鲜艳夺目。那白色的寺庙与金色的银杏搭配在一起,不仅协调,而且相互映衬,各具风姿。

我们很快来到银杏树下,这是一株千年银杏。据树旁立的标牌介绍,该树树龄已达2600多年,树高28米,树冠24米,树围达8米,树杆十分粗壮,需要多人才能合抱。这是著名的“姐妹树”中的“姐姐”,另一株“妹妹”树位于十里之外的军亭界景区。两株姐妹树均生长于高山之巅,历经千百年来的雷击、霜催、雪压,依然郁郁葱葱,刚劲挺拔,生机盎然。数里之外,均可见其风采。尤其是到了深秋,叶子金黄金黄,绚烂了一个时节。

因为该树的古老与神奇,当地老百姓和 善男信女,给树上捆满红布,当作“百果大仙”而顶礼膜拜。并把树基围起来,将古树很好地保护起来。

古银杏的旁边,即为古寺华严阁,寺庙门口“天桥山”题字,据传为唐代王昌龄所题,这是有所依据的。

唐天宝七年(748),有“诗家天子”之称的王昌龄因“不矜细行,谤议沸腾”,被贬为龙标尉。好友李白听说后,感慨颇多,便写下一诗“遥有此寄”。王昌龄在龙标为官七年,为治以宽,政善民安,赢得了好的名声,史称“王龙标”。唐时的龙标,即今天怀化的洪江市。按唐时的路线图,由湖南长沙去龙标,只能走水路,即沿着沅江溯源而上,则必经过泸溪(唐时称卢溪)。所以,可以肯定地说,王昌龄是多次经过泸溪的。作为一位大诗人,泸溪的文人骚客邀请他登天桥山,或题写“天桥山”几个大字,完全是可能的。并且,王昌龄还在这里写下了《卢溪别人》七绝一首。全诗如下:

武陵溪口驻扁舟,溪水随君向北流。

行到荆门上三峡,莫将孤月对猿愁。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中通过对友人旅程和途中将遇到境况的设想,表达对友人的无比关切之情。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王昌龄与泸溪天桥山的缘分。

站在寺庙前,可见左前有两个山头,前一座叫猪儿山,后一座名蜡烛山。据寺庙住持介绍,该寺庙占据风水宝地,后山为虎形山,来龙长远,呈多重起伏。左青龙位两峰高耸,前有猪儿山来朝,后有蜡烛峰相照,此蜡烛为天烛,日夜点燃,敬奉寺庙,故据传该寺庙十分灵验,自古以来,善男信女朝拜者络绎不绝。

参观完寺庙,我们回头来看寺前两峰。两座山峰之间,有一缝隙,缝隙左边的石壁上,有一处摩崖石刻,上刻两首古体诗,其一为《甲午重阳前一日登天桥山·五律》:

奋足层宵近,千峰挂望边;到来迦叶地,正值菊花天;整帽微嫌早,登衣喜造巅。桥危休戏马,路曲少谈玄;净土原超俗,鸿儒岂爱禅?临风聊把酒,情寄集贤前。

这是一首排律,后有“又七律一首,前韵”,可惜有些字迹已不清晰。这是清光绪二年(1894)泸溪教谕做的两首律诗,并刻于石壁之上。

在两座山峰之间正中位置,有一座铁墩岩,也称将军岩、磨鹰岩,该岩石酷似铁匠铺打铁用的铁墩,又像一只收起翅膀的雄鹰。相传,此岩本为东汉伏波将军马援进剿五溪南蛮时打兵器的铁墩。马援将军在沅陵壶头山身染瘴疾,命悬一线,亟待仙草救治。铁墩显灵,化身为一只雄鹰,展开双翅,在空中翱翔,寻觅仙草。当它飞临天桥山顶上时,忽闻马将军去世,当即折翅跌落,现铁墩原形,至今立于这里。这就是铁墩岩的来历。

蜡烛峰是一座高高的山峰,我们顺着正在修建的台阶,拾级而上。道路崎岖险峻,下面是百丈悬崖,爬上去颇费些功夫。一旦登上去,上面是一个平台,豁然开朗。居高临下,四面十分开阔。回首俯瞰,远处群峰点点,一条山脉像一条巨龙,向这边奔涌而来。到了前面高处,像一只猛虎,盘踞在山巅,歇伏下来。猛虎的嘴部,正是寺庙的主殿华严阁。周围的一些山脉,沿途护卫,紧紧相随。再看旁边的古银杏树,茂密的枝叶,像撑开一把巨大的伞,更像一个卫兵,紧紧地守护着古寺庙。银杏的叶子黄了,满树金黄,在高山上格外夺目,成为远近可以遥望的标志。

再回过头来看,沅江、武水像两条蓝色的飘带,撒落在武陵山脉的平地中,几弯几绕,于此交汇,沿途散布着一些乡村和城镇,便有了无限风光。两水的交汇处,正是武溪古镇,出现一些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尽显城镇的繁荣。而远处的白沙镇,则在云雾飘渺中,有如天上的街市,海市蜃楼一般,神秘而壮观。

明清时期,泸溪的文人们把这一景观称为“天桥叠翠”,列入“泸溪八景”之一,是很有眼光的。

站在峰顶,还可以看到军林界林场一带,山下有一排房屋,只能看到屋顶,像是火柴盒堆砌的一般。远处可见高速公路,在山谷中穿过去,上面的一些车辆,如箭一般射来射去。

据说天气特别好时,站在这里,可以看到沅陵县城。因当日天空并不特别通透,我们没有看到沅陵县城。但沿途及山顶所见,已经十分震撼,足以慰藉登山之辛苦了。

--> 2022-01-15 1 1 团结报 c83962.html 1 登高天桥山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