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厚能
马鹿塘,是一座山,位于湘鄂渝交界之地湘西龙山桂塘镇的中部,山顶两峰相对,海拔高799米。我家就住在马鹿塘山麓,站在屋前的坪坝,可以眺望见高耸入云的两座山峰。关于它的地名,传说山顶有一方天池,池水清澈,树木倒影其间,鱼虾在水草里游戏,一对神兽马鹿被这美景吸引,经常在塘里洗澡。
每遇东边日出西边雨的天气,山顶就会现彩虹,彩虹弯弯的,像一座仙桥,煞是好看。我们把彩虹称为“杠”,谁最先发现谁就会大喊:“快来看哦,马鹿塘又现杠了!”随后,我们会找一匹芭茅草,对着杠一节一节地掐断,不久杠还真消失了,雨也真的没有下过来。
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因为大人们说,马鹿塘出现彩虹杠后,我们这里就要下雨,而如果把杠掐断了,雨就不会下到我们这儿来。这样,我们晒在坪坝的稻谷就不会被雨淋湿了。
长大后,知道这是大人哄小孩玩的。不过我们也不怪大人骗我们,这给我们童年增加了一些乐趣。从小我就寻思着要到马鹿塘上面去看看。
马鹿塘还有一个别名,叫“腰带山”,因其腰部岩石鼓出,像一条巨大腰带将整座山捆住。
关于马鹿塘,地方志早有记载。同治版《龙山县志》载道:“马鹿山,在县南明溪里,两峰对峙,形如马鹿,中有池,水极清澈,雨旱无增减。”
马鹿塘,就其高度,在湘西的众多山峰中,只能算矮个。但湘鄂渝边区方圆十数公里范围内大多为丘陵,故它鹤立鸡群,傲视群雄,显得突兀高耸。
马鹿塘植被茂密,加之二十多年来人们环保意识增强,加强了森林保护,故现在整座山头披满绿装,郁郁葱葱,就连过去十分显眼的腰带,也在树木中若隐若现了。这就形成了桂塘十景之一的“马鹿耸翠”。每当雨后初晴,山顶云雾缭绕,犹如仙境,给人神秘之感。
山上人迹难至,却成了野兽鸟儿们的乐园。野猪、麂子、山兔、蛇出没其间,白鹤、猫头鹰、锦鸡、乌鸦、红嘴鸟、布谷鸟在树林里嬉戏。有时还可见一两只老鹰在天空盘旋。当然,有时它们也会耐不住山中的寂寞,偷偷下山扰民。
山麓平缓地带,是坡耕地,野生或人工栽种有油桐、油茶、漆树、五倍子。山麓有个寨子叫捡子沟,就是因为这里桐茶多而得名。每当春季,桐茶花盛开,白茫茫一遍,与山上的映山红和房前屋后的桃花李花,交相辉映,美得恍若童话世界。
桐茶漆倍,是农耕时代当地的重要经济作物,在桂塘一带有 “桐茶漆倍,砍了犯罪” “家有几亩桐,子孙不受穷”等民谚。在桂塘民间还传唱一首民歌:
挪(“找”的意思)柴莫挪桐子柴,桐子开花打油来。
灯盏挂在板壁上,男做文章女做鞋。
从这些民谚和民歌,可以看出,村民对桐(茶)的看重。
马鹿塘下,东西两侧分别是王道溪和明溪,两溪均注入酉水。河谷有数千亩河流冲击平坝,地势平坦,土质肥沃,灌溉便利,气候适宜,自古是重要的粮食产地。居民大多以姓氏、族群居住在坝子的边缘。
在马鹿塘东麓的一条山沟里,有一个三百多人的自然村寨,叫马鹿塘,均为吴姓,苗族。房子大多为青瓦木板房,吊脚楼,偶尔有几栋砖房子,山寨很寂静。村中老人说,他们是从山顶搬下来的,在此已居住了三百多年。为纪念故土,就将新居住地取名为“马鹿塘”。
搬下山麓的马鹿塘人,并没有忘记当初的落脚之地。因上面有几亩土地,以前他们经常要上去耕种。也有人到上面的塘里钓鱼。在大集体年代,社员们不仅在山顶扩大了耕种面积,还在山腰鼓出的腰带上垦荒,种植玉米、高粱、小米等农作物。通往山顶的只是刚够落脚的崎岖小路,春耕播种季节,他们将山下的化肥、种子等,肩挑背驮运上去,秋收后他们又肩挑背托驮运回来。别人空手上下要耗时一天,而马鹿塘人负重却只要小半天。
艰苦的劳动环境,练就了马鹿塘人强健的体魄和吃苦耐劳的优良品格。在桂塘坝一带曾流传一段民谣,从中可见一斑:
马鹿塘,马鹿塘,马鹿塘沟沟长又长。马鹿塘人不简单,男人像公牛,女人像绵羊。
现在,山上已没有人耕种了,田土早已荒芜,田土里生长的树木已有水桶粗,据说那口美丽清澈的天塘,也被泥沙和树叶填平,真是斗转星移,沧海桑田。
从小就听大人说,上世纪五十年代,在马鹿塘山曾发生过三次激烈战斗。
第一次战斗是发生在马鹿塘余脉的“马鬃岭突围战”。
1950年2月24日早晨,驻扎在桂塘坝的解放军剿匪部队一支小分队,接到营部命令,在副连长朱昌虎的率领下赶赴老兴场集结。当部队行至马鬃岭半山腰时,突然山头枪声大作。
原来,匪首瞿波平得知情报,派警卫营长王家池带领五百多名土匪在此设伏,妄想利用有利地形全歼解放军。双方力量悬殊,战斗异常激烈,一至持续到下午。英勇的人民解放军越战越勇,经过多次冲锋,攻破土匪防线,攻下了小马鬃岭山头,土匪被打得四处溃逃。战斗中朱昌虎副连长受重伤,后被惯匪张仕彬杀害。8名解放军战士壮烈牺牲。
第二次战斗是发生在马鹿塘东麓的“牛拉场追击战”。1950年10月23日,四川酉阳巨匪、湘鄂川黔边区反共救国军副司令杨树臣,被我人民解放军剿匪部队追剿得无处藏身,率残部500多人逃窜至此。后被我军141师422团3营追击全歼。这是湘西剿匪中最后一次大规模战斗。我剿匪部队19名战士献出了年轻而宝贵的生命。
第三次战斗是围捕美蒋空特。1953年2月26日,经过严格训练的“龙山行动组”四名美蒋特务空投于湘鄂边界的响水洞。他们妄图联络龙山的瞿波平、彭雨清、田高年,永顺的彭叫驴子(彭春荣)、李兰初,古丈的张平等湘西大土匪,组织反共游击队,进行捣乱破坏活动,配合美帝侵朝,策应蒋介石反攻大陆。他们哪里知道这些大匪首有的被镇压,有的被俘虏,有的已投诚,正在接受改造。
空特们降落后第二天就被村民们发现,湖北来凤、湖南龙山两县组织4000多军民进行地毯式围捕,他们逃窜至马鹿塘捡子沟妄图作垂死抵抗。我军民当即击毙组长刘玉麟,活捉三名组员,“龙山行动组”全军覆灭。
转眼间,时间过去了六十多年,马鹿塘的枪声早以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中,烈士的英灵全部安息于桂塘烈士陵园。每年清明时节成群结队的学生和村民,来陵园扫墓祭奠。解放军剿灭匪特的英雄事迹和不怕牺牲的大无畏革命精神,在桂塘人民心中代代相传。
三次战斗,使神秘而美丽的马鹿塘成为一座英雄山,从此声名远扬,名垂青史,它在人们的心目中也越发高大雄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