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胜福 龚利华 梁晶晶
冬季,一场雪的盛景在白云山如画卷般徐徐展开,满山的积雪融入碧绿山峰如盛开的梨花。白雪皑皑,生物与人和谐相处自然之美,甚为迷人。每一片洁白的雪花都在提醒着人们守护好这个国字号自然保护区,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
湖南白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保靖县西北部,地处云贵高原东端,武陵山脉南坡中段。白云山自然保护区属于野生动物类自然保护区,有列入国家15个野生动植物拯救工程之一的野生雉类9种,占湖南省雉类总数(13种)的69.23%,占武陵山雉类总数的100%。其中白颈长尾雉、白冠长尾雉、红腹锦鸡、黄腹角雉、灰胸竹鸡等5种属于中国特有雉类,占中国特有雉类总数(20种)的25%,还有金钱豹、金雕等国家一级、二级重点保护动物57种。同时拥有国家重点保护珍稀孑遗植物物种珙桐、南方红豆杉以及千年以上古树名木等植物70种,普查保护区范围及周边村寨发现100年以上古树名木2000余棵,国家二级以上珍稀植物800余棵(株)或群落。根据科研资料显示,白云山自然保护区森林碳储量为1587871.17吨,是中国动植物极为丰富的资源库,其中白颈长尾雉和湘西青岗是保护区的旗舰物种。
丰厚的动植物基因库具备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增加养分、净化大气、净化水质、防风固沙的生态优势。2021年,白云山所在的保靖县环境空气平均优良天数362天,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99.2%,同期增长0.8%,改善幅度排名全州第一。
2016年成立的湖南白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专职负责白云山自然保护区的保护管理工作。根据《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白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条例》和《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例》两部地方性法规,该局确定了“保护优先、持续利用、科学管理、惠益分享”原则,采取了行政部门根据职责分类监管,并从开展调查、自然保护地管理、环评管理、生态修复等方面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具体实施路径作出了规定,以法律保障的方式明确落实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和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建立损害者担责、保护者得到补偿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机制。2021年,自然保护区环境资源破坏案件明显减少,同比下降80%。
州生态环境部门与湖南白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围绕守护白云山同一目标,针对性开展了“绿盾行动”、爱护环境宣传教育等系列保护活动。其中,生态环境部门牵头深入开展的“绿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监督检查专项行动,2017年以来整改销号突出环境问题60件。迁出实验区、缓冲区内历史遗留的养殖场、金银花烤房、硬化公路搅拌厂、私人违建房屋、方解石开采、公路建设等违规设施设备,同步完成生态整治修复,并对在实验区违法开荒毁林的行为依法立案查处。两部门还在白云山自然保护区重要道口设置宣传牌80余块,张贴宣传标语4000余条,拉宣传横幅30余幅,发放400册挂历、5000份宣传手册。每年开展森林防火巡查宣传教育活动、世界野生动植物保护日、4月爱鸟周等野生动植物保护法制宣传活动,提高人民群众自然保护区法治意识。
白云山原住群众安居乐业,通过护林员、易地搬迁安置等形式迈向幸福生活。在森林覆盖率高达93.12%的自然生态系统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吉首大学在白云山自然保护区开展了雉类资源专项调查,通过红外相机捕获发现了鸟兽与珍稀雉类、豹猫活动的珍贵画面:动物们在丛林中自由穿行、纵窜跳跃,展现着最纯粹的快乐。
在白云山这片净土上,艺术家们自发创作了一批歌曲,文学爱好者创作了《白云山上白云飘》等文学艺术作品,让世人在音乐、文字、摄影作品中感知白云山之美。身临白云山,感受原始森林气息,醉心于白云朵朵,雪花飘飘,让人忘了时间,卸下疲惫,回归初心。这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最美写照,也是我们向往的纯真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