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灵芝
老人黝黑的脸在阳光里笑得十分生动,脸上的皱纹欢乐地游动着,里面镶满了泥巴,就如同布满田间的小道。
这是《活着》里福贵的出场。此时,他和一头老牛在阳光下把古板的田地耕得哗哗翻动,犹如水面上掀起的波浪。
余华就这样,带着读者掀开了福贵大起大落的人生。
福贵是富家少爷,年少轻狂的他输光了家产,气死了父亲,老婆也被岳父接走了。
一无所有的福贵,从此跌进了苦难的河流。母亲在穷苦中患上了重病,福贵前去抓药,却在途中被国民党抓做了壮丁,死里逃生回到家里,母亲已经去世,妻子家珍拉扯着两个孩子艰难度日,女儿凤霞因发烧变成了聋子,儿子聪明活泼。
时光流逝到土改时期,福贵分到了五亩田,一家人在一起开开心心的过日子,尽管很穷。这短暂的平静只维持到儿子有庆读小学五年级,便又掀起了风浪。
有庆在一次意外的采血事故中被冷漠的医生夺取了生命。此后,风愈急浪愈高,女儿凤霞结婚后死于产后败血症,妻子家珍三个月后追随女儿而去,女婿二喜死于工地事故。不仅如此,死神连他年仅7岁的外孙苦根都不肯放过,竟因为吃豆子撑死了。读到这里,止不住泪湿双眼,这生命里难得的温情被一次次死亡撕扯得粉碎。
余华的叙述简洁而有力,直抵人心。小说的结尾令人难以忘怀。孑然一身的福贵给他的老牛取名叫福贵,福贵赶着福贵去犁田,在吆喝福贵的时候嘴里也喊着所有死去亲人的名字。在歇下来的时候,从容地跟作者讲述自己的人生经历,然后唱出一首蕴含哲理的歌:“少年去游荡,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
留给作者的是黑夜来临时,广阔的土地袒露着结实的胸膛,召唤黑夜的姿态,正如女人召唤儿女的姿态。
合上书本,我依旧沉陷在福贵的故事里。命运这双大手,让他失去了所有的亲人,但活着的意志,是他身上唯一不能被剥夺走的东西。苦难虽然穷凶极恶,但人性的真善美却闪耀着光辉,这让它成为福贵活下去的信念。
这让我想起了余华的自序。“我听到了一首美国民歌《老黑奴》,歌中那位老黑奴经历了一生的苦难,家人都先他而去,而他依然友好地对待这个世界,没有一句抱怨的话。这首歌深深地打动了我,我决定写一篇这样的小说,就是这篇《活着》,写人对苦难的承受能力,对世界乐观的态度。”这也许就是余华书写《活着》的本意,也是活着的意义。活着就意味着直面生活,忍受苦难,又在苦难中去寻找一片温馨与寂寥,寻找一分安详与豁达。
想到这里,我的一颗心由沉重而释怀,对生命和苦难有了更深的认识和更独特的感悟。我想,若能做到苦难不惧,经霜犹茂,终将被生活温柔以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