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显杰
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下大气力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人才总量不足、质量不高、能量不强是欠发达地区实现乡村振兴的突出短板,人才劣势难以支撑高质量发展所需,不仅要在人才引育用留上系统发力,关键还要创新举措提升人才效能。
一、高效管理,建设人才库。
一个地方的发展是全面的,所需的人才也是全面的,建好人才库,有助于为全面了解当地人才现状和人才工作科学决策提供基本盘。合理分类,聚焦人才振兴,设置党政、医卫、教育、农技、经营管理、文化旅游、基层治理七大基础类别,根据实际情况再细分、再增设、再延伸,确保才以类聚、各得其所。动态调整,从入库到出库,设计一套标准流程,让符合条件的人才应进全进、不达标的人才应出尽出,不设人才库容上限、下限,统筹兼顾人才量与质,确保库内人才个个可用、好用。分析预警,人才库应当全面录入每位人才的性别、年龄、学历、经历、技能等基本信息,导入考核指标,配置人才管理评价功能,面向人才开放工作纪实、经验交流、意见建议、指标填报等权限,强化日常管理、平时评价,工作人员根据情况及时介入提示提醒。
二、知己知彼,构建供需池。
由于人才与用人主体之间缺乏供需对接机制,产生信息不对称,一定程度上导致人才找不到用武之地,用人主体“人才慌”,影响人才效能发挥和市场环境优化。围绕人才、用人主体构建供需池,便于各类人才面向一定范围内推介自身技能、本领,便于用人主体发布技术攻关课题、人才需求类别,通过供需一体化紧密双方联系,提升匹配效率,让人才与用人主体实现双向奔赴。做活供需池生态,允许用人主体联合多家单位共同发布用才需求,允许人才自由组团认领、合作,允许用人主体与人才相互推荐。针对涉及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共性问题或用人主体发布的大量共性需求,如农业产业等方面,人才工作部门可以在供需池集中设榜,集中引才、集中解决,盘活人才资源,减轻用人主体资金负担。
三、予其所需,健全支持链。
避免用管干部的思维方式来管人才,突出全面支持人才,激发人才创新创业创造活力。政策配套,清理规范人才招聘、认定、流动、成果转化等方面的行政审批和收费事项,减少“梗阻”;设立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对引进的专家人才提供工作室(站)、实验室等硬件平台,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共同注入资金;制定领导干部联系专家人才制度,定期开展服务,帮助解决问题。合作放活,人才与用人单位达成合作意向后,可以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谈期限、技术路线、成果分红、产权归属等具体条件,自主实现双方利益最大公约数。服务精细,加强人才在住房、交通、医疗及其配偶随迁、子女入学等方面的保障力度,开通“人才服务绿色通道”,提供帮办、代办等服务。
四、才尽其用,突出双向带。
在乡村振兴中,人才作用的发挥,一方面是在党组织的引领带动下,一方面是在带动群众、带动人才之中。党组织带人才,基层党组织是乡村振兴的桥头堡,是各类经济、服务等组织的引领核心,要加强党管人才,通过打造人才之家、乡贤馆、联谊会等平台,举办技能大赛、创新创业大赛和实施产业人才互促工程等,团结凝聚人才,在乡村振兴中找准发力点,奋勇担当作为、建功立业。人才带人才,用好人才慧眼,发挥其知才、识才、引才的独特优势;做好传帮带,鼓励人才带徒,让人才培养人才。人才带群众,激励人才通过创办领办合作社、公司、农场等方式,与群众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鼓励抱团发展,带动群众持续增收、稳定小康、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