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本报全媒体实习生 罗月初 邹继磊 罗小敏 本报全媒体记者 石 健
1月18日,新书《水镜村庄》读者分享会在古丈一中举行。作者们与读者们分享了葫芦坪的故事,讲述了《水镜村庄》的成书历程,交流了文学创作心得。
2019年秋,州内30余名作家赴古丈县高峰镇葫芦坪村采风,集众人之智慧笔墨,以文学的形式为葫芦坪著书立说。《水镜村庄》一书分为“河山深处”“时光记忆”“赤子初心”“诗情画意”四部分,从策划到成书,历时两年。
葫芦坪位于武陵山区、酉水河畔,山水风光旖旎,俯瞰颇似一只剖开的葫芦。月光之下,酉水如镜,而葫芦坪就生长在这水镜之中。纵使田土资源丰富,历史文化厚重,但苦于交通不便,经济滞后,葫芦坪至当年都没有拉通公路,千亩良田、两千亩柑橘,都困于山河深处。
黄庭谦是土生土长的葫芦坪人,也是《水镜村庄》的策划人。在县城里工作的黄庭谦每次回到老家,左邻右舍、亲朋旧友就会聚在一起扯谈,村里通路、饮水、入学、就业、就医等方面的困难和诉求每回都会摆到他的面前。“葫芦坪的父老乡亲对脱贫致富、乡村振兴的祈盼已经太久了,幻想连着梦想,痴想接着呆想,失望连着愿望。”那一双双亲切、慈祥、祈盼、失望的眼神,一直牵扯着黄庭谦。问题小,他尽力帮助;问题不小,他求人解决;问题大,他也没办法。后来,黄庭谦萌生了为村里出本书的念头,在征求村干部和金葫芦公司负责人的想法后,用两周时间拟定了方案,计划编写出一本乡村文学书、一本村志和建设规划书、一盘村貌宣传光碟。
葫芦坪也是汪祖宝的故乡。《水镜村庄》萌芽于黄庭谦,成书于汪祖宝。村支两委领导、作家朋友推举汪祖宝担任主编。他收集了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与葫芦坪村有关的文章,征稿、组稿、修改,直至书稿编成,校阅不下十遍。但由于葫芦坪没有任何经济来源,村干部多方求援也无济于事,一年后,出版还是没有着落。汪祖宝四处奔走,最后筹集了5万元资金,为书籍的出版迎来了转机。直到《水镜村庄》正式出版,这其间的种种艰难曲折,外人无法想象。
“作为酉水河畔的儿女,我们感到庆幸和荣光,但我们究竟能为家乡父老做些什么实事呢?这是我一直思考的。”这是汪祖宝在《水镜村庄》前言中的自问自答,也是30余名采风作家的初心和坚守。
在黄庭谦、汪祖宝一行人的鼓与呼中,《水镜村庄》终于顺利出版,将陆续在全国各地新华书店发行,与读者见面。
本书作者向启军、罗应奉、宋世兵、向卫华等与古丈一中的学生们进行了互动交流。孩子们拿着备好的纸笔,走上台向作家老师们提问,答疑后,有的豁然开朗,有的仍然迷惑。老师的回答或许解答了此刻困扰他们的难题,或许会在今后的某个瞬间启发他们。这些话和这本书就着故乡的山水,滋养着托举着孩子们的乡情与才情。
本次活动由古丈县作家协会主办,古丈县委宣传部、古丈县文联、古丈县文旅广电局指导。